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498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导图应用研究报告.doc

课题研究报告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2.序言

我在教孩子背诵课文时用到脑图思维绘画,并写上关键字的方法来记忆,孩子感觉感兴趣并且背诵效果好,表现在记得快,记得牢。

同时在参加天津集中研修班时,加深了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想把这种思维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因此想进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

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会失去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并且在学生回顾知识时,许多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的复习体系。

原来我们也可采用框架图、结构图来联系知识,可是这种比较死板,不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个性特点很难发挥。

而思维导图恰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张显孩子的自主发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归纳总结,进行知识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以致用。

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杨兰娟的《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我从中学到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步骤。

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学校孩子的特点,自理能力强,留守儿童多,家长辅助少等,来推广思维导图。

利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对课题进行研究。

3.摘要

我在如何上好复习小学科学复习课上进行了探索,以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可以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进行应用,它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等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框架,优化学习过程,把枯燥、单一的科学复习课变得有趣和多样化。

教学实践表明: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的复习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促进作用。

内容要点

研究问题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研究程序

研究成果

内容分析

研究建议

核心概念

假设

意义

目的

技术路线

方法

对象

设计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那么在小学,我们能教会孩子哪些学习方法呢?

我想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复习方法教给孩子。

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会失去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并且在学生回顾知识时,许多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的复习体系。

原来我们也可采用框架图、结构图来联系知识,可是这种比较死板,不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个性特点很难发挥。

而思维导图恰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张现孩子的自主发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归纳总结,进行知识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以致用。

这也与当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符。

研究意义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可以直观的立体的、可视化的体现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形象的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把握知识内在逻辑,在学生的头脑中折叠或打开,形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它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等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框架,优化学习过程,把枯燥、单一的科学复习课变得有趣和多样化。

研究假设

现行的苏教版的小学科学的教材中已经凸显并开始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框架图,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处于小学高段阶段的儿童,思维正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

思维导图把一长串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的图,这样复习更轻松,学起来更容易,更有趣。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可以直观的立体的、可视化的体现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形象的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把握知识内在逻辑,在学生的头脑中折叠或打开,形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核心概念

*思维导图:

(Mind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观的思维工具。

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是指思维导图为学科教学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

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科学中,旨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串联成网,使学生便于记忆,乐于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科学复习课,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将科学知识逐渐内化,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与科学复习的有机整合可以增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形成完备科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科学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科学知识的应用必须在一定的记忆的基础上,并且小学科学课程它作为小学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考察科目。

所以在单元和期末考试之前教师有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帮助学生回顾一下所经历的探究实验和科学活动。

也就是说复习课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之获得系统提高的一种课型。

它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一般是把有关联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从“横”“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会失去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并且在学生回顾知识时,许多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的复习体系。

原来我们也可采用框架图、结构图来联系知识,可是这种比较死板,不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个性特点很难发挥。

通过阅读与思维导图有关文献资料,理解思维导图以及分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同时借鉴作者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应用在科学复习课中。

3.研究程序:

研究设计

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

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

对于此研究课题,我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大致分以下几步完成:

实施步骤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学习绘制导图(2015年12月-2016年1月)

第二阶段:

绘图初试(2016年1月-2016年3月)

制定研究计划你

具体研究过程你

确定研究目标你

研究结果

总结经验得出启示

具体研究步骤方法

撰写研究报告

确定研究课题

第三阶段:

合作绘图(206年3月-2016年4月)

第四阶段:

应用思维导图(2016年4月-2016年5月)

第五阶段:

成果展示(2016年5月-2016年6月)

第六阶段:

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2016年6月-2016年12月)

研究对象

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

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理解思维导图以及分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②行动研究法:

制定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书写教案,并进行课堂实践,进行反思、修改,再制定方案,最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改进总结出有效、有价值的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实施步骤、总结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或结论: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学生在过程中要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深入探讨,以充分引发认知冲突,集思广益,最终不断完善思维导图,以达到引入主题

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

相互评价

自我完善

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科学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创新,而学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知识的整理、知识的创新和学习评价。

思维导图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大致分三种情况:

(1)在课上分组合作完成

教师在引入主题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在制作完成后,分别向其他小组展示各自的导图,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提供引导和建议,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最后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思维成果。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过程的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小组合作第一次构图

交流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再次构图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次构图,师生共同合作

练习

结束

(2)在黑板上共同合作完成

全班同学要共同完成一幅作品,难度较大,所以首先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主题”和“次主题”,即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

学生分组讨论“次主题”后,然后由每组代表在黑板上分“次主题”绘引入主题

小组讨论

黑板演示

相互补充

共同完善

自主完成

成果展示

提出问题

补充完善

交流评价

制,最后共同完成。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过程的设计

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小组合作确定次主题小组间合作,完善构图

教师评价,共同完善

练习

结束

(3)课前独自完成

确定好单元复习内容,让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

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并提出问题,再在课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质疑。

综上所述,学生一共经历了三次构图:

分别是个人构图、小组合作构图以及完整的思维导图。

三次构图是层层递进,使得整张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地完善,而这三次的目的又有所不同,下图为三次的关系图:

个人构图小组合作构图完整的思维导图

我们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过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

不过,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我们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

(1)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

(3)思维导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4)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分析和讨论

(1)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为了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研究的一开始我们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教授学生画思维导图。

可是还是有学生感觉困难。

(2)虽然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不理想,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究。

建议

我们在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教会孩子复习的方法,别在研究中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把研究初衷忘记。

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应用。

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