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4866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docx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

如梦令的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三首《如梦令》体裁相同题材相异:

苏轼意在东归耕作秦观旨在遣怀自伤纳兰性德情关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语短言长的表达方式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深切婉细的情感表达都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学好这三首词关键不在于“鱼”而在于“渔”:

掌握一种读词(特别是小令尤其是《如梦令》这个词牌)的方法学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学情

其实学生对《如梦令》并不陌生他们初中就已经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2)了解不多认识不足

3)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4)方法单一一知半解

这所有的一切情况既是我们在诗歌教学中的障碍也是我们诗歌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一〕设置依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三首《如梦令》本身的特点

3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抓“词眼”来解析作品结构、体悟思想情感的鉴赏方法

2.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挖掘三首《如梦令》词的深层意蕴

3.通过适当的训练(诗改词写鉴赏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设置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以“词眼”把握《如梦令》的章法

2以“词眼”体悟三首词的意蕴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播放系统

2交互式电子白板

六、说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2.质疑问难激荡思维

3比较探究讨论交流

七、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交流分享理解词意

2合作探究析疑解难

3师生共研细品情感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旧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导入未知激发学生兴趣

〔二〕师生交流投石问路

1.齐读新词整体感知

2师生交流直陈感受

交流的问题:

①读了三首《如梦令》你有些感受

②在学习了李清照《如梦令》的基础上你认为该如何鉴赏品析这三首《如梦令》呢

【设计意图】生生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加强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师生交流共享鉴赏方法加强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三〕巧用“词眼”平中见奇

1.教师点拨找准“词眼”

【点拨】同学们对“诗眼”“文言”很熟悉知道它们是了解诗歌或是散文的关键那么我们能否从“词眼”的角度来鉴赏《如梦令》呢

(1)什么是词眼

【明确】词中的描写形象最为真切传神或表达感情最为集中精粹之处它通常体现在一首词的某一关键性词语

(2)这三首《如梦令》的“词眼”

【明确】“归去”、“无寐”、“谁省”

【设计意图】点拨学生于词中忽略之处点明词眼既抓住三首《如梦令》词体曲调的共同特点又为鉴赏品析这三首《如梦令》的各自特征提供一个角度

2.师生共论以“词眼”把握《如梦令》的章法

讨论的问题:

三位词人为什么会发出“归去”、“无寐”、“谁省”的慨叹呢

(在讨论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用PPT展示三首《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明确】

苏轼《如梦令》“归去”(回去吧)——酬寄之作表明心志

秦观《如梦令》“无寐”(无法入睡)——羁旅之苦失意抒怀

纳兰性德《如梦令》“谁省”(何人明白)——幽思之语怅然失落

【教师小结】通观三首《如梦令》在感情传达的结构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为“词眼”所作的铺陈最后一句是对“词眼”进一步的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对“词眼”的追问理清三首《如梦令》所写内容引导学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处

3.师生共研以“词眼”体悟三首词的意蕴

研究的问题:

三首《如梦令》在感情传达的结构相同感情传达的效果也相同(研究方式:

将苏轼的《如梦令》与秦观的《如梦令》相比较苏轼的《如梦令》与纳兰性德的《如梦令》相比较)

【明确】苏轼轻快怡然

相似的处境处世胸襟

秦观孤独冷寂

苏轼痛苦过往

相似的追忆人生况味

纳兰性德刹那美好

【设计意图】研读为“词眼”铺陈的部分细细品味三首《如梦令》在情感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挖掘三首《如梦令》词的深层意蕴

4.教师总结明《如梦令》鉴赏方法

(1)抓“词眼”明章法

(2)观“词眼”品感情

(3)析“词眼”悟人生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读《如梦令》的方法以期学生学以致用

〔四〕学以致用变换诗句

试将杜甫《登高》改写为《如梦令》

【示例】风急天高猿哀落木萧萧鸟回滚滚长江去多病独登高台霜鬓霜鬓新停浊酒杯

【设计意图】用改写的方式以学过的诗歌作为基础从旧知到新知加深学生对《如梦令》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从“词眼”的角度重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设计意图】旧诗重读强化新知举一反三平中见奇

平中见奇

九、板书设计

章法

词眼感情人生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法:

1、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领悟中朗读

2、情境创设:

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

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介绍词和词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明确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指导朗读通过学生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师生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设计意图: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通过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诗歌的方法

2、通过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指导学生读诗歌感悟把诗歌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

学生能通过问题提示把握词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描写的三幅画面分别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2、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悟美丽的画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师范读音乐伴奏将学生再次带入美妙的意境中

4、总结课文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呀!

所以她醉了!

5、在学生感情最浓的时候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1、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2、结尾处告诉同学们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

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说板书设计:

抓住《如梦令》一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还带着一份惊喜并通过三幅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9《词两首》

——《如梦令》教学反思

单位: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

一、《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她一次郊游流连忘返醉于景、醉于酒、更醉于情后误入“藕花深处”的一次奇趣的经历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2、在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感情主线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勾画出让全体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把握住学习重点

3、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

4、吟唱《如梦令》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二、本节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导入时没有设想中的理想本想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通过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实际教学中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法:

1、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领悟中朗读

2、情境创设:

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

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介绍词和词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明确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指导朗读通过学生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师生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设计意图: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通过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诗歌的方法

2、通过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指导学生读诗歌感悟把诗歌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

学生能通过问题提示把握词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描写的三幅画面分别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2、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悟美丽的画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师范读音乐伴奏将学生再次带入美妙的意境中

4、总结课文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呀!

所以她醉了!

5、在学生感情最浓的时候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1、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2、结尾处告诉同学们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

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说板书设计:

抓住《如梦令》一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还带着一份惊喜并通过三幅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如梦令》一课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她一次郊游流连忘返醉于景、醉于酒、更醉于情后误入“藕花深处”的一次奇趣的经历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2、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

3、吟唱《如梦令》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存在诸多问题望专家评委在座的各位老师指点、批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几处纰漏比如:

第二环节的想象部分不够深入过程衔接存在问题;学生沉醉其中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教学评价有几处明显不到位等

说教材: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随意游转没想到误入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整首词言语如内容一般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含蓄深沉词中只见景却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中去了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意境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重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意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说教法:

1.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品读

2.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针对五年级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已经能够通过反复朗读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阅历经验确定如下的学习方法)

说学法:

1.读中感悟:

在反复自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

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课时:

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以前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着重介绍词和词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诵读

4.指导朗读通过学生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师生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设计意图: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不仅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更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引导学生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词的方法

2.通过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指导学生读整首词(可通过播放朗读录音再让学生练习自读)感悟把词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

学生能通过问题提示把握词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描绘的三幅画面分别是“溪亭日暮”图、“藕花深处”图、“一滩鸥鹭”图

2.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悟美丽的画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并结合学生理解说说这几幅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和意境

3.音乐伴奏教师范读将学生再次带入美妙的意境中

4.总结课文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

她醉了!

不光是酒美此时的景也美不仅人醉了此时的心也醉了

5.欣赏歌曲由蔡琴演唱的歌曲《如梦令》

6.在学生感情最浓的时候引导学生集体吟诵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意境”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吟唱欣赏适度拓展

1.引导学生吟诵《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2.有机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另一首《如梦令》要求学生:

一边品读一边将两首词进行比较通过学生品读和比较不难发现这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的本意相同但是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情感不同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

3.结尾处告诉同学们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

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通过比较让学生对于宋词的有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词的学习方法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说板书设计:

抓住《如梦令》一词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通过总结学习词的方法和对三幅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如梦令

方法画面

品读溪亭日暮

吟诵藕花深处醉

想象一滩鸥鹭

一、教材分析

经典诵读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如何引导学生诵

读的课实在是太少本课通过李清照的前后时期的创作情感

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最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作品了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对词作的影响

3解读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

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人生前后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以前的古诗文教学注重文本的分析而对诗歌的诵读和诗人的感悟停留在表面所以虽然学过很多古诗但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学过之后脑海中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学生自主鉴赏教师指导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作品了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对词作的影响

3解读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怀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猜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2出示目标

3作品背景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时他们为避兵乱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后李清照境遇孤苦在历经国破家亡、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历尽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4朗读整体感知《如梦令》

5整体把握明确季节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6深入鉴赏两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到底是闲愁还是哀愁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7朗读整体感知《武陵春》

8整体把握明确季节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9深入鉴赏《武陵春》到底是闲愁还是哀愁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0比较两组词为什么同样的季节却又不同的情感明确现实生活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