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763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docx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

各镇党委、政府,县级机关各部门,县属各单位: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海盐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专题规划》、《海盐县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专题规划》、《海盐县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专题规划》、《海盐县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专题规划》、《海盐县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专题规划》等六个专题规划,已经县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盐县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

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

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城乡一体化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经济上整体协调和空间上整体协调,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

一、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海盐县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城乡居民点体系;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农村村庄改造为重点,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重点,形成县城、镇、中心村等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的差距。

到2010年,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二、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原则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

针对海盐而言,城乡一体化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是将乡村地区由过去简单的“农业生产地区”看作城市不可缺少的功能区,特别是在都市区范围内,乡村地区承载着生态维护、都市农业、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特殊功能。

因此,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发展的空间、生态环境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

在空间地域上应体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功能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1、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城镇与乡村是一个发展中存在着整体性关联的区域,要使海盐县由一个城乡混杂发展的综合体逐步演变为城乡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强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同时处理好发展上的时序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并影响着城乡未来的发展。

发展的持久性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具体表现为控制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采取集约的空间增长模式。

3、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应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需求,处处着意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配置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注意在经济、社会、生态之间找到平衡。

三、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强调空间集聚——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中,淡化行政体制和区划,形成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

2、强调协调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合理分配。

3、强调资源共享——实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

4、强调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和生态质量,充实和完善各项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规划目标任务

县域城乡一体化主要工作是确定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县域城镇体系结构,明确县域整体空间规划思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着眼全县534平方公里,适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大力扶持发展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构筑以县城为中心、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城乡框架。

县城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强化镇村规划,加快建设若干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心镇,农村村庄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1、城市化水平。

根据新一轮《海盐县城市总体规划》,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5%,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0万以上。

到2010年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5万以上,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53%以上。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规划要突破均衡推进的传统发展模式,建立合理有序的县域城镇体系框架,通过县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突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的思路,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和群体空间形态。

根据城镇体系现状发展条件和特点,提出加快县城建设,扶持中心城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战略,形成县城、中心城镇、中心村相结合的三级规模结构。

(1)加快县城建设。

加快县城建设,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提升海盐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

海盐县城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通过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和管制,制定城镇发展、产业空间、生态保护、景观体系与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的整合协调规划,并根据不同的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实施区域开发建设管治,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支撑系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和城镇集聚的力度。

作为县域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集中最优势的资源,集中开发建设,加快县城的发展。

(2)扶持中心城镇。

大力提高小城镇集聚程度和建设水平,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选择2个中心镇,作为重点扶持发展对象。

在2010年内使中心城镇的规模达到3—5万人以上;远期人口规模达到5—10万人。

从扩大城镇规模入手,增加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工业小区建设和居住小区建设,改变空间上“低、小、散”的格局,改善环境条件。

海盐县域小,城镇规模小、空间分布均匀,因此必须择优重点发展,以澉浦、沈荡等二个中心镇作为未来小城市进行培育。

本区域处于城镇发育成长阶段,强烈需要工业对城镇的带动,规划鼓励发展节能型、环保型产业,但允许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可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重视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快城镇、产业的发展。

(3)整合中心村及农村居民点。

海盐县属于人口密集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作用十分重要。

在注重县域城镇体系整合和空间管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生活模式。

在提倡以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加快引农进城的步伐的同时,应逐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融共生的设计思想和三个集中(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公共绿化集中,村落组团集中)的布局原则,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引导农居向集中化、城镇化发展。

到2004年底,全县完成列入省级全面小康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完成3个省级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同时完成首批20个整治村的村庄整治任务。

到2007年,全县建成10个左右的省级全面小康新农村示范村;并完成对100个左右的行政村的全面整治。

具体有以下要求:

一是布局优化。

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二是道路硬化。

通村及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

三是环境绿化。

中心村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村庄中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

四是路灯亮化。

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

五是卫生洁化。

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六是河道净化。

保护好村域内现有水面、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河道堤防和排涝工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城乡空间布局的规划协调。

县域空间布局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而城市的总体发展涉及城镇、产业、环境、旅游、交通、大型基础设施等诸多建设以外的问题,规划在整体上对各类区域如何发展、可以发展什么、不可以发展什么给予界定,特别是对不可以发展的内容加以明确禁止,将其余的区域留作发展的弹性空间,以达到城镇个体空间适度紧凑发展,群体空间适度分散开敞,整体空间集约发展的目的。

规划以区域开发管制理念为指导,将县域空间划分为:

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一般控制区、旅游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生态廊道五大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开发引导措施。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融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复合系统与时俱进、持续趋优的综合变迁过程。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互相吸收先进、健康的因素,理顺交流途径的双向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城乡差别(如产业结构、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空间景观等)的消失,也不意味着社会区域由非均质空间演变为一种彻底的均质空间。

城乡两者依然相互依存,但在社会经济领域、设施共享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以至消除。

五、保障措施

1、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抓紧编制县城分区规划和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确定城乡空间规划框架和基本格局,确定县城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特别是要研究农村地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努力在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空间。

2、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全县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重点做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村庄配套设施标准,引导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缩小城乡居住水平的差距。

3、根据《海盐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深化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以县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等为重点,以强化县城、中心城镇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和生产条件为基础,做好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文章,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

 

海盐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专题规划

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杭嘉湖平原,地处浙江省北部、嘉兴市域的东部,处于上海经济区的腹地范围,又是环杭州湾地区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海盐县成为苏沪杭甬重要交汇点。

海盐县下辖8个建制镇,县城位于东部的武原镇,全县陆地总面积534平方公里,2003年末县域人口为36.45万人。

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1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7元。

一、交通设施一体化

(一)海盐县交通现状

海盐交通便捷,东距上海118公里,南抵杭州98公里,北离苏州128公里,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萧山国际机场也有快速通道连接。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和嘉绍高速公路的建成和联网,加上原有的沪杭高速公路,环海盐县全部有高速公路相通。

海盐县境内的盐湖公路、盐嘉公路、南王公路的建设,以及东西大道、海王公路等,使海盐县内具有高等级的骨干网络。

海盐境内的海盐港区、嘉于线、杭平申线以及邻近的上海港、嘉兴港的建成和贯通,形成了一个连接长江、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的黄金水道。

海盐的区域地位将不断提高,并从交通“边缘”成为交通枢纽。

特别是跨海大通道的建设,使得海盐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日益重要,从而成为杭州湾北岸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止2003年底,全县公路网通车总里程为239.4公里,全县所有的镇和行政村通达等级及等外公路。

其中省道34.53公里,占14.4%,县道183.35公里,占76.6%,乡道21.52公里,占9.0%。

公路密度为47.22公里/百平方公里。

等级航道37条,内河等级航道总长度239.22公里,其中300吨级的五级航道57.53公里,100吨级的六级航道62.3公里,七级及七级以下航道有119.39余公里。

在整个路网中,高速公路3.8公里,占通车里程的1.6%;一级公路35.13公里,占通车里程的14.7%;二级公路50.09公里,占通车里程20.9%,三级公路56.8公里,占通车里程23.7%;四级公路93.58公里,占通车里程的39.1%。

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为239.4公里为100%,晴雨通车里程率为100%。

在加快干线公路建设的同时,重视通村公路的建设,已建成通村公路313公里,全县103个行政村中有通柏油路或水泥路102个,占99.0%。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中,全县已开通了5条城乡公交线路,投入车辆50辆,通达了3个镇。

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海盐县对外交通比较便捷。

海盐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促进了海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目标相对照,与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辆相适应,公路这个基础设施尚显薄弱,公路主骨架尚需加强,对内对外辐射功能、衔接功能尚需完善,公路网络功能尚不健全,公路网络功能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航道建设的投入太少,大多数航航道仍处于天然状态,影响了内河航运优势的发挥;航道规划滞后,航道等级不协调,未能形成统一航道网,不能组织大批量的直达运输,过境运输比率不高;运输船舶的平均吨位虽然提高较快,但由于受航道条件的限制,现状的平均吨位小,船型多样化,技术状况差,老旧船舶偏多;码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控制手段,宏观控制能力低;许多码头尚处于自然状态,泊位不足,装卸机械缺乏。

(二)规划背景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浙江省委在第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做出的战略决策。

随着杭浦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的建成,杭州湾大桥及其北岸连接线工程的开工建设,以及县域内几条主要干道的改造升级完成,海盐县的整个干道公路网将更加彻底的融入嘉兴市以及浙江省的公路网中,海盐作为一个重要的公路枢纽的优势地位将得以确立。

海盐县是浙江省、嘉兴市与上海接轨的桥头堡,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兴市“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本区域建设成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海盐县工业生产力布局“一带三组团”发展思路及立足“沿海、沿路、沿河”规划本区域成为重化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因此,海盐县综合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盐县与周边县市,特别是与沪、杭、甬的联系,更好的接纳上海都市圈的经济辐射,首先要实施城乡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以保证海盐县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优先规划、优先投资、优先发展、优先服务于经济建设。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战略,坚持高标准,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四)基本原则

海盐县综合交通规划分三个期限,近期为2003~2007年,中期为2007~2012年,远期为2012~2020年,基年为2002年。

(1)局部服从整体原则

海盐县综合运输的规划必须服从于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及省市主干线网络的总体布局要求,以浙江省“二纵二横十连一绕二通道”公路主骨架、市“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和次干公路网”及省“十线五港”为前提。

(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

充分考虑发挥公、水运输方式的优势与特点,实行“客运快速化、货运重载化”的目标,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3)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

交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一个合理的交通系统发展规划应包括近期项目建设计划、中期发展规划、远期发展战略规划三个层次,并满足“近期细,中期粗,远期有设想”的要求。

(五)规划目标

海盐县综合交通规划的总目标是:

对外建成与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杭州、宁波及300公里范围内,具有以高速公路为主、并与其它国道主干线系统衔接的快速公路网;内河航运和沿海港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与长江、京杭运河、钱塘江相通的内河运输系统;并通过配套齐全的港站、布局合理的场站枢纽,建立现代化、立体型的对外交通综合网络体系。

对内积极改善县域交通条件,加强县城和中心镇、镇与镇间、镇与村之间及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联系,创建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系统。

1、公路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1)近期:

公路网密度达到8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420公里。

(2)中期:

公路网密度达到12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616公里。

(3)远期:

基本形成“三纵四横一连”的公路骨干网络,公路网密度达到1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82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公里以上,一级公路通达全县各镇,通村公路全面达到等级化、标准化、路面高级化。

实现村村通班车,形成农村便捷的客运运输网络。

使公路网在运行时间上实现“153060”目标。

具体为:

15分钟上网:

从海盐县任何地方,15分钟内可以进入县境内或境外的高速公路网;30分钟直达:

从县城出发,30分钟到达全县任何行政村。

任何两镇之间30分钟内实现互通。

60分钟互通:

60分钟以内,从海盐县各镇到达嘉兴市所属各镇。

三纵四横一连主干道分别为:

一纵:

嘉兴(07省道)~西塘桥~海盐(武原镇)~秦山~澉浦~海宁黄湾公路;

二纵:

嘉兴(环城东路)~余新~沈荡~于城~通元~南北湖公路;

三纵:

嘉兴(320国道)~王店~百步~通元~新澉线(紫金山)公路;

一横:

王店~横泾~齐家~元通~东西大道(海塘)公路;

二横:

(湖盐公路)海宁硖石镇~百步~于城~武原~老沪杭公路;

三横:

(东西大道)海宁(谈桥互通)~通元~秦山~武原~大桥新区(大桥互通)~上海公路;

四横为海宁(袁花互通)~通元(对方桥)~嘉南线(秦山大王桥);

一连为盐湖公路(百步镇)~南王公路(沈荡镇)~元通~西塘桥~平湖新埭镇。

A、近期目标: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区内“两纵一横一连”即嘉兴~海盐~南北湖~黄湾公路(武原镇~澉浦段)一级公路、嘉兴~余新~沈荡~通元~澉浦一级公路、新湖盐一级公路的建设,大桥连接线以及于城到湖盐公路的连接线。

加快南王公路(于城~王店段)及湖盐线百步连接线的建设,为今后实现另外两纵打下基础。

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实现主干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连通、县城与各镇之间一级公路连通。

B、中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布局,完善区内的“两纵一横一连”即嘉兴~海盐~南北湖~海宁黄湾公路(嘉兴~武原段、澉浦~黄湾段)的改建;嘉兴~王店~百步~石泉集镇公路(百步~石泉集镇段)的新建及横泾~齐家~元通~东西大道(海塘)的新建;武原镇到大桥新区的沿海快速路的新建及杭浦高速公路至武原镇的连接线;进一步加强了县域南北向和北部东西向的连接贯通。

基本建成“三纵三横”的干线框架。

同时,加强低等级县乡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实现干线公路网络化,同时,新增南部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互通1个。

C、远期目标:

继续贯彻“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城乡发展目标,继续完善干线公路网络,重点建设一纵一横二连即嘉兴~王店~百步~石泉集镇~新澉线(紫金山)、嘉南线(秦山大王桥)~通元(对方桥)~海宁袁花镇、百步~沈荡~西塘桥镇~平湖新仓镇公路、武原镇~元通工业功能区。

全县实现到宁波、绍兴、杭州、苏州等地的高速公路互通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

同时对干线公路的重要交叉口实行立交化改造,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

2、水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内河航道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体现,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相协调的网络畅通、结构优化、系统完善的水运体系。

届时,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达到规划标准,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船舶标准化。

并建立完善的水上保障系统。

五级以上航道达到45公里以上。

A、干线航道网络规划

杭平申线:

杭平申线起于杭州三堡船闸,终于上海芦潮港内河港区,作为大小洋山港口集装箱的内河水运通道,也是沪浙内河水运集装箱的水运通道。

杭平申线海盐段起于长山河与海宁交接区,经于城镇与原六平申线重合,终于斜桥与平湖交界区,全长32公里。

根据嘉兴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按四级航道标准建设改造,计划实施期为2005—2009年。

嘉于线:

嘉于线航道起于嘉兴市区西郊杭申线乍嘉苏高速公路桥,沿乍嘉苏高速公路北侧南下,穿320国道、沪杭铁路,于秀成区王店镇四联村进海盐塘,沿海盐塘途经嘉兴市秀城区余新镇、海盐县沈荡镇、于城镇,在于城镇接入杭平申线,全长31.5公里,海盐县境内11.88公里。

该航道规划等级为四级,计划于200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B:

主要支线航道规划

长山河:

该航道是跨县航道,海盐段起点是长三闸(澉浦镇境内),途经澉浦、通元,终点是跨河桥(海宁市境内),航段里程19.93公里,南北走向,现状技术等级为五级航道,,但随着沿线建材企业的关停,年货运总量将减少,该航道规划等级为六级,计划于2015~2017年实施改造。

黄湾线:

该航道是跨县航道,海盐段起点于城镇,终点是中分桥(澉浦镇镇内),航段里程15.06公里,南北走向,航段现状等级为6级航道。

该航道对规划建设的跨海大桥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次规划对这一航道按五级标准建设,计划于2012—2014年实施。

官堂线:

该航道起点于三环洞(武原和于城两镇交界处),终点是永明闸(秦山镇镇内),航道里程20.16公里(包括宋塘桥线4.7公里),规划按六级标准建设,计划于2008—2010年实施,其中官堂线宋塘段提前到2004~2008年实施。

二、电力设施一体化

(一)电网现状

海盐县电网是嘉兴乃至浙江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基地秦山核电站就位于海盐县境内。

220kV跃新变是秦山一期和嘉兴发电厂的主要送出联络变,为海盐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源。

截至2003年底,海盐县电网规模的基本情况如下:

已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2×150MVA;110kV变电站6座,主变10台,容量349MVA。

海盐变、齐家变、通元变负荷压力较重,负载率达到或接近80%,几乎呈满载状态;城北变和富亭变接近城区负荷中心,目前两者负载率满足要求,但这两座变电站相对于2003年负荷增长率分别达67.13%和47.5%,因此长远看来依然不能满足负荷需要。

综合来看,海盐县2003年110kV变电容载比仅为1.46,远远不能满足N-1要求。

(二)海盐电网特点和存在问题

1、海盐电网特点

海盐县高压网络(不含秦山核电)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网络,整个海盐县基本上通过2条220kV线路经跃新变供电,海盐县内部110kV/35kV网络基本呈放射状,由220kV跃新变带若干110kV变电站及几个35kV变电站,再由110kV变电站带若干35kV变电站,整个110kV/35kV网络基本呈环状。

2、海盐电网存在的问题

海盐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网缺乏220kV电源支撑、110kV变电站站点不足、设备及线路老化、10kV配网不完善

(二)规划建设项目

根据海盐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前规划建设以下项目

1)2004年变电站建设

1、由于海盐东北部大桥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业负荷和居民用电负荷增长较快。

为了满足负荷需要,在此建设220kV海塘输变电工程,一期工程1×180MVA,投资1.1亿元。

2、大桥新区新建110kV八团变、实德变,一期工程分别为1×40MVA、2×40MVA;110kV齐家变二期扩容,增加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