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624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药炮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药炮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药炮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药炮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doc

《中药炮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doc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历代称谓:

炮炙、修治(《本草纲目》)、修事(《修事指南》)。

中药炮制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传统的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如炙甘草;

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

雷公炮炙十七法:

炮、

三类分类法:

火制、水制、水火共制

五类分类法:

修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液体辅料

酒:

黄酒含乙醇15%~20%;白酒含乙醇50%~60%。

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醋:

陈醋用于药物炮制佳。

总酸量不得低于3.5%。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还有杀菌防腐。

蜂蜜:

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矫味矫臭,还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食盐水:

NaCl含量>=96%。

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生姜汁:

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还有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麻油……

固体辅料

稻米:

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麦麸:

能和中益脾。

白矾[KAl(SO4)2·12H2O]:

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

灶心土:

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蛤粉:

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滑石粉:

能利尿,清热,解暑。

还有河砂、朱砂。

炮制品质量要求(检测):

外观检测(净度、片型、破碎度、色泽、气味、包装)

内在检测(饮片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卫生学检查)

炮制品常见的变异现象:

霉变、虫蛀、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腐烂、冲烧和泛油等。

净度:

指炮制品的纯净程度。

潮解:

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其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泛油:

中药表面出现油状物质、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粘连:

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药物,或动物胶类药物,受潮受热后粘连成团块的现象。

气味散失:

多因温度过高,或贮存日久,或风吹日晒,使所含挥发性成分逸散而造成。

炮制品含水量:

控制在7%~13%之间,可防止发霉、虫蛀、泛油、泛糖、变味、潮解、冲烧等变异现象的发生。

净选加工: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霉变品、虫蛀及灰屑等,使药物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处理方法。

净选加工的目的:

分离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进行药物分档,洁净药物。

中药净制的具体内容:

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其他加工(碾捣、制绒、揉搓、拌衣)。

净制的操作方法:

挑选、筛选、风选、水选。

饮片切制:

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并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的炮制工艺。

饮片切制的目的:

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并有“细而不粉”的特色;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

显现组织特征,便于鉴别;利于贮存。

常见的饮片类型、规格及其选择原则

片型

规格

适用药物

举例

极薄片

<0.5mm

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

羚羊角、苏木

薄片

1~2mm

致密坚实

白芍、槟榔、乌药、当归、木通等

厚片

2~4mm

质地疏松

山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等

斜片

2~4mm

长条形而纤维性强

桂枝、大黄

直片

2~4mm

性状肥大,突出鉴别特征

大黄、何首乌

长段(节)

短段(咀)

10~15mm

3~6mm

全草类和形态细长

薄荷、麻黄、怀牛膝

宽丝

细丝

5~10mm

2~3mm

皮类、叶类、较薄的果皮

荷叶、枇杷叶、陈皮、黄柏

8~12mm

阿胶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饮片干燥的温度:

一般药物温度<80℃,芳香性、油质类药物<50℃。

“看水性”: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

败片{连刀片、掉边与炸心片、皱纹片}:

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

翘片:

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

清炒法

目的

例子

操作方法:

炒黄

增强疗效;

降毒性或副作用;

缓和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莱菔子;葶苈子、牵牛子;槐花。

文火多;中火--水红花子、苍耳子、王不留行、薏苡仁;武火--决明子。

炒焦

山楂、川楝子、栀子、槟榔。

中火;武火,焦山楂。

炒炭

干姜、白茅根、乌梅、牡丹皮、蒲黄、荆芥、大蓟

武火--质地坚实;中火--质地疏松;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加辅料炒法

辅料用量

目的

例子

操作方法

麸炒

10~15

增效;缓和药性;矫臭味。

白术、山药;枳壳、枳实、苍术;僵蚕。

冒烟投药

米炒

20

增健脾止泻;降毒;矫气味。

党参;红娘子、斑蝥。

土炒

25~30

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山药、白术。

灵活或滑利状态投药

砂炒

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增效,便调剂和制剂;降毒;便去毛;矫臭味。

狗脊、穿山甲;马钱子;骨碎补;鸡内金、脐带;

蛤粉炒

30~50

质地酥脆,便制剂和调剂;降低滋腻,矫味;增效。

阿胶、鹿角胶。

滑石粉炒

40~50

质地酥脆;降毒矫味。

象皮、黄狗肾;水蛭、刺猬皮;玳瑁。

炒法: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火力:

火势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或锅的温度。

火候:

广义是指火苗的大小和药物受热后的性状特征。

狭义指火力。

火力可通过火苗的大小和锅的热度来控制。

火候的判断:

观颜色(对比看),嗅气味(闻香气),听声音(听爆声),看形状(看断面)。

炒炭存性:

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固有气味。

花、叶、草等类药材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槐花

炒槐花:

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槐花炭:

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净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炒槐花--有杀酶保苷的作用,止血作用强于生品,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

用于脾胃虚弱的出血证。

槐花炭--以凉血止血力胜。

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

苍耳子(有毒)

炒苍耳子:

中火,炒至焦黄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苍耳子--散风湿、通鼻窍。

消风止痒力强。

用于皮肤痒疹、疥癣。

炒苍耳子--毒性降低。

长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炮制降低毒性原理:

含毒性蛋白或苍耳苷,其不耐高温,加热即可破坏苍耳苷,使苍耳蛋白变性失活,使毒性降低。

牛蒡子

炒牛蒡子:

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声,断面浅黄色,略有香气(麻油香气)逸出时,取出。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牛蒡子--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用于风温初起,疮疡痈毒。

炒牛蒡子--缓和寒滑之性,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

杀酶保苷,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酸枣仁

炒酸枣仁:

文火,炒至鼓起,色微变深,有爆裂声,断面浅黄色时取出。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酸枣仁--宜入清剂。

长于养心安神。

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虚烦不眠。

炒酸枣仁--性偏温,宜入温剂。

养心安神作用强于生品,用于阴血不足或心气不足的惊悸,失眠多梦。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投入已用中火烧热的锅内,迅速拌炒至大部分(80%)爆花即可。

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长于消痈肿。

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炒王不留行--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淋,小便不利。

莱菔子(生升熟降)

炒莱菔子:

文火,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而浅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即可。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薏苡仁

炒薏苡仁:

中火,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

炮制作用:

薏苡仁--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

炒薏苡仁、麸炒--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山楂

焦山楂:

武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山楂--长于活血化瘀。

用于瘀血经闭,心腹刺痛,疝气疼痛,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炒山楂--减弱酸味,缓和对胃的刺激,善于消食化积。

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焦--长于消食止泻。

用于食积兼脾虚和痢疾。

山楂炭--止血、止泻。

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炮制后总有机酸含量,对胃肠刺激性。

消食,用生品或炒品为好。

焦山楂黄酮类成分。

活血,用生品。

栀子

焦栀子:

中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疮毒。

外治跌打损伤。

炒栀子、焦栀子--清热除烦。

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

干姜

姜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能守能走。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炮姜--辛燥较干姜弱,温里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

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姜炭--温经弱于炮姜,固涩止血强于炮姜。

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蒲黄

蒲黄炭:

中火,炒至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蒲黄--行血化瘀,利尿通淋。

用于瘀滞疼痛(心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血淋涩痛。

蒲黄炭--止血作用增强。

用于各种出血证(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苍术

麸炒苍术:

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投药,炒至深黄色,取出去麸,放凉。

(麸10%)

炮制作用:

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走表祛风湿。

用于风湿痹痛,感冒夹湿,湿温发热。

麸炒苍术--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用于脾虚泄泻、久泻。

枳壳

麸炒枳壳:

热锅,撒麸,中火,烟起投药,炒至淡黄色。

(麸10%)

炮制作用:

枳壳--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用于气滞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脏器下垂。

麸炒枳壳--缓和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等。

▲党参

米炒党参:

热锅,撒米,中火炒至米冒烟,投党参片、拌炒至老黄色。

(米20%)

炮制作用:

党参--长于益气生津。

常用于气津两伤或气血两亏。

米炒党参--增强和胃健脾止泻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泄泻。

蜜党参--增强补中益气、润燥养阴作用。

用于气血两虚证。

▲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