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455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主要投入物、燃料及动力、产出物价格依据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销售收入和附加及税金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6、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损益表

9、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场地平面布置分区图

附件:

1、项目编制委托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税务登记证

4、占地协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

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养殖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址:

建设期限:

1年

总投资:

1076.76万元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776.76万元,申请政府扶持资金300万元

建设内容:

设现代化标准猪舍;建设污粪处理设施;建设饲料加工及储存车间;建设办公场所及员工宿舍;购买锅炉、搅拌机等设备

建设规模:

项目投产后达到年出栏10000头生猪。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201m2,其中猪舍10000m2,其他附属设施建筑占地面积975m2,办公及员工宿舍占地226m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与政策

2、《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本)》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

4、《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1.2.2可行性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市场分析;

养殖技术方案、卫生防疫、设备购置方案及工程建设方案;

能耗消耗、项目实施进度;

节能措施、环境保护与招标;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3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表1-1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产品方案年出栏

10000

2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076.76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42.67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4.09

3

全年生产天数

365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29.66

5

经营成本

万元

1261.83

6

销售收入

万元

1626.28

7

利润总额

万元

296.92

8

投资利润率

%

25.7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7.24

税后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作为大农业中最早步入市场经济的一个产业,近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纷纷把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使畜牧业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农业的依附地位,转而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禽养殖和加工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国家农业部门提出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

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小杂粮四大产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发展生猪养殖。

并提出“三纵三横”生产布局:

三个产业带(东部太行山丘陵区肉牛、肉羊产业带,中部以大运高速线为主线的草食畜、猪、禽产业带,西部吕梁山黄土丘陵区肉牛产业带)、三个生产区(北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部盆地猪、肉牛、禽生产区,南部猪、肉牛生产区)。

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为鼓励和带动农户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农户的收入,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行业政策及区域规划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禽养殖和加工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国家农业部门提出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

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小杂粮四大产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发展生猪养殖,并提出“三纵三横”生产布局。

此外,为了稳定、鼓励发展生猪养殖,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紧急通知》,保监会与农业部联合下发《保监会农业部关于做好生猪保险和防疫工作的通知》,财政部下发了《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保险机构开展能繁母猪政策保险业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财政首次划拨巨额资金支持生猪养殖保险,这对于养殖户而言是一重大利好消息,这表明抗风险能力一向较低的生猪养殖行业有了赔付保障,风险大大缓解,养殖业发展被注入新的力量。

本项目实施完全符合国家及地方行业政策及区域规划要求。

2、项目建设将有利于项目区畜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国家在农村工作意见中多次提到要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抓紧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开发优质饲料,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建立无疫病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

省政府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发挥优势搞出特色,在畜牧业方面要努力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880万头,出栏12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基本实现猪肉自给目标。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畜牧结构的调整。

项目实施后新增就业岗位34个,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2.3项目拟建区域基本情况

2.4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为XX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4月24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XX,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伍拾万元整,实收资本人民币伍拾万元整。

经营范围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生产、销售.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3.1养猪现状调查

存栏情况:

2006年生猪存栏4.9亿头,首次比上年下降2.6%:

母猪存栏4700万头,下降3.6%。

2007年7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6.5%,6月份生猪同比下降24.1%。

2007年全年猪肉产量将比2006年至少减少5%。

2007年7月份以来,随着一些养猪扶持政策的措施的落实,全国母猪、仔猪存栏不断攀升,到11月底比10月底母猪存栏上升8.5%。

生猪市场:

在2007年上半生猪价格为2.15~2.4元/千克,猪粮比5.22:

1,养猪处于盈利区。

受疫情影响,人们补栏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纯种母猪及二元母猪销量很低,基本没有新建或补栏的。

到下半年生猪价格一路飙升,到目前为止达到4.0元/千克,加上政府各种有利于养猪户政策的出台,大大加强了人们的补栏积极性,现在二元母猪已供不应求.,引纯种的养殖户也开始增加。

养猪成本:

一般养猪成本中饲料成本约占70%,饲料成本中大部分是玉米和豆粕,而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分别从2005年的2000元/吨涨到现在的4000元/吨,尤其豆粕价格在前两个月曾高达4000元/吨。

仔猪短缺,猪苗费用更是增加到400~600元/头,占到养猪成本的一半。

其他的电费、人工费,设备等费用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

疫病情况:

我国高致病性蓝耳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7年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2006年同期明显下降。

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

与9月份相比,分别下降65%、87%和91%。

3.2市场供需预测

生猪存栏不足,养猪业仍处于高盈利区。

今年政府给了养猪业大力支持,引种的、扩群的也很多,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生产,在未来的两年内生猪市场行情不会大幅度下跌。

养猪业还将趋于规模化、大型化。

我国的养猪结构目前主要以农户和小型为主,占生猪出栏总量70%,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

受去年严重疫情影响,很多小养殖户对于现在上涨的行情只能是望洋兴叹。

以后中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人工授精技术普及应用,增加养猪效益。

人工授精技术的优越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工授精可以降低养猪成本,减少外来引种所带来的疾病风险。

这一技术在美国2005年母猪的人工授精覆盖率就达到了80%以上。

而我国目前主要是自然交配,或者使用鲜精,自然交配增加成本,使用鲜精保存时间短受胎率低。

应该朝向人工授精方向发展。

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

养猪业的风险除了市场风险还有更可怕的疫情风险。

市场风险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供大于求下跌,供小于求上涨,随着市场的成熟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小。

疫情风险取决于疫病的流行情况,这对于疫情流行规律,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的能力越来越高。

因此疫情风险会越来越小。

生猪良种化的进程加快。

小养殖户饲料和饲养条件差,再加上引种费用较高,饲养优良品种得不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疫情过后,小养殖户数量大大减少,又有政府对大型猪场的优惠政策,大型猪场新建的多,原来的老猪场补栏快,因此良种化的进程也会加快。

养猪利润波动越来越小,逐步进入稳定时期。

我国养猪业行情时好时坏,波动过大,利润好的时,一头肥猪利润在500~700元;行情差时,利润在200~100元之间,说明我国养猪业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养猪结构的转型及品种良种化进度的加快,养猪业行情会越来越稳定,养猪利润空间应处在20%~30%之间。

肥猪出栏体重会有所降低。

今年养殖户肥猪出栏体重普遍较高,因为猪价在14元/千克以上时,饲养一头肥猪100千克出栏和150千克出栏毛利分别在500元到1000元/头,高价下体重越大利润越大。

2008年随着养猪利润的稳定,生猪价格将有所回落,利润趋于合理化阶段,所以肥猪出栏体重会下降,在100~125千克为适宜,这也符合正常的料肉比。

我国生猪市场存在较大的潜力。

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

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20千克。

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3.3价格预测

从当前猪业宏观形势和微观行情分析看,2008年猪业发展趋于平稳。

猪价应该没有太大的波动,2008年生猪生产将进入平稳发展期。

而目前已是生猪价格的市场高潮期,它将引发新一轮的生猪养殖高潮,各种资本会纷纷涌向生猪产业,进入生猪饲养量的回升期,生猪饲养量逐渐膨胀,预计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08年年底,达到生猪饲养量和出栏率的最高峰,即使不考虑整个社会物价上涨因素,届时生猪价格将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难以预期。

3.4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项目市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物优价廉”,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养殖,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且由于当地劳动力成本低,使得生猪饲养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样为养殖场灵活定价,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雄厚技术力量、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并且将按无公害要求实施生猪养殖,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体系,有力保障育肥猪品质、质量。

3.5市场风险性分析

通过对生猪市场及项目竞争优势分析,项目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风险较小。

其存在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猪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猪价波动情况分析如下:

(1)猪价与粮价密切相关。

养猪离不开粮食,当粮食丰收,养猪成本下降,农民养猪有利可图,苗猪价格就会上升,即俗话所说的“猪贵粮贱”。

l995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玉米每公厅达l8以上,农民养猪无利可图。

l996年各地粮食丰仅,粮食价格下跌,猪粮价格比达到1:

8,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养诸热情,养猪渐渐进人高潮。

(2)猪价与消费需求有关。

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与消费需求有关,猪价也不例外。

前几次的猪价下跌,是因为生猪存栏量大,高于市场需求量,造成供大于求,形成猪价下跌;猪价上涨,是因为生猪存栏量减少,供不应求,形成猪价上涨。

我国的生猪销售,目前主要以国内需求为主,国外需求为辅。

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极不稳定,需求信息往往是即时的,而生猪的生产销售有一定的周期,不能完全依赖国外市场来化解养猪风险。

(3)猪价与信息导向有关。

农民收集信息的渠道有限,方式落后,时间过程长。

因此准确、及时、完善的信息导向非常重要。

猪价波动有一定的周期性。

l994年,猪价较高,生猪存栏数增加,为l995年的猪价大幅度回落打下了伏笔。

l995年猪价暴跌,生猪存栏数大幅度减少,又为1996年的猪价回开创造了条件。

1996年、1997年粮价稳中有降,猪粮价格比拉大,调动起农民养猪积极性。

养母猪育苗猪,买苗猪青肥猪,造成母猪、苗猪、肥猪年栏数急剧增长,又为目前的猪价下跌埋下了导火索。

回顾几年来的猪价波动,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猪价上升到一定的价位,形成一定的养猪热时,五六个月之内,猪价肯定走下坡路;在猪价下降到一定的限度,养猪热冷却七八个月之后,猪价又会渐渐高起来。

猪肉市场完全放开以来,养猪业已几冷几热,几涨几跌,经过了多次风风雨雨的考验,不难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

只要善于分析,勤于总结,不盲目跟风,是可以预防的。

3.6基本营销策略

为保证项目成功,结合公司实际,现阶段考虑的主要营销策略如下:

(1)企业应积极寻求的合作伙伴(如肉制品加工厂等),开辟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抵御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2)严格按照生猪无公害养殖的要求,制定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建立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饲料、养殖环境、生猪检测检疫体系,确保项目“无公害”生产。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聘请养殖技术专家,对饲养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并激励技术人员进行生猪养殖技术研发,完善企业的研发生产体系。

(3)注重企业形象营造和宣传,打造市场品牌,在市场中树立起重质量、守信誉的形象,逐步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赢得稳定的消费群体。

第四章项目地点的选址

4.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1、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2、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3、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4、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5、电力充足可靠。

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6、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7、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厂小于1000m。

8、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

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9、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4.2场址选择

依据以上原则,综合考虑占地面积、地势、水电、防疫、交通、环保等因素,项目选址于李坊村东秋崖底一带,占地50亩。

详见附件:

占地协议。

场地内地势平坦,无拆迁、平整等工程。

场区不属于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区,该址距离村民居住区1000米以上,并且避开了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不会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4.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选址境内交通便利,设施完善。

2、通讯条件

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信号已覆盖到项目区,通讯非常方便。

3、能源供应概况

供电:

项目供电电源由李坊村供电线路接入,需新增160KVA变压器一台,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要。

供水:

项目用水由李坊村供水管网接入,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采暖:

新增0.5t/h环保型锅炉两台,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采暖需要。

第五章项目总体方案

5.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为新建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安装。

土建工程主要为生活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26m2,生产用房10000m2,辅助生产用房975m2。

设备购置主要有猪栏、饲喂设备(喂料机和食槽)、饮水设备、漏粪地板、清粪设备、采暖设备、降温设施、仔猪转运车、电子称猪器、粪便污水处理设备、电子赶猪器、套猪器、耳号钳、断尾器等。

5.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5.2.1技术来源

项目技术来源于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是代表畜牧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国家产业化项目实施基地。

本项目实施后,将聘请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对生猪生产、饲养管理、人工输精、杂交培育等方面作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5.2.2执行技术标准

GB8466—87瘦肉型猪选育技术规程

GB8467—87瘦肉型猪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GB3038—82档案记录标准

5.2.3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1品种选择

引进原种猪375头,其中大白母猪250头、公猪10头,长白母猪50头、公猪10头,杜洛克母猪50头、公猪5头。

采用世界著名的三个瘦肉型种猪,按照先进的杂交技术进行选育,生产“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

2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⑴繁殖技术参数

母猪情期受胎率85%

分娩仔猪数/胎10~11头

母猪年均产胎数2.1胎

种猪利用年限:

母猪四年,公猪3年

母猪年均提供育成仔猪数18.5头

⑵生产技术参数

①成活率:

哺乳期成活率92%以上,幼猪保育期成活率96%以上,中大猪98%以上。

②仔猪三周龄断奶。

③开始肥育体重:

30千克

④日增重:

出生——出售583克以上,25千克——出售696克以上

⑤出栏体重:

90千克

⑥出栏猪瘦肉率63%

⑦生长育肥阶段料肉比3.0∶1

⑶技术工艺流程

①生产核心群种猪

 

生产方案的制定

组建生产基础群

更新生产基础群

引进优秀基因

优良群体

②标准化养猪的生产工艺

为使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能紧密有机结合,做到责任分明,使生产计划有节奏的进行,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每周有24头母猪分娩产仔,24窝断奶,24窝保育,24窝出栏。

具体工艺流程见下图:

后备猪

引进

出售

保育

瘦肉型商品猪肉猪

保育

生长猪

保育

仔猪

保育

分娩

哺育

空怀母猪

保育

 

③猪群结构

猪群种类

存栏头数

备注

空怀配种母猪

48

妊娠母猪

384

哺乳母猪

96

后备母猪

38

公猪(含后备)

33

哺乳仔猪

720

断奶仔猪

1104

生长保育猪

1696

育肥猪

1662

总存栏

5781

A猪栏配置

根据猪群结构,计算配置栏位如下

人工授精公猪舍,设计20~25个栏位。

种猪限位舍(双列对向,三走道):

每幢四个单元208个母猪限位栏(长2.20×宽0.60米)。

共建2幢416个栏位。

后备母猪及公猪舍,42个栏位。

分娩母猪舍(双列):

每幢房三单元72个母猪分娩栏,共建2幢六个单元144栏位。

保育猪栏(四列):

每幢房六个单元144个保育栏(长1.6×宽1.4米)。

生长肥育猪栏7幢5800个栏位。

病猪隔离栏1幢200个栏位。

B猪群组织

场常年饲养600头种猪,母猪每年更新25%,共需后备母猪150头,种公猪25头,每年更新33%,每年需8头后备公猪。

 

C饲养及管理方式

a四阶段两点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的设计与实施;

b分娩母猪小单元封闭式猪舍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

c分娩母猪高床网上饲养与干清粪工艺;

d妊娠母猪单体限位自动饲养方式的采用;

e“同期断奶”、“诱导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排等繁殖技术。

D主要配套技术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繁育体系,减少企业对引种的依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降低引种对猪群生物安全的威胁。

在繁育体系的核心群内,加快遗传改进步伐,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

定期对项目区商品猪群进行生产性能测定,通过严格选择,对生产性能低、繁殖力低、有遗传缺陷的种猪进行及时淘汰,选出优秀群体,加速提高其生产性能。

在饲养管理方面,采用小单元封闭式猪舍及高床网上饲养与干清粪等适合我国和我省养猪实际的生产工艺。

为切实保障项目的贯彻实施,制订切实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

a推广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仔猪实行21天断奶,大大提高了母猪的利用率,同时也保证了仔猪顺利断奶。

猪舍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早期断奶的实施。

母猪年产2.1胎以上。

b推广使用高床限位饲养技术。

全部实行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仔猪、保育猪高床位栏位饲养技术,能有效地减少母猪的伤残、饲喂不均、难以管理及仔猪的压死、踩死现象。

大大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对种猪,大大节省了圈舍,有利于实行均衡有效的饲养技术,减少了咬斗、爬跨等造成的母猪伤残,能有效及时地诊治疾病,便于实行流水作业。

而对仔猪、保育猪效果更佳,仔猪成活率有效提高到92%以上,断奶重提高,饲料利用合理效率提高,63日龄转群重提高到20kg以上。

c实行全价配合饲料

为了保证各类猪群的健康生产,根据各阶段类型的猪的营养需要,结合当地实行情况,制定饲料配方配制全价配合饲料,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又节约了成本,充分发挥各大生产潜力。

如乳猪开口料、仔猪育成期料(8—15kg)、小猪料(15—30kg阶段)、生长育肥猪前期料(30—60kg阶段)以及妊娠前期母猪料,妊娠后期母猪料、哺乳母猪料、公猪料等饲料品种。

配合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合理,使用效果较理想。

保育猪平均日增重达450克以上,平均料肉比为2.2:

1,生长育肥猪30—95kg平均日增重达700克以上,平均料肉比为3.1:

1。

全期15—95kg阶段平均料肉比为2.9:

1。

d推行全年均衡生产制度

根据工艺要求制订以周为单位,均衡有序的生产流水线。

这样既规范了生产秩序,极大提高了猪舍栏的合理利用,又保证了商品猪的均衡上市,缓解了淡、旺季的矛盾。

e制定确实有效的疫病免疫程序。

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养猪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根据国际国内及周边地区城内疫病流行情况,统一制定免疫程序。

有效地控制如猪瘟、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

对保证猪群健康无疫,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制定消毒办法,产房保育舍每周消毒二次,育肥舍和母猪舍每周消毒一次,全场每月大消毒一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场,关键时期实行全封闭运行措施,保证无大的疫情发生。

e其他技术措施的应用。

(1)防暑降温及保暧措施,因为山西夏季酷热和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为保证猪只安全渡冬季,保证良好的生产性能的发挥,我们在夏季采用轴流风扇,降温淋沐,喷雾、滴注、水帘等降温措施,冬季采用塑料大棚覆盖,热风炉,地热恒温等措施。

(2)推行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的开展应用,大大地发挥了优秀公猪的生产潜力,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