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5004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

某某师X大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

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题目语文微格教学实践报告

姓名邢蕊蕊学  号20102104004

专业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年级2010级

学院文学院提交时间2012年1月

实践报告审阅和成绩评定

实习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成绩:

优□良□中□与格□不与格□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学院意见:

 

〔盖章〕

分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

注:

1、本页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封面,附于相应的实践报告之前;

2、根据实践报告的情况在上面相应的实践形式后的方框内打“√〞;

3、同一实践形式有2个与以上的报告,须分别写出报告题目,评阅教师根据其内容综合评定给出评阅意见和成绩。

语文微格教学实践报告

1.《春》

训练技能:

导入、讲解技能

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展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教学过程:

训练技能

开始、讲解、

完毕技能

教学课题

《春》〔初步感知〕

执教者

邢蕊蕊

教学时间

第一个课时〔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与相关背景知识

3.理清文章思路〔绘图〕

4.熟读成诵,通过诵读对文章进展初步的感知。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第一课时45分钟

〔预习: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春的诗词,收集作者生平介绍,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导入:

1.一提到春,总会令我们联想翩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分钟;提问后点评〕;2.上次课让同学们收集了关于春的诗词,那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来在班上分享分享〔3分钟;检验预习效果并点评: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春···〕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他眼中的春。

●讲解:

1.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听朗读,用心去看作者描绘的春并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在学生听朗读时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整体感知〔5分钟〕。

2.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的读音、含义〔5分钟;检验预习,并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些字词。

3.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什么认识。

〔2分钟;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4.先在小组〔四人一组〕内试读,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给同学听,看一看谁读的最有感情,互相借鉴〔8分钟〕。

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在班上分享?

把自己读的最好和大家分享。

〔5分钟;教师做适当纠正,在停顿、重音上〕6.让我们再次听听标准的朗读,这次请同学们充分调动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作者所描绘的春;〔听完后〕相信每位同学眼前都不时会浮现着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么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任选一幅春景在纸上画出来;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画的春景图画到黑板上〔10分钟;结合文章点评:

作者从各方面描绘了春,就有了一幅幅不同的春景图;点出每幅图分别是什么图〕那作者所描绘的是不是这些图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展现了那些图〔5分钟;请同学归纳,互相补充;教师板书: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8.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整体感知了春景,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不少的收获,课堂最后就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段落。

2.《寓言两如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中说话人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复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

3、通过课外积累更多的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对生字读音与字形的把握,能通读全文。

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重点训练的教学技能:

讲解技能、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时间

教学行为

应用的教学技能

学生学习行为预测

需准备的教具

2分钟

一、揭示课题

1、以前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

是哪些寓言?

2、同学们课后看的书真多!

那有谁知道寓言的含义呢?

3、回答得非常正确。

“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如此寓言。

〔板书课题:

亡羊补牢〕

4、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

1、看过。

《伊索寓言》。

2、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3、亡:

丢失。

牢:

在文中指羊圈。

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8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出自学要求。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畅读全文,并标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2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拯救小羊〞。

教师手里有五只小羊,每只小羊的身上都写了文中的一个生词,现在这些小羊出去吃草遇到了狼群,同学们读准了羊身上的词就可以把他们救回羊圈。

下面我们开始游戏。

〔游戏中讲解“窟窿〞、“街坊〞、“叼走〞、“后悔〞、“劝告〞的字音和写法并进展板书〕

3、小羊全部回到了羊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对生字词的把握很结实,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课后作业〕

4、同学们读得很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将生字抄写三遍并注音,然后把生词解释一下,做在作业本上,明天交上来;课后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堂组织技能、提问技能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思考文意

 

2、积极参与游戏,读准字音并准确解释词义。

 

3、朗读文章。

小羊形状的生字卡

3.《陈焕生上城》

训练目的

提问技能

教学目的

内隐:

准确把握陈奂生这一人物象与其意义,辨证地理解本文的主题

外显:

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要素

学习行为

〔预想的问题〕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奂生上城》,小说的结局是,陈奂生担心他老婆要跟他算帐。

回到家他肯定要交给老婆一本帐。

这本帐应该怎么交待呢?

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分别是在什么场所发生的?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

其中正常的买卖行为卖油绳、买帽子是陈奂生预先计划好的事情,分别发生在火车站和百货公司。

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招待所多花了五元钱。

他在向老婆交帐的时候,该如何解释呢?

一般性理解提问

 

一般性理解提问

肯定

 

深入理解提问

1.收入:

卖油绳七元七角;

2.支出:

付房钱五元;买帽子二元五角。

 

火车站、招待所、百货公司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4.《雨巷》

培训技能:

导入技能、诵读技能、讲解技能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所要表达的内涵的能力。

在理解的根底上着重分析诗歌的典型意象:

“雨巷〞、“丁香〞。

1.导入〔1分钟〕0—1分钟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曾经都学过哪些描写江南春色的诗句呢?

〔生答: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些诗句都用一种春回大地的笔调将江南描摹得生机勃勃。

然而,在五四时期,有这样一位诗人,却用朦胧、忧伤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暮春的另一场景。

在这烟雨江南,在这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雨巷,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情感世界。

〔1分钟〕

〔板书:

雨巷戴望舒〕〔技能要素:

提问、板书〕

2.教学过程〔7分30秒〕

一、自由诵读、整体感知〔2分30秒〕

先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自由诵读诗歌,在诵读时注意结合课本注释来体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1分钟〕

通过刚刚的自由诵读,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诗都充满着一股忧愁、迷茫的味道,诗中总是提到:

彷徨、冷漠、凄清等词语。

但对于这样哀怨的情怀,作者并没详尽道出缘由,这难免给我们一种朦胧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正是整首诗最大的特点——朦胧。

〔1分钟〕

那作者为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都选用了哪些意象呢?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根据我黑板上的提示,将作者笔下的意象补充完整。

〔30秒〕

二、对诗歌中意象进展逐一分析〔5分钟〕

1、时间:

暮春〔1分钟〕

不知同学们在刚刚的自由诵读中有注意到“丁香〞一词吗?

在这里,补充一个课外小知识:

丁香,形状像结,一般多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故称其为愁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对暮春时节产生疑问。

那暮春时节具体是春天的几月份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暮有〔时间〕将尽的意思。

而“暮春〞就是指春季的末期,农历的三月。

也正因那段时间总有蒙蒙细雨光临江南,为江南凭添一份凄婉、感伤之情。

〔板书:

凄婉、伤感<幻灯片>〕

〔技能要素:

引导思考、知识补充、板书〕

2、地点:

小巷情景:

细雨〔2分钟〕

每每提到江南的小巷,总会给人们一种深邃、悠长之感。

而这里的小巷,在作者的笔下还伴着蒙蒙细雨。

那这时的雨巷除朦胧之外,还为同学们营造了怎样的情景呢?

〔生答:

一个人也没有、潮湿、寂静〕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细雨的空蒙、迷离,更显出了雨巷寂静的气氛。

那在体会了雨巷的悠长,寂寥后,请从诗歌中把描写雨巷的句子画出,并结合诗歌来看在这下着雨的深巷中,篱墙又有怎样的景致?

〔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一个形容篱墙的词语。

很好,同学们看的很仔细。

那在这里,篱墙是颓圮的,雨巷又是深邃、幽静的,这不禁使作者看后心生哀怨、凄凉之感。

〔板书:

小巷:

悠长、深邃、颓圮。

细雨:

空蒙、迷离〕〔要素技能:

提问、归纳、板书〕

3、道具:

油纸伞〔2分钟〕

说到油纸伞,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作者并没用太多笔墨加以描写,而是给我们以想象的空间。

那就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油纸伞有什么特点?

〔生答:

复古、有情节、素雅、美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伞很少采用手工皮纸来做伞面,因此同学们对油纸伞的感觉停留在外表。

那我们通过图片再来一起分析一下。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油纸伞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古典、怀旧感。

除此之外,一个人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而这油纸伞下的人有着怎样的容貌?

这油纸伞的出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的瞬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就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诗中作者将油纸伞恰到好处的与暮春时节的小雨接洽,从中给全诗增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气氛。

也使全诗更悲一层。

〔板书:

古典、怀旧、神秘<幻灯片>〕

〔要素技能:

引导、启发、板书、强化〕

4、人物:

丁香姑娘“我〞

5.总结〔1分钟〕8分30秒—9分30秒

在暮春时节,下着蒙蒙细雨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我〞独自撑着油纸伞逢着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

通过这一故事的上演,作者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茫之情。

〔1分钟〕

〔要素技能:

归纳、概括〕

6.布置作业〔1分钟〕9分30秒—10分钟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

那这从始至终都是贯穿全文的“丁香〞在诗中只是单纯的愁品亦或是另有寓意?

而这丁香般的姑娘又会和作者在寂寥的雨巷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深入分析。

在这也把它作为课后思考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30秒〕<幻灯片>

附: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时间:

暮春凄婉、伤感

地点:

小巷悠长、寂静、颓圮

情景:

细雨空蒙、迷离

道具: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

人物:

丁香姑娘美丽、哀怨、凄婉

“我〞惆怅、寂寞

故事:

“我〞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5.《背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能力目标:

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善良而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理解父亲,热爱父亲二、导入〔1分钟〕0—1分钟

同学们,我们每天从宿舍楼来到教学楼来上课,都要爬很多级阶梯,有的同学想,要是能少一些台阶就好了。

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却见到了一位热衷于高台阶的父亲。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父亲的形象。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

板书:

台阶李森祥父亲情感

三、教学过程〔7分钟〕1—8分钟

〔1分钟〕1—2分钟

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在作者家乡,台阶高地位就相应高,为了提高地位,父亲怎么做呢?

同学们说的对,那就是盖新屋,造新台阶。

这表现了父亲已经很在乎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具有一种什么养的精神呢

预想的回答生:

1造高台阶2有理想、有志气3钦佩、敬仰

板书:

有理想、有志气、敬仰

〔2分钟〕2—4分钟

同学们请把课文翻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看第21和22自然段,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却处处感到不对劲,一时无法适应,我们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呢?

哪位同学可以找出来?

生:

1磕烟灰不顺手2坐在台阶上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教师总结说明父亲作为一个本分的农民,并没有骄人和攀比的意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一下子还不习惯,所以处处感到不对劲、不习惯

提问:

那么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呢?

生:

淳朴善良自卑、自谦

板书:

谦卑、善良、

生:

赞叹

〔2分钟〕4—6分钟

同学们请接着看下面的段落〔略停〕。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假设有所失的模样?

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生:

1他受伤了,担心以后干不了活2他感觉自己会失去了劳动能力,黯然伤神

教师总结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表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在老了,闪了腰,不能劳动了。

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假设有所失

〔1分钟〕6—7分钟

说到父亲受伤,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几处父亲干活的描写,有背石板回家的,有出远门砍柴和捡石头的,有拌泥浆的,有抬石板的,父亲就算再苦再累,就算受了伤也还要坚持,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还具有一种什么优秀品质呢?

对于父亲的辛劳,作者是以什么态度看待的呢?

生:

1意志坚强2坚忍不拔

生:

同情

板书:

坚忍不拔、同情

〔1分钟〕7—8分钟

父亲为了他的台阶奋斗了大半辈子,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同学们想一想,在你们父亲心中,他们心中最高那一级“台阶〞是什么?

提示:

是事业有成吗,还是为了家庭幸福,还是实现理想呢,或者兼而有之?

生:

1事业成功2是家里过得更好3实现自己的理想4都有,兼而有之

总结: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同学们啊,其实,在你们父亲心中,你们才是他们最高那层台阶啊!

你们说是这样吗,如果有疑问不妨等回家后问问你们父亲。

〔1分钟〕8—9分钟

学过了《台阶》,我们领会到了与《背影》中所不同的父亲的形象,我们从这两篇课文中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和伟大,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能够体谅父亲的难处,学会感恩

〔1分钟〕9—10分钟

平时我们常说“严父慈母〞,通常同学们在家都是和母亲交流的多,往往忽略了父亲,为了让同学们增加与父亲的交流,增进父子情感,希望你们放假回家时,能把《台阶》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父亲听听,也算是尽人子之孝的一种方式吧,也是教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

附:

板书设计

父亲情感

朴素、敦厚敬仰

台阶有理想、有志气赞叹

〔线索〕谦卑、善良同情

坚忍不拔

6.《春》

训练技能:

导入、讲解技能

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展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教学过程:

训练技能

开始、讲解、完毕技能

教学课题

《春》〔初步感知〕

执教者

邢蕊蕊

教学时间

第一个课时〔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与相关背景知识

2、锻炼合作学习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绘图〕

4、熟读成诵,通过诵读对文章进展初步的感知。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第一课时45分钟

〔预习: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春的诗词,收集作者生平介绍,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导入:

1.一提到春,总会令我们联想翩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分钟;提问后点评〕;2.上次课让同学们收集了关于春的诗词,那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来在班上分享分享〔3分钟;检验预习效果并点评: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春···〕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他眼中的春。

●讲解:

1.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听朗读,用心去看作者描绘的春并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在学生听朗读时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整体感知〔5分钟〕。

●2.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的读音、含义〔5分钟;检验预习,并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些字词。

●3.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什么认识。

〔2分钟;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4.先在小组〔四人一组〕内试读,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给同学听,看一看谁读的最有感情,互相借鉴〔8分钟〕。

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在班上分享?

把自己读的最好和大家分享。

〔5分钟;教师做适当纠正,在停顿、重音上〕

●5.让我们再次听听标准的朗读,这次请同学们充分调动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作者所描绘的春;〔听完后〕相信每位同学眼前都不时会浮现着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么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任选一幅春景在纸上画出来;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画的春景图画到黑板上〔10分钟;结合文章点评:

作者从各方面描绘了春,就有了一幅幅不同的春景图;点出每幅图分别是什么图〕那作者所描绘的是不是这些图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展现了那些图〔5分钟;请同学归纳,互相补充;教师板书: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整体感知了春景,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不少的收获,课堂最后就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段落。

7.《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方式:

微格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继续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

烛之武退秦师〕

上次课中我们通过课文的讲解,知道了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X。

X国危在旦夕,由于佚之狐的举荐,X伯重新启用烛之武来说服秦伯退师。

然而,烛之武是怎样运用他的那三寸不烂之舌来瓦解秦晋联盟,说退秦师的呢?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一下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板书:

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下面同学们看着文章第三段中烛之武对秦伯所说的那段话,我们从五个层次来理解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二)具体讲解:

教师:

同学们再仔细读一下课文,我请同学起来分层。

学生:

五层,具体分层

教师: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五层,看一下烛之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秦伯的。

第一层:

秦晋围X,X既知亡矣。

“秦、晋两国围攻X国,X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学生:

欲扬先抑

教师:

对就是欲扬先抑。

烛之武在此先摆出弱者的姿势,坦言知亡,这样子就避开了秦伯的锐气,缓解了紧X的一种说话环境,稳定了上方的情绪。

〔板书: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下面我请同学来读一下第二层

学生:

假设亡X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X以陪邻?

邻之后,君之薄也。

教师:

秦、晋两国围攻X国,X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这时候秦晋虽然是联盟,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国家,大家看一下黑板〔教师画地图〕,秦在西,X在东,中间隔着晋,秦要跨过晋国,把X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难办到的。

“亡X〞以后,X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而提醒秦伯不可“亡X以陪邻〞。

在这,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慎重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从哪个方面说明的?

学生:

地理位置

教师:

对,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这一实际来说明,根本上动摇了秦联盟的根底,不能不使秦伯动心。

〔板书:

亡X于秦无利可图〕

教师: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层。

“舍X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舍X〞就是放弃X,不灭X。

这是烛之武从正面提出建议。

X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给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秦没有坏处。

烛之武仍是从地理位置来说明利弊。

同学们知道这一层的层义吗?

同学:

舍X于秦有利。

教师:

对。

舍X于秦有利。

〔板书:

舍X于秦有利〕第二层时烛之武通过分析亡秦的危害动摇秦伯。

这一层如此开始拿X来引诱秦伯了。

假设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说明X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

攻X还是友X,作为一国之君的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教师:

下面我在找同学读一下第四层。

同学: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舍半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教师:

秦国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秦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与秦对抗。

晋背信弃义,如假设与其共事,绝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的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板书:

晋国过河拆桥〕

经过了这一番历史事实的分析后,烛之武为了增强说服性,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下面我们来看第五层:

“东封X,又欲肆其西封。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厥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X国开拓土地了,又要肆意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在这呢,烛之武就从现实中一步步的逻辑推理,从而提醒秦伯不要做“损秦以利晋〞的蠢事。

〔板书:

损秦利晋不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