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卫生学重点.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638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少卫生学重点.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少卫生学重点.doc

儿少卫生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童少年卫生学: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使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目的:

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里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利用有利因素,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维护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象:

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

年龄:

0~25岁;重点:

中小学生,占全国人口1/3以上。

4、儿少卫生学与临床儿科的异同

共同点:

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不同点:

研究对象:

0—25岁,重点人群暑7-18岁;出生-14岁(18)以前。

研究内容:

着重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儿童身心发育潜能的发挥;着重与个体儿童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儿少卫生学与儿童保健学的异同

共同点:

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不同点:

研究对象:

0-25岁;0-14岁;

重点人群:

7-18岁;7岁以下。

6、服务体系

妇幼卫生部门:

负责6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负责学校卫生监测。

卫生监督部门:

负责妇幼卫生及学校卫生监督。

7、研究内容

(1)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a.身体发育:

由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共同构成;b.心理发育:

涵盖认知、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也包括气质、个性、性格、行为等非智力因素;c.影响因素:

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环境污染、疾病、家庭因素、人际关系等;d.营养与体育锻炼:

是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

(2)疾病预防:

a.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防治近视、龋齿、沙眼、贫血、脊柱弯曲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炳;b.新发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治/建立应急反应机制;c.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和监测:

吸烟、酗酒、滥用药物、意外事故、自杀、网络成瘾;d.成年期疾病在儿童期的预防: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卫生部近日公布了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城市居民前3位死因,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目前最沉重的经济负担。

(3)针对儿童少年常见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a.针对儿童开展行为指导;针对青春期少年开展心理咨询;b.对心因性紧张、神经官能症等开展以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教育等措施;c.开展学校心理教育:

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情绪宣泄、择业、休闲活动等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教育过程卫生:

科学用脑,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5)学校健康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青春期健康教育,包括性教育和爱滋病教育等;与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相关的营养、生活方式等专题教育。

(6)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8、儿少卫生学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掌握坚实的学矛卜基础知谚

熟悉至自身领域需求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熟悉法律.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9、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

是儿少卫生学的两大基础学科。

10、儿少卫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迅速提高;

(2)警惕“现代文明”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儿童耐力素质停滞或下降;学生营养状况的“双峰现象”;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心理行为问题增多。

11、营养不良: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以及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造成。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生长:

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变化。

2、发育:

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改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

3、成熟:

生长、发育过程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基本达成人水平。

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4、成熟水平或称之为成熟:

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5、生长发育可塑性: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还表现为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6、体格发育:

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7、纵向测量:

3岁前:

身长、顶臀长、坐高;

学龄期:

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8、横向测量:

包括围度和径长。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有肩宽、骨盆宽、胸廓前后径、胸廓左右径、头前后径、头左右径。

9、重量测量:

重量。

10、体格发育派生指标

(1)Quetelet指数:

或称为身高体重指数,与人体充实程度有关。

(2)Kaup指数:

或称为体质量指数(BMI)。

BMI较敏感的反映人体的胖瘦程度,与皮脂厚度相关性亦较好。

(3)Rohrer指数:

用(W/H3)×10^7表示,反映身体的充实程度。

(5)腰臀比:

即腰围/臀围,是反映体型的指标。

腰臀比又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腰臀比越大,心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越高。

但儿童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腰臀比与疾病的关系可能并没有在成人中的预测意义那样明显。

(6)腰高比:

即腰围/身高,在儿童少年时期相对稳定,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风险要强于BMI和腰臀比。

11、体能发育指标

体能:

是健康概念的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2、生理功能指标

心血管功能测量指标是在一定负荷下人体心率、脉搏、动脉血压的变化。

肺功能测量指标包括:

呼吸频率、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

肌力发育测量指标有握力、背肌力等。

13、运动能力指标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通过运动,可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等)的协调性。

人的运动能力与生理功能紧密相关,难以截然分开。

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和协调能力等。

每一种运动的特征均可用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来反映。

力量指标有俯卧撑、引体向上、屈臂悬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掷铅球、手球掷远、投垒球等。

耐力指标有适合于小学生的50m×8往返跑,大中学男生的1000m跑、大中学女生的800m跑;台阶运动试验和最大耗氧量、游泳、自行车、摔跤、篮球、足球、排球等。

速度指标有短跑、球类、游泳、滑雪、击剑、武术等。

灵敏性指标有10m×4往返跑、反复横跳、蛇形运球、平衡木、技巧运动等。

柔韧性指标有立位(或坐位)体前屈、俯卧上体上抬等。

14、体能发育的派生指标

(1)肺活量体重指数用肺活量/体重表示,反映每kg体重的肺活量(ml)。

(2)布兰奇心功指数(Bl)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表示。

Bl考虑了心率和血压因素,因而较全面地反映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3)日本台阶指数上、下台阶持续时间(秒)×10072×(2、3、4分钟前30秒脉搏之和)。

15、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认知能力指标、情绪状态指标、个性发育指标、社会适应能力指标、

16、认知能力指标

(1)感知能力: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速度知觉、肌肉用力感、动觉方位感等。

(2)记忆与注意能力:

记忆能力指标有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注意能力指标有集中注意能力、注意广度、注意力分配等。

(3)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4)执行功能:

主要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以及认知转换三个要素。

17、情绪状态指标:

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等是常见的不良情绪状态指标,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界定是否有某种不良情绪状态。

18、个性发育指标:

个性是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常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指标,反映人的个性倾向性;用能力、气质、性格等指标,反映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社会适应能力指标

19、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而需要的心各种适应性改变,作出相应的行动。

可用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指标,反映其社会适应能力。

20、研究目的:

作为群体儿童健康状况的指标综合评价儿童健康水平,供决策部门参考;研究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资料可作为制定学校设备、教学、体育卫生标准依据之一。

21、研究内容:

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2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现象。

2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

24、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是量的积累和功能成熟。

25、群体儿童少年的生长轨迹现象:

是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26、个体儿童少年的生长轨迹:

既与遗传有关,还受疾病及其治疗、营养、体力活动、情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7、追赶性生长:

当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受到疾病、营养、心理应激等因素作用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解除,机体表现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并具有生长发育强烈的倾向。

这种在阻碍生长发育因素解除后出现的加速生长现象称为“追赶性生长”。

这种追赶性生长,也是生长发育连续性的重要表现。

28、不是任何疾病都能赶上生长,这取决于:

病因;疾病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如果病变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一些重要内分泌腺,病变比较严重或体内代谢平衡长期不能恢复,就不能赶上生长;是否在关键生长期抓紧治疗。

29、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生长发育不只是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

每一阶段有它的特点独立于其它阶段。

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育准备了物质基础,任何阶段发育障碍,必然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30、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6岁前是社会化行为的关键期;平衡能力在6~8岁发展最快,灵敏性和柔韧性在10~12岁发展迅速,速度在14~16岁发展最快。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寺点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时间表

31、产前期:

胎儿阶段;婴儿期:

生命头1年;幼儿期:

生命第2~3年;学前期:

3~6岁;学龄期(童年中期):

6岁至青春期开始;青春期:

10--19岁;青年期:

15~24岁。

32、发育任务:

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avighurstRJ(1972)提出,在一定的年龄段,个体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应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这些发育任务是特定年龄的基本任务,既是教养目标,也是判断发育水平的依据。

33、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

发育过程是按一定程序由先到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这一过程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34、动作-语言发育和线性生长规律:

在婴幼儿期,粗大运动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即所谓的头尾发展规律;同时,粗大动作和精细运动遵循近侧发展规律,即近躯干的四肢肌肉先发育,手的精细动作后发育。

35、头尾发展规律:

是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