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634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生态系统.docx

第四节生态系统

每天一句:

每天早上醒来,非洲草原上的雄师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必须比斑马跑得快才能捕捉到食物。

每天早上醒来,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只有比同伴跑得快才能生存下来。

第四节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引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2. 通过教材P23,24多幅图片及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3. 讲解课本P25草原生态系统图,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的生物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最后能举例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4.一小段动画片的放映,学生能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提示学生课后阅读《林业工人的新任务》,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向马永顺爷爷学习什么。

以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生态系统,养成言行一致的优良品性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课前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

西安忆达课件及生态系统录像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生态系统的概念

1.观看生态系统视频片段。

1.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提示及最后的小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2.看视频片段

2.展示教材P23,24的多幅图片,视频片段和课件展示。

3.食物链和食物网

3.

(1)看书P25图片。

(2)做课上练习,用箭头将P25图中生物链接起来。

3.

(1)用书上或课件上的图讲解。

(2)指导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生物并提出思考题。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观看一小段关于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录像内容。

4.操作放像设备,讲解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探究。

5.像马永顺爷爷那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爱护生态系统

5.阅读《林业工业的新任务》这篇课后文章。

5.布置学生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你的启示。

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下面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小结: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自然界,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摄取到体内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己所需,而且还为很多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被称之为生产者。

而动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随之流入动物体内,因而叫消费者。

在自然界中,有肉眼可见的真菌(图片中树干上),还有部分真菌和细菌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图片中变质的苹果),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解后的物质重新回到自然界参加物质循环,它们就是分解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建议: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中国的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还可以以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首先提出食物链的理论)描述的一个场景为引言: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来到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吸吮花蜜,冷不防背面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一只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出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但还没来得及吞咽,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蹿,准确无误地咬住蛤蟆,正在此时,一只老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例:

草→鼠→猫头鹰,草→兔→狐,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等。

小结: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叫食物链。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那条食物链的生物种类最多?

哪种生物种类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之为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关于生态系统的动画内容。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制造的灾难。

   5. 爱护生态环境

  除了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课后阅读P28文章《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思考:

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最终明确人类生产生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道理。

  本课小结:

  

(1)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

  (3)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提示:

为下节课提前作准备,教材共介绍7个生态系统,下课后8个小组的负责人到前面来抽签决定各自选题,轮空的那一组选一个教材以外的生态系统向大家介绍。

  展示的内容包括:

  

(1)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

  

(2)自动调节能力如何。

  (3)人类的行为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

典型例题

  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

  1.此食物网中有___条食物链。

  2.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有___种生物。

  3.最长的食物链有___种生物。

  4.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

  【答案】

(1)8条 

(2)4种  (3)7种  (4)池边食肉动物

习题精选

  1.下面为一生态系统中几条食物链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蚯蚓数目的变化是( )。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A.生产者依赖于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分解者

  B.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依赖于分解者

  C.分解者依赖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

  D.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3.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B.羊C.草D.光

  5.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肉食动物是。

  ②此图中含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与。

  ③此图中各种动物可统称为。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参考答案:

  1.A2.C3.D4.C5.①草兔和鼠狐、鹰和蛇②5食物网吃被吃③种群④草→鼠→蛇→鹰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教学策略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试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

教师也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如家庭水族箱、一块农田或一条小河。

生产者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做一个训练练习,如问学生:

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

为什么?

从而强化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

明确指出在地球上,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

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这里可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例子如捕蛇、青蛙和消灭麻雀等来说明破坏食物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

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不要求学生把所有的食物链都准确地连出来,只要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有很多条,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如果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数量,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材安排了一个“进一步探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在学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

为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一定会得出结论:

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在本处还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在此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

教师也可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这类事件更有说服力,更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三、参考答案

观察与思考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图。

2.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资料分析

1.人会中毒。

2.因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无法排出的,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练习

1.生产者 动物 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等

2.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

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3.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因为它大体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背景资料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 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消费者 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 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的作用主要是把构成有机成分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非生物成分有辐射(主要指可见光)、大气(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氮气与生物固氮有关)、水体(也称水,包括水蒸汽)、土体(泛指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主体的固体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