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601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docx

中心组学习材料一

(2017第一期)

2016年宏观经济分析及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  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  2017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2016年宏观经济分析及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2016年以来,我国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但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

据此,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我国的经济工作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一、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2016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

这说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基调没有出现变化和调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仍然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主题。

概括来说,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五稳、五好、五忧”发展特征。

    1、“五稳”显示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一是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

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均为6.7%,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增长预计6.7%左右。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汽车、电工两大产业增长旺盛,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向好。

三是消费需求基本稳定。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其中汽车及住房相关商品销售形势较好。

旅游、信息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城乡电商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26.2%,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3.7%,成为稳定增长的主动力。

四是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1—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0%,八大类商品除食品和医疗保健类商品外,其余商品价格涨幅均在3%以内;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逐月收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9月份转正,走出了54个月负值区间,结构性通缩压力明显减小。

五是就业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

    2、“五好”彰显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增加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较好。

截至11月底,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年度任务已基本完成。

企业成本稳步下降,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4元。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形成,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新登记企业有了明显增长。

二是新动能成长向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快步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四新”经济茁壮成长,新兴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三是服务经济发展良好。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

旅游、康养、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幸福产业迅速增长,移动支付、网络租车、远程教育等分享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8.5%。

四是企业效益增长势头稍好。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利润率均有明显改善,财务费用延续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

五是市场预期开始转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回升,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扩张区间连续3个月加快,创2014年7月以来的新高。

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乐观区间继续上升,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也较10月提高1.3个百分点。

    3、“五忧”凸显风险隐患在增加

    一是金融领域风险趋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20个季度上升,企业债券违约增多,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银行风险、信用风险和资本外流风险均有所上升。

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减少,而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增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偿债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增多。

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推动资产泡沫化,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这既使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遭到侵蚀,也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四是区域经济分化问题突出。

区域经济发展分化中优化与恶化并存,一些省份新兴产业成长快,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另一些传统产业比重高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步履维艰,发展困难大,出现了新的区域发展差距。

五是区域性、群体性居民减收风险加大。

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难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因产业技术替代、体制约束、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村产权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增收阻力加大。

    二、2017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7年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年份,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重要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胶着,既存在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短期经济仍将处于稳中求进的态势。

    1、有利条件

    一是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已经推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

政治生态日益净化,正向激励体系和机制正在形成,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等重大举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推进,产能过剩矛盾得到缓解,生产成本总体趋于下降,“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建立,微观主体活力有望增强。

    二是新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经济、分享经济等多个增长亮点,有利于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得到延伸拓展。

从产业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继实施,重要科技成果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继涌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新兴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亮点更加突出,产业联动发展态势开始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

从区域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交通、生态、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加快落地,新增长极和增长带正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

从城乡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加快也将释放增长潜力。

    三是对外开放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接,项目合作稳步扩展,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资本输出与商品出口并重,对外经贸关系出现新气象。

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与东盟各国建立多双边产能合作框架机制,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745.6亿美元,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双向开放持续深化,前三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342.2亿美元,增长53.7%,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利用外资总体稳定,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保持积极态势。

    四是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短板继续得到补齐和改善,新供给能力逐步释放,内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发挥投资稳增长、补短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引导带动,自2014年9月以来,国家推出12大类工程包,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开工48个专项476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万亿元。

形成了有效需求和供给,新的生产能力和效应将在明后年陆续生成和释放。

    五是稳中求进已成共识,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转化为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砥砺前行。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具有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底线思维基本形成,各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进一步增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各种问题、矛盾、风险和困难,上下联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2、不利因素

    一是从国际看,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外部需求环境依然疲软。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还未到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总体特征尚未出现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短期平稳运行的扰动性因素仍未消除。

从发达经济体看,美国在去年12月15日再次加息后,今年加息节奏可能加快,无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和我国汇率造成冲击,加大我国资本流出压力。

欧洲的德国、法国等大选后政治、经济政策面临调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多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从新兴经济体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所缩小,新兴经济体对我国的替代竞争增强,产业和贸易转移对我国冲击仍将持续。

此外,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朝核问题日趋复杂,也将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

    二是从国内看,多重因素交织共振,经济平稳运行受到挑战。

在供给方面,制造业在短期内难以重回常态增长轨道。

传统落后产能在市场尚未出清条件下恢复增长的阻力还比较大,短期内新兴产业替代和弥补传统产业带来的增长损失尚需时日。

同时,企业将过多的资本资源投向中低端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积累严重不足,导致我国需要发展的中高端产业上不来,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

此外,短期内某些新兴产业比如网络商店的较快增长,还以替代传统产业并造成其萎缩为代价。

制造业不景气还使得与此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

从需求方面看,内需短期内难以明显扩大。

一方面,投资内生动力不强,虽然国家投资增长较快,但民间投资一直不能及时跟进,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投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受就业冲击、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和预期上升慢,都将制约消费需求增长。

在重要市场方面,去年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车市和楼市还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已经调整,房地产市场也将进一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这两大市场均可能会出现稳中收紧趋势。

    三、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连续召开4年。

梳理4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可以发现,党中央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各领域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宏观调控框架越来越全面。

对比这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我们总结出几个不变和几个新变化,从对比中我们发现中央的经济工作思路有连贯性有定力,有全局性统筹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与突破,从对比中我们更能够把握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更能有助于指导各地经济工作的开展。

    1、四个不变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高度。

    二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

连续多年不变的财政货币政策总基调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调控保持了一定的定力,注重政策的连贯性是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四年经济工作会议中风险一词一直高频率出现,从近两年的政策趋势看,中央的底线思维不但未变反而强化,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度提高。

    四是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肯定了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今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中央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经济工作的灵活务实。

    2、九个新变化

    一是经济运行更加客观务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认识更加客观深刻,对经济增长的描述由稳中有进、保持中高速增长变为缓中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对当前经济工作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由结构性产能过剩扩展为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承认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点明了区域性差异。

    二是供给侧改革更加坚决深入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用三个短句打消了外界对改革的顾虑,体现出改革的实质。

在2017年的工作部署上,三去一降一补仅为供给侧改革的其中一项工作,农业、实体经济、房地产等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部署均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中,农业和房地产值得关注,两者的改革均触及到根本性的灵魂问题。

农业改革直指土地和价格,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均是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

房地产工作的思路有了重大突破。

中央释放出理性明确的房价预期,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调控上不再拘泥于原先的需求型调控,更加注重房价高涨的本质原因,提出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其中根据流动人口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从土地供给角度提出了调控房地产的新思路。

农业改革和房地产调控思路触及本质,体现了中央对三农、房价这两个关乎民生问题的关切。

    根据去年供给侧改革实施的效果,中央及时对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做出了调整。

去产能提到法治;去库存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去杠杆的重点由地方政府债务转向企业去杠杆,债转股要市场化、法治化;降成本不再提降低财务成本,不再只关注外部因素,提出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更加注重实际潜在需求导向、不再提具体的行业,补制度短板的提出也反映出中央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后续政策进展值得关注。

    总体看,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将突出法治和质量。

继市场之后提法治,使得“三去一降一补”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框架内进行,避免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矫枉过正等问题。

而质量一词的反复出现,表明当前经济工作的思路出现了变化,重点在质,在结构、在效率、在满足有效潜在需求,对量的追求或有淡化。

    三是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微调,汇率重要性上升

    在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基调上,财政货币政策也有微调。

财政政策除了更加积极,还要更加有效,从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今年财政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而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加了中性,流动性管理也由保持充裕变为基本稳定。

    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在上升。

在国内经济风险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况下,如果汇率不稳导致资本大量流出,届时货币政策不管什么取向都会加大国内风险。

因此,汇率政策由前年一带而过的完成汇率形成机制变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释放出较为强烈的中央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预期。

四是国企改革施行混改,打破垄断

    国企改革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国企改革的信号以来,方案多落实少、一直在小范围试点的状态使得部分市场人士质疑国企改革未取得实质进展。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对国企改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今年国企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行业打破垄断、国有资本管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会取得重大突破、值得期待。

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将会释放出积极的活力。

    五是重大战略蓝图完成

    中央首次完整系统性地提出城镇化、区域战略和三大重要战略,表明本届政府顶层设计具有全局性和统筹性。

将城镇化列为重大基础性改革,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且与房地产工作相配合,增强三四线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这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的全局性,也体现出中央对区域经济状况的精准把握、因地制宜、差别调控。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在近两年的筹备规划中,融资体系建立、战略规划、部分试点等前期准备已相对完善,今年将取得重大战略进展。

    六是金融改革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及民营银行

    多层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是首次出现在本届政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说明中央希望金融体系能起到配合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的作用。

不再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由于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银行的垄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

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民营银行的提出,表明政府有意打破国有银行在融资体系中的定价垄断,培育目标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长尾客户的融资中介,以期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能够服务于调结构、转方式、创新驱动的融资体系。

    七是财税改革提出收入划分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更加清晰。

2015年首次提到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划分在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但只提到了明确各自的责任,没有提到各自的权利。

在减税降费、财政要更加积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化的背景下,只提责任或导致央地在财税改革上的利益冲突。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求明确责任,同样要求理清权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加快和抓紧两个字让今年财税体制改革充满期待。

    八是金融风险防范侧重点与时俱进,未提区域性风险底线

    金融风险一直是近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且中央会根据风险的实质防范、化解和潜在风险爆发情况,对防风险的重点进行调整。

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前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随着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对存量债务进行分类梳理置换,明确表示新增城投不是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一定的缓释,今年政府债务不再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当前主要的潜在风险点在于企业高杠杆与低回报率的矛盾以及金融高杠杆和资产荒的矛盾,因此今年经济工作防风险的重点转向了企业债务和资产泡沫。

从地方债务处理可以看出,一旦某一风险纳入经济工作会议,就会采用未雨绸缪的防范和化解方法。

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将不再持鼓励-发展-观望-再管理的旧思路,有可能监管将走在金融创新泛滥的前面。

为减少监管摩擦,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必将先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要守住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与财政部明确表示新增城投不再纳入政府债务相呼应,不提区域性风险底线或将抑制地方城投境内境外多通道加杠杆。

    总体来看,中央对今年及未来经济增长将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但对金融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中央抑制资产泡沫的决心强烈,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或有初步进展。

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前两年是财政防风险、货币稳增长,今年可能次序会变一下,财政稳增长、货币防风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

    九是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中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一次重要会议,如何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备受关注。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

会议强调,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

这次会议发出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凝聚力量开拓创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7年,扬中的发展要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引领,富民优先”为中心,及时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大势的发展走向及政策取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发展环境,顺势而为,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特色发展优势,赢得发展先机,推进项目攻坚,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把“进”的势头保持得更好,实现“更富质效的创新成果”,“更有活力的开放格局”,“更具魅力的生态环境”,“更加幸福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