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什么是钱现金货币资金资产资本和财富.docx
《完整版什么是钱现金货币资金资产资本和财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什么是钱现金货币资金资产资本和财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什么是钱现金货币资金资产资本和财富
什么是钱、现金、货币、资金、资产、资本和财富?
货币是与财富、收入不同的概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个普遍的错误概念是将货币的含义仅局限于通货——纸币与硬币上。
今天,任何人实际理解的“货币”,可能更多的指纸币和硬巾。
然而通货只是货币的实际数量的一小部分。
所以货币的经济学含义,要远比人们口袋中和追求的货币更为宽泛。
从其基本的含义来看,货币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物质,它存在各种不同的形式。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定义应包括两个要义。
(1)资产的经济属性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本质所在。
也就是说,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要成为资产,必须具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这是资产的第一要义。
(2)资产的法律属性即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也就是说,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业,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而不论企业是否对它拥有所有权,这是资产的第二要义。
按照会计定义,资产指的是为公司所拥有、能创造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
创造未来现金流入:
例如货币资金(能取得利息)、存货(能通过销售得到现金)、投资性房地产(能得到租金)、设备(能制造货品以供销售)。
减少未来现金流出:
例如预付房租、保险费等各种预付项目,由于已预先付清,未来可享受居住服务及保险保障,不必再付出现金。
简单的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根据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指的是公司对外在其他组织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例如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
负债也包括部分的估计值,例如公司需要估计法律诉讼案所造成的可能损失。
所有者权益指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公司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或“账面净值”。
会计等式右边代表资金的来源。
资金的来源可能是负债或是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比率一般称为“财务结构”。
负债越多,财务压力越大,越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反之,部分公司可能会选择完全没有长期借款(但仍有短期借款),一般称这种公司为“零负债公司”。
会计等式左边代表资金的用途。
资金可以用各种形式的资产拥有,例如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固定资产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综合盯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
(一)流动资产
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二)长期投资
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三)固定资产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四)无形资产
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五)递延资产
指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是投入(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
劳务,土地,资本。
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
自然资源:
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
技术知识:
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然而今天我们来单独研究宏观经济存量核算时,“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
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沉淀或者累计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资产=资本+其他积累+负债
即:
资本+其他积累-资产-负债=资本权益
价值规律告诉人们,资本总是流向高利润行业。
从企业会计学理论来讲,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产经营,能产生效益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资本通常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等于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优先股等。
资本在商业银行的作用:
1、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2、吸收和消化损失;
3、限制商业银行过渡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4、维持市场信心;
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资本也是一种运动中的价值。
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3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
其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作准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而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只有顺利地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职能形式,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售卖3个阶段,才能生产并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就会丧失,资本的生命就会停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不同的形式。
主要表现在:
①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其物质形态,而不发生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其价值发生了量的变化。
②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按照它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分期收回,用折旧的办法暂时积累起来;流动资本包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
流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在产品出售后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资本家手中;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者再生产出来的,并且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
③按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
产业资本是资本家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亦即投在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的资本;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是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而拥有的资本,主要由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构成。
资本的不同形式,形成资产阶级的不同集团,它们同产业资本家一起瓜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资本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剩余价值也转化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
资本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主要特征有: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资本是一种支配权,对物的支配权。
在资本主义逐渐是生产资料与生产者分离后,也就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无产者之后,这种对物的支配权就是资本获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
要获得这种支配权,首先要求资本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力量。
资本是一种在古希腊奴隶制条件下就已经高度发达的经济范畴,单只是在近代的生产力基础上,才允许其获得这种统治地位。
被集体使用、不能被分割的生产资料之所以能被独占、分割,是因为它是资本。
在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的实物形态失去了意义,仅仅被当成一个价值额。
当生产资料转化为一个价值额,它既能被独占,也能被无限分割,可见资本是现代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理由。
资本是剥削至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一方取得的不会比另一方多,双方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取多予少只有在不发达或垄断的市场中才会存在。
如果资本家不能在交换中取得更多,生产的规模又如何过大?
这当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贬值来达到,可是资本的贬值尽管可以使原有资本获得更大的购买力,使生产扩大,可是它却不能产生利润。
利润意味着资本家获得的比付出少,意味着一个白白获得的差额,这个差额无需他付出任何代价。
这个差额是不能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但它也不是在真空中出现的。
这个差额来至于剥削,意味着工人的获得与付出是不等量的,是工人为资本家创造了这个利润。
当利润被投入到生产中,再次开始这个过程,实现了自身的增值,这个价值就转化为资本。
当资本展开运动,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它也就在同时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
它在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引起了剥削、压迫、仇恨,制造了贫困、愚昧、暴力。
它不断地挠乱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制造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瘟疫,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
而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世界性的特点。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
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
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
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资产重组:
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基本概念
对于资金的定义有很多,有以下表述:
(1)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
(2)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资金是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
(4)资金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共性,那就是资金是一种货币表现,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运动保存并增加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是社会主义公有资产的价值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扩大再生产,满足全社会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手段,体现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
资金的分类方式主要有:
①按分配的形式,可分为通过财政收支形式而分配的财政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形式而分配的信贷资金。
②按用途可分为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
③按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情况,可分为表现为房屋、机器设备等的固定资金和表现为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商品、银行存款等的流动资金。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资金,都必须参与社会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资金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存价值并使原有的价值得到增值。
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贷款、债券发行和股东出资等渠道。
虚拟资金
虚拟资金首先应当解作当前网络及网络游戏盛行的条件下网络论坛及网络游戏等等的注册用户凭以进行相关操作的前提条件,这些虚拟资金不是真正的资金,但是很可能要用真实的资金来购买,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网络游戏的游戏币等等.但有些虚拟资金也无需用资金购买,比如在某一网络论坛里注册后就可能获赠一些虚拟资金,在论坛里发表议论可以得到更多的虚拟资金,以此用作日后可能出现的"活动经费".从广义上讲还有一种虚拟资金,就是各种"积分",比如移动公司的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就可以以积分换取奖品.
由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虚拟资金”新概念由4部分组成:
一是居民储蓄。
老百姓目前的投资渠道不多,家庭存款只好相当大一部分流入房市;二是企业应投资而未投资的资金。
目前因为一系列外资政策的调整,很多原本欲做实业投资的企业资金因为忽然找不到可投资的项目而进入房市,导致住房需求被扩大很多;三是一部分腐败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四是国际热钱的流入。
这些资金具有不可监管、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特点,打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泡沫。
这些资金的具体数量不好统计,但可以肯定数量非常庞大。
这里的"虚拟资金"似乎在带有一丝贬义的色彩。
现金,是指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
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
它是企业中流通性最强的资产。
可由企业任意支配使用的纸帛、硬币。
现金是我国企业会计中的一个总账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列作流动资产,但具有专门用途的现金只能作为基金或投资项目列为非流动资产。
现金的范围
现金1:
库存现金,这是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的概念;
现金2: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包括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的存款)、流通支票及银行汇票,这是美国会计中采用的概念:
现金3:
现金2加上3个月内变现的有价证券,这是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和论及现金管理时采用的概念。
现金的规定
备用金、数额固定、用于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
根据我国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企业之间的结算款项应通过银行统一办理,禁止用现金结算。
但每一元都通用银行结算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方便零星开支,为企业各部门设立备用金制度。
备用金金额固定,实行先领后报,用后实报实销,同时按实际支出数足备用金,这种方法也称为定额预付法。
在我国会计核算中,备用金一般作为其他应收款,而不作为现金。
现金的使用范围
1.支付职工个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2.支付职工的抚恤金、丧葬补助费以及各种劳保、福利,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3.支付个人劳务报酬。
4.根据国家规定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5.支付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经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现金的序时核算
为了全面的、连续的、序时的、逐笔地反映和监督现金的收入和支出、结存情况,防止现金收支差错及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序时核算。
有库存外币现金的企业,各种外币分别设置“现金日记账”。
“现金日记账”由会计部门的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和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填制的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的登记。
每日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与库存现金的实际数进行核对,做到帐实相符。
如果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月份终了,还应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现金日记账一般采用收、付、余三栏式也有采用多栏式的。
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的收、付和结存情况,应设置“库存现金”科目。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
其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增加,贷方反映库存现金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如有外币现金的收付,则应在现金科目中分别按不同的币种开设现金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现金收入的核算
企业收入现金,主要是通过营业收入收取的现金,借支余额的收回以及开出支票从银行提取的现金。
已由出纳办妥收款手续的现金收款凭证,需要加盖“收讫”戳记,并经专人审核后方能据以入帐。
收入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并按收入现金的来源,贷记有关科目。
例如:
企业开出现金支票1张,提取现金2000元,以补充库存现金的限额。
借:
库存现金2000
贷:
银行存款2000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现金1005元,其中货款834.15元,增值税170.85元。
借:
库存现金1005
贷:
主营业务收入834.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85
现金支出的核算
企业付出现金,应由专人对现金支出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核,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现金开支的范围和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经手人员是否签字,凭证有无涂改、伪造或者虚报冒领的情况等。
只有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付款凭证的依据,并由出纳办理付款并加盖“付讫”戳记后才能据以入帐。
支出现金时按照支出现金的用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例如:
企业行政部门报销交通费用等900元,以现金付讫。
借:
管理费用900
贷:
库存现金900
企业提取现金用来发放工资100000元。
借:
应付职工薪酬100000
贷:
库存现金100000 现金清查的核算 为了确保现金的安全完整,保证账实相符,企业应定期的不定期的进行清查。
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人员的每日的清点核对和清查小组的清查。
现金清查的方法是进行实地盘点,即将库存现金的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
在清查若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
如是记账差错或是单据丢失造成,则应更正错误或补办入帐;如属于工作失职的责任事故,或者应属于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若是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的权限,经过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若为现金的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单位或人员的,应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溢余,经过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如:
企业在现金清查的过程中发现现金溢余800元。
借:
库存现金800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800
企业在现金的清查过程中发现现金短缺1000元。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000
贷:
库存现金1000
其中发现现金溢余的800元中:
400元是出纳少付给张某的借支款,其他400元无法查明原因。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800
贷:
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张某)400
营业外收入400
其中发现现金短缺的1000元中:
300元应由出纳赔偿,200元应由保险公司赔偿,还有500元无法查明原因。
借:
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X出纳)300
——应收保险赔偿200
管理费用500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000
简单讲,“钱”主要是一个货币的概念,流动性最好,可直接用于交换,并同时又是市场交换的结果,是具有最普遍接收性的价值载体。
钱既可以是纸币,也可以为东西,比如金银、丝绸,只要大家都认就行。
资本也是活的价值,尽管其“活”性较钱低,但它是能够生产价值的价值。
而财富既包括流动性的,也包括不流动的价值,即死的有价物,一般的财富并不一定能产生财富。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讲,财富往往是物、是“东西”,货币是把“东西”卖掉之后的价值载体,而资本更多是“东西”的“产权证”,它是广义的货币,是与具体的“东西”相对应的产权。
最能区分这三者的“东西”要算土地,土地是财富,但它不一定是资本,更不一定是钱。
首先,土地必须能买卖交易,否则它既不是钱,又不能转换成资本。
比如,如果土地是国有,就不能被买卖,土地顶多是财富,不是资本,也不能变成钱,更生不了多少钱。
如果土地是私有并且能被买卖,那么土地与钱之间只有一次交易相隔,土地就能随时变成钱,就像钱了。
当然,即使私有土地可以买卖,除了直接出售之外土地还不一定能转换成资本。
也就是说,只有在产权保护制度和契约权益保护相对可靠的情况下,土地即使不卖掉,也可以被抵押转换成资本。
这时,土地的“产权证”就最重要,“产权证”的流动性使土地权成为资本,以资本的形式让土地所承载的财富赚更多的钱。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未来收入,比如,个人的未来收入是财富,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工具把未来收入做票据化、证券化变现,那也顶多是可以感觉到但不能花的财富,也不是资本。
通过将部分未来收入以“产权证”(抵押)形式流动起来,未来收入流也能成为资本。
财富不一定能一下子变成钱,财富的范围比资本大,资本比钱的范围大。
问题是:
什么决定财富、资本与钱之间的相互距离呢?
一个国家对“东西”、对未来收入流进行资本化的能力,也就是市场、契约与产权制度,决定了这三者间的距离。
从根本上讲,货币是将“财富”卖掉的所得,资本是以产权契约、金融票据、证券契约等形式将“财富”资本化的所得,是资产和未来收入流的“产权证”。
只不过,通过这些“产权证”,把本来就已存在但是“死”的“东西”和未来收入流变活了。
在这个意义上,只要金融票据、证券、货币是相对于实在的价值而发行的,金融化在增加价值载体的流通性的同时,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