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71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项目名称: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客运站

主办单位:

番禺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1.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番禺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经番禺区人民政府批准于2004年3月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原广州市番禺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实业总公司和广州市番禺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重组而成,受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授权,主要负责经营性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和资产运营。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总资产40亿元,属下有南沙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斗大桥有限公司、南沙大道建设有限公司、灵岗二桥有限公司等独资、控股、参股公司11家,共有员工800多人。

公司本部设有综合事务部、工程管理部、合约部、财务审计部、总工室、投资运营部、人力资源部等七部二室,有管理人员43名,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60%。

  公司的前身原路桥实业总公司、路桥建设总指挥部是昔日番禺区政府负责路桥建设的直属单位,直接组织、参与并实施建设的非经营性项目有:

洛溪大桥、金山大道、迎宾路、西环路(扩建)、冼庄立交、西丽大桥、市广路扩建工程、西线公路、市桥三桥扩建工程、金枫大道等;经营性项目有:

沙湾大桥、骝岗大桥、洪奇沥大桥、横沥大桥、番禺大桥、北斗大桥、南沙大道、沙湾至紫坭路段(扩建)等。

通过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番禺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公司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共完成建设投资48.3亿元;参股、控股路桥建设投入8.6亿元;累计新建公路385.6公里;新建桥梁47713.6米,其中大桥55座,特大桥22座;实现税后利润2.3亿元,上缴税收2.5亿元。

1.3项目背景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交通中心。

大岗镇位于广州番禺西南部,是广州市十六个省级中心镇之一,是广州“南拓”空间发展战略轴线的节点之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类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必将导致地区公路客运量的大幅攀升。

而目前,番禺区客运站在等级、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显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

加快大岗镇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大岗镇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改变目前该镇交通运输落后面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乘车条件,番禺区拟在大岗镇辖域内建设一个综合客运的汽车站,番禺交通投资公司委托编制了本《工程可行性研究》。

,番禺区大岗客运站将进一步完善广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番禺区潭大灵组团的对外交通衔接意义重大。

在此之前,广州市番禺区交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及番禺交通投资公司对本项目的选址、必要性、建设规模等前期工作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为本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1.4编制依据与原则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J200-2004)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广东省交通厅)

⏹《番禺地区发展规划》

⏹《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

⏹《广州番禺地区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番禺区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州市农村客运站规划》(广州市交通委员会)

⏹《广州市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与业主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1.5编制内容与设计年限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编制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编写《广州番禺大岗客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参照广州市其他客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情况,本项目设计年限为开始营运后12年,即2022年(2010年1月营运)。

1.6研究主要结论

1.6.1建设必要性

1)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2)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十七大”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3)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

4)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区域客运自身发展的要求。

5)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规范运输市场、优化运输组织的要求

6)大岗客运站的建设落实《广州市农村客运站发展规划》、《广州市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番禺区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1.6.2建设条件

站址所在地地势平坦,目前无建筑物,无拆迁。

1.6.3建设方案

根据广州市、番禺区的公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参照交通部有关站场级别划分及建筑要求,以及相关的客运量预测,确定大岗客运站按二级站设计。

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大岗汽车站规划有客运大楼(即站房3F)、综合楼(19F、含裙楼4F)、公交站场、商业楼(2F)、司乘公寓(3F)、维修车间、发车区、待班区等,是集公路长途运输与区内公交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其中综合楼(含裙楼)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

1.6.4建设规模

大岗客运站占地面积为46814平方米,按客站二级设计,设计旅客发送能力为9000人/日,根据交通部《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00-2004)等规范,结合规划局批准的设计要点,大岗客运站工程建设规模主要参数如下:

占地面积:

4681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4137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4218平方米,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7802平方米,地下室(含人房)2117平方米。

一期工程建设规模:

站房11878平方米、维修车间480平方米、司乘公寓1860平方米。

1.6.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5451.99万元(不含土地费用800万元),建设期为26个月。

项目总投资所需资金来源由项目业主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为65%,自有资本金为35%。

1.6.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客运站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表1.1大岗客运站一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46814

2

总建筑面积

m2

14218

3

设计发送旅客量

人/日

9000

4

绿地率

%

25

5

用电负荷

kVA

900

6

用水量

m3/d

166.10

7

建设工期

26

8

定员

80

9

总投资

万元

5451.99

9.1

建设投资

万元

5005.50

9.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24.40

9.3

流动资金

万元

122.08

10

资金筹措

万元

5451.99

10.1

自有资金

万元

1794.66

11

内部收益率(税后全部):

%

3.49

12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年):

18.65

13

净现值:

万元

-1820.5

IC=8.06%

14

盈亏平衡点

%

91.09

综上所述,随着番禺区、大岗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原有客运站系统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因此必须新征土地,扩大规模建设汽车客运站,以更好地满足客运输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形象。

场站选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各种配套设施(水、电等)均有保证,适合建设汽车客运总站。

本工程社会效益明显,能实现以站养站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岗客运站地处广州番禺区交通运输的重要地段,它的建设是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区域客运发展的自身要求,是规范运输市场、优化运输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而且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与规划也已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它的建成将加速广州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扩大广州市番禺区的对外交流,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及加强广州市的客、货运管理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2.1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广州市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番禺正处于广州“节点带动型”南拓轴之上,是广州产业与空间南拓的核心。

番禺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番禺区发展目标,未来几年,番禺全区生产总值将以年均10%的增速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本站的建设将会极大地完善区域交通体系,极大地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从而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2.2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十七大”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下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大型的综合型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将加快客货流通,促进配套服务的完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地区落后面貌。

2.3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

大型的综合型汽车客运站不仅为旅客与货物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对外窗口,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形象与活力。

大岗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吸引着并将继续吸引众多的外来人口与外来资金,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区域的规划也为大岗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为此,必须切实加快建设大岗客运站,以改善旅客、货运的流通环境,提高区域形象,从而提升区域的吸引力与发展活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4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区域客运自身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岗镇没有客运站,客运出行主要是通过途经的公路班车和区内公交的上落客点完成,随着大岗经济的发展导致出行率的增加以及大量工厂的落户,中途停靠站的客运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员的出行需求。

2.5大岗客运站的建设是规范运输市场、优化运输组织的要求

目前大岗乃至整个番禺区客运站场体系仍处于较低水平。

客运方面,目前整个番禺区仅有番禺客运站、等,客运等级不高,服务水平低下,运输市场规范化水平不高,运输组织急待优化,必须切实加快速度建设等级较高、管理优良的汽车客运站,使“车进站、人归点”,从而规范市场,优化运输组织。

货运方面,目前各站均不成规模,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管理水平、运输水平均需作较大程度的改善。

大岗客运站的建设将能够很好地为规范市场,优化组织提供保障支持。

2.6大岗客运站的建设落实《广州市农村客运站发展规划》、《广州市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等规划的要求。

2005年广州市番禺区交通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规划布局了84个道路客运站,其中大岗客运站为6个辅枢纽站之一。

2007年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农村客运站规划》在番禺区规划布局了14个乡镇客运站,其中大岗客运站为3个农村客运枢纽站之一。

综上所述,番禺区、大岗镇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而市、区的相关规划更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了适应其地位的提升,满足客运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区域形象,必须切实加快大岗客运站的建设。

第三章需求预测

3.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3.1.1番禺区

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

全区总面积786.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4.76万人。

辖1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247个村委会,74个居委会。

区政府驻市桥街。

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重要港市,为历代通商口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番禺是广州“南拓”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是广州重要的工业强区和重要的工业出口基地之一。

旅游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隆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宝墨园等和祈福新村、丽江花园、华南新城、碧桂园等时尚商住楼盘。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税总收入128.9亿元,增长15.59%;地方财政收入31.34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增长17.3%。

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0.1%和16.2%,比例达到5.50:

49.37:

45.13。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6.80亿美元,增长17.6%。

3.1.2大岗镇

大岗镇位于珠三角的中心,番禺区的西南部,是南番禺的商贸中心,先后由原大岗、潭洲两镇合并及灵山镇部分村、居委并入而成。

大岗镇东连番禺区东涌镇、南望南沙区横沥镇、西邻中山市黄埔镇、北接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2002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中心镇。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广州、澳门、香港三地的三角形中心,广州至珠海东线、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网在大岗经过,从大岗出发到广州、澳门、香港三地车程都在1小时左右,还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珠江三角洲内任一经济发达区域。

同时大岗境内河网交错,与中山、顺德分隔的洪奇沥水道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可通行3000吨级的船只,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

因此该镇成为正在开发中的南沙港的最重要的走廊,也是承托“大南沙”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

   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万人。

大岗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内有一座占地5000亩的十八罗汉山脉。

2006年,全镇实现GDP26.67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社会生产总值76.06亿元,同比增长14.95%。

其中,农业总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7.6%;工业、建筑业总产值为55.4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总产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18.8%;全镇实现税收2.57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2%;全镇财政收入1.5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一、二、三产业GDP所占比例为12%、50%、38%;全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6354元,增长7.1%;农村劳平、人平年收入为11843元和8005元,分别增长了8%和8.7%。

   今天的大岗镇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法治环境。

该镇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改善软硬件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拉动了工业快速发展。

全镇有投产工业企业546家,外资企业50家,私营个体490家,其中服装企业113多家,五金家电企业51家、首饰企业5家,产品以出口成衣、不锈钢餐具、家具、电子、五金、金银首饰等为主。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76亿元,其中镇属6213万元;外资179471万元;私营个体431941万元;全镇工业销售产值61.10亿元;工业增加值13.26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217521万元。

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结构,该镇工业已形成制衣、五金家电、实木家具、珠宝首饰四大支柱行业。

   农业方面,大岗镇属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区。

镇内域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精湛,本地农副业收入颇丰。

目前,大岗镇已成为广州重要的都市农业区,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2%。

   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大岗镇第三产业也逐渐完善。

一批新兴商住小区落成,形成了以兴业路与豪岗大道一带为中心的新兴商业区。

同时吸引了大批知名品牌商店和餐饮店的进驻,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氛围。

现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3950个,从业人员9000多人。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0亿元,同比增长18.5%。

   该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十八罗汉山、大岗园林宾馆、全民健身广场、潭洲公园、潭洲仙庙、大岗公园、罉塘、天后宫成为了“大岗镇的八景”。

其中十八罗汉山是该镇及周边地区少有的一片森林丘地,目前正着手建设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保健娱乐的场所。

相信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的建成必将能带动该镇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交通发展现状及规划

大岗镇对外交通主要由潭中路、西部疏港快速路和区级7号公路组成,根据该镇西北、东南向的镇域发展方向,镇域道路规划布局着重解决镇区与各村之间交通和镇域西部地区各个村之间(东北-西南向)的交通联系,结构为“五横六纵“。

3

拟建的大岗客运站北接东豪路、东豪涌,东邻豪龙路,南与兴业花园隔路相望,西靠8车道的灵岗路,周边道路条件良好,现状交通量较小。

2005年广州市番禺区交通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规划布局了84个道路客运站,其中大岗客运站为6个辅枢纽站之一。

规划的大岗客运站一级,占地35000平方米,设计日发送量20000人次。

2007年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农村客运站规划》在番禺区规划布局了14个乡镇客运站,其中大岗客运站为3个农村客运枢纽站之一。

规划的大岗客运站二级,占地36000平方米,设计日发送能力9000人次。

3.3需求预测

3.3.1客运需求预测

本次客运预测将参照广州市其他类似地区客运发展情况,重点利用“出行率法”进行预测。

具体是先对番禺全区人口进行预测,再结合目前人口比例以及未来产业构成,利用比例分析法,预测大岗镇客运需求。

12.人口发展

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6年》,2006年番禺区辖域人口总量为94.76万人。

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至2010年,番禺区人口将达120万人。

则2006至2010年,番禺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

按照《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城市功能南拓的需要,积极疏解旧城功能与人口,大力发展广州大学城、南沙新港区等。

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可以达到381平方公里,全区可以容纳340万人口;积极建设广州新城,到2050年,城市建设用地可以达到586平方公里,全区可以容纳415万人口。

2)出行率发展

区域对外客运量与人口总量、人口类型比例、经济状况、在区域中的地位等都有较大关系,而与人口总量的关系最为直接。

参考广州市其他区域对外客运出行状况,结合番禺区人口类型比例、经济发展等因素,确定2006年番禺区对外客运出行率约为12人次/年.人,2020年为18次/年.人,各年出行率按平均增长。

3)适站比

客运适站量是指通过客运站场组织的旅客运输量,适站量与客运量的比例即为适站比。

根据其他区域的运行情况,考虑未来建站后“车进站、人归点”,适站比将会在未来几年中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有关专家研究,确定大岗镇各年客运适站比为:

2010年前为0.7,2011至2015年为0.8,2016年以后为0.85。

4)设计发送量

本次拟建客运站主要服务范围为大岗镇域。

在全区中各镇客运量比例与各镇人口比例有较大关联,再结合各镇在区域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可得大岗镇客运量与全区客运量关系如下:

其中:

为大岗镇客运量;

为全区客运量;

为大岗镇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

为规划区在区域中的社会经济调整系数,取0.65。

大岗客运站未来各年客运适站量计算如下:

表4.1客运量与适站量预测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3.7

210.0

216.5

223.2

230.1

237.3

244.6

252.2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60.0

268.0

276.3

284.9

293.7

302.8

315.4

328.5

上表中,2025年适站量为328.5万人次/年,即9000人次/日,据此确定本站设计发送量为9000人次/日,达到二级站标准。

3.4车站占地规模

1)客运站所需规模:

根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J200-2004),本站按二级站设计,其占地规模为:

2)公交站

初步规划在本站设镇内公交线路3条,至市桥线路3条,至横沥、黄阁各有线路1条,共8条公交线路。

根据相关规范及其他区域公交运作情况,公共汽车4000平方米的首末站用地。

3)总规模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考虑道路、绿化等因素,确定大岗客运站总用地规模为46814平方米。

第四章车站选址

4.1选址原则

根据客运站运营特点,确定本次车站的选址原则为:

1、交通便利。

贴环贴线,对外交通顺畅,减少对城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同时要求客运站与客运内外通道保持良好衔接,以使客流、货流的集疏方便、高效。

2、规划协调。

协调城规,协调路网,要与城市规划及综合运输网规划相协调,增加客运站选址的可行性。

3、客协调。

要使客运站尽量接近客吸引源,或使客源能够通过快速方便的集疏途径到达本站,降低区域内客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时间。

4、用地可行。

尽量选择现状预留用地,避免拆迁。

5、环境许可。

尽量使客运站远离居住区及其他保护区域,减少客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2选址

拟建客运站位于番禺区西南面的大岗镇,地处潭大灵组团的中心位置,交通发达,向西可通往顺德,向北通往灵山镇,向东可通往潭洲镇,并可辐射到榄核镇、横沥镇、万顷沙镇及佛山市顺德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其区域位置见图4-1。

该站东面为豪龙路,西面为灵岗路,南面为居民区,北面为东濠路。

 

图4-1大岗客运站地理位置图

图4-2大岗客运站现状图

图4-3大岗客运站东面现状

图4-4大岗客运站南面现状

图4-5大岗客运站西面现状

图4-6大岗客运站北面现状

第五章工程建设条件

5.1场站建设的地理位置

选址所在地位于番禺区西南面的大岗镇,地处潭大灵组团的中心位置,交通发达,向西可通往顺德,向北通往灵山镇,向东可通往潭洲镇,并可辐射到榄核镇、横沥镇、万顷沙镇及佛山市顺德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其区域位置见图4-1。

该站东面为豪龙路,西面为灵岗路,南面为居民区,北面为东濠路。

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

5.2建设条件概述

5.2.1气象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21.8℃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8.5℃

最冷月平均最高气温9.5℃

极端最高气温(1995年8月12日)38.7℃

极端最低气温(1934年12月18日)-0.3℃

2.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1680.5毫米

24小时最大降雨量284.9毫米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83.8毫米

3.气压

年平均大气压1012.2毫帕

冬季平均大气压1019.6毫帕

夏季平均大气压1004.5毫帕

极端最高大气压(1961年12月)1036.1毫帕

极端最低大气压(1964年8月)976.4毫帕

4.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84%

最热月(七月)平均相对湿度54%

最冷月(一月)平均相对湿度75%

年平均绝对湿度81%

5.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北风

年平均风速1.9米/秒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北风

极大风速(1964年9月5日)35.4米/秒

6.雷暴日

全年平均雷暴日数82.4天

年最高雷暴日数111天

7.地震烈度7度

5.2.2水文地质条件

站址所在地区地质条件良好,地势平坦,未发现断裂结构及塌方等不良地质现象,

5.2.3市政工程配套设施条件

1.供电及电信

本工程的生产、生活用电为二级负荷,消防用电为一级负荷。

本工程的设计用电负荷为3000kW,其中一期900Kw,由番禺供电局供电。

为保证一级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