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230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研修第五期.docx

初中研修第五期

 

主编:

于维涛王凯

责编:

崔成林李玉民解鸣李琦

 

阅读导航

【写在卷首】……………………………………………………2

【学习导航】……………………………………………………3

【专家视角】……………………………………………………9

【培训感悟】……………………………………………………11

【研修纪实】……………………………………………………24

【前沿声音】……………………………………………………27

【佳作欣赏】……………………………………………………30

花开无声,成长有你

阳信县劳店镇中学张如意

有一种美丽,叫静静等待;有一种喜悦,是花开无声;2013,有一种幸福,叫成长。

似一位博闻广识的长者,总在我迷惘困惑的时候,给我以指点教诲;如一位肝胆相照的挚友,总在我失意彷徨的境况,给我以鼓励鞭策。

她,就是我的成长导师,我的精神家园——暑期远程研修。

喜欢她,因为她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伴我左右。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进,我感觉自身知识的不足,思想的陈旧,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无力自主。

我渴望用知识武装自己,渴望接受新知识的沐浴,呼吸到新鲜的思想空气。

而暑期远程研修,就如约而至,并常伴我身边。

每一期的研修,我们都会迎来一个全新的主题。

而这些主题,对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在每一期的远程研修中,我感觉自己是贪婪吮吸甘霖的禾苗,是尽情飞翔的鸟儿,我在学习中舒展筋骨,在研修中拔节成长。

远程研修,远在资源,近在指导。

思想远在千里,教诲近在身旁。

同时,我也觉得,远程研修,近在暑期,远在一生。

喜欢她,因为她让我的心变得纯净。

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我的内心或多或少的滋生了一些倦怠,懒于思考,疏于创新。

是年年暑期研修,让心静下来,与专家对坐,以键盘杯,为以文字为茶,精心煮一杯香茗,感受她芬芳扑面。

在一天天的学习中,在一次次交流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思索,感觉到了老师们的睿智,更时时被老师们对教育的坚守、教学的忠贞所感动。

年年研修,我明白了研修的过程,其实也是磨人的过程。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磨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能立。

磨掉我们身上的惰性,磨掉浮躁,磨掉心灵上的荒草,我们方能心灵澄澈气有浩然。

因为有了她,我懂得成长无捷径,研修亦不能投机取巧。

急功近利,学习轻率,作业草率,糊弄研修,就是糊弄自己,掩耳盗铃,贻害无穷。

她时时告诫我,教师的成长,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珍惜学习机会,认真体验,夯实学习过程,做好反思总结,积极请教专家,虚心与同行学习,见贤思齐,才能积少成多,探寻到更多的成长资源。

感谢她,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上有了风雨同行的伙伴,感谢她深情的注视,感谢她的熏陶濡染;感谢她,丰富了我的精神底色,为我的生命添香,给我的成长助力。

我的成长,因她而更加精彩。

选择了她,就不要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奢望,就不要埋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心安居闹市,性定菜根香”,品读她,追随她,观专家视频,赏精彩课例,看云卷云舒,听清风流水,品芳草香花,写得意小文,不失一种人生的乐趣。

因为有了她,我的思想少了浮躁,多了一份踏实;少了冲动,多了一份淡定;少了迷惘,多了一份聪慧;少了空洞,多了一份丰盈;少了埋怨,多了一份坚守……

研修应该注意实效,不能应付作业

聊城市东昌府区指导教师金尚春

作为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学员的艰辛、磨难、困惑,甚至迷茫。

但完成研修任务后,我收获了很多。

好的观点,有用的工具软件.........

近几天来,与其他指导教师集中办公,我们做学习简报用到了艺术字的编辑、背景图片的插入、音乐的插入与自动播放、Flashpaper软件的使用等等。

只编辑简报就学习到了很多,看到精美的简报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要认真阅读每个学员的作业,进行点评、推荐,设计模块研讨问题,写随笔感言,反馈与督促学员的学习与作业,..........以前,每天中午休息是我四季不变的习惯,但是最近几天为了编辑学习简报,让学员下午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好,中午没有休息过。

在阅读学员作业时,发现有的学员应付作业,就感到气愤。

因为,学习不仅对教学有利,也对提升自己有利啊。

见多才能视广。

有的老师很努力完成了作业,但是不符合要求。

为什么呢?

主要是学习环节没有真正理解,对作业的要求没有关注。

建议看一看省专家推荐的作业(在课程简报上)。

总之,我希望大家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学习,用学到的教育技术武装自己,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也就是使我们的民族强大起来,不受别的国家欺凌和觊觎。

老师们,你们说对吗?

我不是唱高调。

“研”出成果尚需“修”好心态

指导教师莱州市梁郭中学刘倩

自2009年起,至今,初中教师暑期远程研修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

从最初的陌生新奇,到后来的轻车熟路,研修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正在稳步提高,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但是,当最初的激情渐渐褪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开始走向“系统化、常态化、校本化、专业化(张厅长语)”的研修呢?

在浏览老师们的研修感言时,我看到有好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样的关键词——“宁静”、“淡泊”……

吕媛老师说,“慢一点,慢一点,是的,等一等灵魂的脚步,在这喧嚣和浮华中,我要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平和,逐渐宁静……”。

王建敏老师说,“刚刚结束本学期繁忙的工作,疲惫的心在这港湾栖息、停泊、沉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是一份心态。

让我们且行且思,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面对如此架构宏大,节奏紧凑,任务艰巨的研修,若想真正“研”出成果,那就必须“修”好心态。

张厅长在今年暑期远程研修的动员讲话中指出,“我们希望为老师们提供更加安静的研修空间和氛围,希望老师们进行深度的学习,提供深度作业……呼唤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觉,引导、鼓励教师进行深度作业、深度学习。

学习过程的管理要更加人性化,学习步骤化是必要的,但学习不能只是走过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追求研修本真。

我们倡导——俯下身子学习,不只为了数据;

专心解读每一个模块内容,静心聆听每一段专家讲座,精心完成每一份测试,虚心学习每一份作业范例。

“变绿”只是数据,提升才是目的。

我们倡导——沉下心来思考,不只为了推荐;

思考教育技术,思考中观设计,思考主题规划,思考学生评价;思考学习内容,也思考教学实际。

让作业表达精神的独创,用感言陈述心灵的声音。

“推荐”固然欣喜,成长最是幸福。

我们倡导——真实原创,杜绝抄袭;

我们倡导——深度学习,拒绝敷衍;

我们倡导——专注视线,远离喧嚣;

我们倡导——沉静心境,远离浮躁;

我们倡导——修炼最美好的心态,融入最本色的研修。

最后,把省专家毕淑娟老师的一段文字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需要耐心和耐性;慢,更需要沉稳和沉潜。

慢下来,便可得闲庭信步的悠闲;慢下来,便可得云卷云舒的豁达;慢下来,便可得月下独酌的惬意;慢下来,便可得空谷幽兰的幽香;慢下来,便可得高山流水的清韵;慢下来,便可得修己悟道的真髓……莫如,“陌上花开缓缓行”——研修路上风景无限,慢慢走,欣赏啊!

放慢脚步,方能且行且思,研修之路,才见花开无数!

对于模块三作业的再认识

沂水生物指导教师司建东

模块三中的作业是一为主题单元设计,二为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一个作业两项要求,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阅读很多学员的作业,发现很多学员对于本次作业还是不理解,出现了很多问题。

问题一:

不能熟练绘制思维导图

这是本次作业最大的难点,我们这次研修的主题就是教育技术,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各位学员还需要再学习,再探讨,争取早日会用思维导图。

问题二:

作业不能准确提交

很多学员根本没看简报或学习园地中的提示和说明,盲目的叫,结果出现了太多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你急于求成,结果是事与愿违。

还是希望你能认认真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不要再出现这种无头苍蝇乱碰的局面。

问题三:

在作业框中直接做作业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你已经对你选择的主题了然于胸,对于思维导图的设计已经胸有成竹。

然后一鼓作气,顺顺利利的完成也可。

但是我们大多数学员得不到这么熟练的水平,你写一点保存一点,作业就提交一次,指导老师看一次,评论一次,甚至给你退回,对你我都不方便,所以还是建议下载模板做作业。

学员的作业也出现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虽然费了很多功夫,但是作业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

思维导图就是概念图

很多学员将概念图当做思维导图来交了作业,显然是不对的,概念图是将生物多个知识点,或者说是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仅限于知识层次的。

而思维导图应该比概念图更深一层,放映出你的思维过程。

误区二:

思维导图就是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确实能用来绘制知识结构图,很多学员绘制了一个主题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根本没有看清本次作业的要求,作业的要求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反映出你对本主题的一个整体的构思和设计,而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

误区三:

思维导图与主题设计脱节

本模块的关键是思维导图的设计,只要你设计好了思维导图,后面的内容你只是把思维导图中各项内容分别填到下面对应的表格中即可,而不是思维导图是这样,而下面的内容又是那样,前后不符,甚至是矛盾。

如何设计单元问题与专题问题

淄博市张店区指导教师秦虹

模块三的作业中有设计单元问题和专题问题,阅读老师们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单元问题和专题问题的设计老师们还不是十分的清晰,存在一定的误区。

下面以几份作业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

作业一:

下面是一位老师设计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主题单元中的单元问题和专题问题:

从上面的两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两个项目中设计的问题是一样的。

作业二:

下面是一位老师设计的《人体的呼吸》主题单元中的单元问题:

作业三:

这是一位老师设计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单元问题:

作业四:

这是一位老师设计的《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单元问题:

以上几份主题单元问题的设计,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问题设计过于具体、范围偏窄。

那到底怎样设计主题单元问题和专题问题呢?

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区别。

在模块三的学习中是这样描述的:

主题层面的问题是偏向综合性、哲理性的,比如《简单电路》单元中的“为什么要节约用电”;这种问题的特性是指向单元主题、关注学科核心、包含主题领域重要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答案,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单元的学习内容(电的基本知识),更要超越内容(关注节约用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专题/内容层面的问题是情境性或知识性的,比如《简单电路》单元中的“电是从哪来的”。

专题/内容层面的问题涵盖单元学习内容,有助于对专题中具体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

该层面的问题有的为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活动情境,有的则是针对单元的知识信息的,是开展专题活动的知识基础。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主要区别:

单元主题层面的问题最好是单元中重要的、核心的问题,能起到统领作用。

专题问题是比较具体的知识或情境性的问题,比较具体,范围较窄。

根据上面的分析,上面提到的几份作业,我们不妨做以下修改:

《人体的呼吸》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修改为:

人体如何从外界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修改为:

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

用这样的问题统领整个单元。

当然老师们也可以设计其他的问题。

其次,仔细研读优秀的问题设计。

研读优秀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加深理解。

模块三中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案例,老师们可以认真研读,用心琢磨,领会其中设计的方法、技巧。

再就是研读借鉴身边老师的优秀案例,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提升问题设计的能力。

无论是单元问题还是专题问题,好的问题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要求外,最好能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实践→反思→再思考→再实践→再反思,逐步提高我们问题设计的能力。

远程研修的阳光撒在每个人的身上

邹平县明集初中李波

先引用两段学员对远程研修的网络评论:

“两天来,我觉得时光是虚度的,资源是浪费的。

这与和谐社会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不符的。

同事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开着自家的车,用着办公室的电脑,干着谁都不愿干的事。

大家所关心的,只是自己有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要求,只是为了看到那些符号变绿,没有人在乎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多少。

在这里,我明显看到的是应试培训的翻版。

“此时,我正在研究明天的作业。

感慨:

研修成为常态应该最好,这样高强度高效率高密度的学习,会冲击我们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会唤醒很多一线教师的凭经验教书备课的状态,但是,总给人一种集中营的感觉,集中过后便无人问津了!

进而好的学习经验慢慢被忙碌的工作挤掉了。

甚至有时候没有了督促,又开始叫自己的状态懒散起来。

如果有一个长期开放的平台,有一种动力,一直促使老师们自主在平台上学习研修,学习,那将会多么好的教育愿景啊!

看完这两段评论后,我不禁想:

面临同样的研修项目,面对同样的培训内容,这两位学员怎么会有冰火两重天的截然不同的感受。

借用范伟在小品中的一句话来说——“同样是研修学员,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面对研修,有的人厌倦,避之不及盼望早日过关。

有的人渴望,求之不得使其成为常态。

这反映了两种学习状态——抵触研修;享受研修。

炎炎夏日,将研修的阳光视为烈日毒火,还是视之为希望和光明,这不仅是心态问题,更是需要一种智慧来消解酷热,享受火烈的锤炼。

我有三点建议想和同行们分享。

第一,将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

所谓机械学习就是将研修当作任务,硬着头皮“干活”,瞄准硬指标,只盯住作业数量和符号显示。

像第一位评论者说的那样——“关心自己有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要求,只是为了看到那些符号变绿,不在乎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多少。

”这样的研修学习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乐趣,反而觉得枯燥无比。

因为这是在烈日当空下躁动不安的劳作,对人是种折磨。

而有意义的学习,则是丽日当空下,感受一丝丝清爽的清凉——领会学习的价值,感受学习带来的收获,研修资源带给自己的启示让人兴奋,同行交流引发的共鸣令人激动,完成研修作业的成就感如此惬意,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感充盈身心。

心态决定状态,为什么不将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呢?

第二,助学者和研修学员共同成长

本次研修有三级指导者:

省级专家团队(含国家级专家)、指导教师团队、研修组长团队,之所以能成为指导者,就在于他们都经过先期的的研修培训。

面对一个全新的教育技术专题,没有人能以权威自居。

毕竟技术和课程整合理念多数人都明白,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对教材有创造性地使用,没有定论。

我接触到的很多高水平的省级专家,都表示自己如履薄冰,诚惶诚恐。

这不单是他们谦虚,而是在研修中,每个人首先都是学员,每位指导者在助学过程中也在成长。

对于学员来讲,多数人已经适应了原有的教学方式,重新颠覆原有的思维定势,无疑是极不适应,甚至是痛苦的。

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原先走路习惯于穿拖鞋,而现在要求穿运动鞋,并且要求系好鞋带。

这无疑更加繁琐,更受拘束。

但是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每位学员在研修中应该主动积极,穿上运动鞋,行进出高速度。

在火热的研修中,指导者和学员都是付出者,同时也都是受益者,因为我们能够共同成长。

第三,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研修质量

对研修学员来讲,沉静下心来,潜入课程资源中,勤学好问,博学多思,认真完成研修作业,同时不断和助学团队的交流中修改完善作业。

专业水平的提高就在这种交流、争鸣、否定、修正、完善过程中悄然实现。

对于助学团队来讲,将精力专注到助学和导学中去。

我们要求学员不盯着研修数据,其实助学团队的助学数据也在时时更新。

同样助学团队也不能以数量论成败,为了完成浏览量、研讨发言量、作业推荐量等打转。

制定切实可行的助学方案,为研修学员提供专业引领,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出对策,以高质量的助学服务求得学员高质量的研修效果。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每天都带给我们希望。

新的一天的研修太阳又升起了,愿远程研修的阳光撒在每个人身上,带去温度,带去成长。

让每个人沐浴在火烈的阳光下播下希望,锤炼成钢。

 

 

日照市莒县指导教师赵焕云

从2009年的初中远程研修算起,我与远程研修结缘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五年的暑期相约,尝不尽的酸甜苦辣,喜乐忧欢。

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与远程研修却是“五年已过三重门”。

第一重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还记得初次尝试登陆平台时的窘迫,忐忑不安、摸摸索索、跌跌撞撞,好容易登上,刚想松一口气,却又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上下捉摸、前后试探、左右冲突,不知往哪儿走。

单说这次的研修,不必说阅读资料浩如烟海、链接按钮多如牛毛、教学案例不计其数、操作设计数不胜数;也不必说版块串联环环相扣、操作步骤步步紧逼、课程内容层层递进、专家论坛循循善诱,单是提交作业的确切地点和方位,就费了无数的周折和坎坷。

第二重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每次的远程研修,都是如同信徒朝拜般的虔诚磨难,背上拔着罐,肩头扎着针,腰上贴着奇正消痛帖,胳膊肩背到处深深浅浅的红圈套紫圈,研修结束进医院挂点滴的时候也有。

2012冬岁的“微软携手”时,历时四月之久,日夜不分、殚精竭虑、体力透支、苦不堪言,就在“内忧外患”夹击,前后“围追堵截”之下,我的脸终于“挂不住”了。

就在一个周日晨昏颠倒、连续趴在电脑上二十多个小时之后,脸开始抗议了。

先是个别地方奇痒难耐,继而局部区域先后红肿,最后丘疹红斑连成一片,整张脸儿色如重枣,赛似关公。

加之两眼红肿刺痛,泪流不止。

当晚,病急乱投医,涂了一脸的肤轻松、999皮炎平,盼望着翌日清晨可以奇迹出现。

谁知再次熬夜到凌晨的脸越发的破罐子破摔了,非但没有丝毫好转,竟然又在脖颈蔓延了几处鼓起的红丘疹,眼皮也肿得要睁不开了……算是彻底“毁容破相”了,一点余地都没留……

第三重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路坎坷一路收获,无路之处又一村!

从09年的远程研修开始,我就一直担任指导教师。

我原本是一只多么笨拙的菜鸟啊,我甚至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博客、QQ……可是后来我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当年的研修指导任务,还受到了省专家团队的表彰和张厅长的高度赞扬!

2011年我又在全省的中小学远程研修中担任区域管理,被评为“优秀区域管理员”;2012年在远程研修中再次担任指导教师,在劳累过度输液挂针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2012年的教育部“微软携手”我担任学员和指导教师两职,指导的学员研修合格率100%,为莒县研修成绩全国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今,2013的远程研修已经如期而至,等待我的又将是一路更加精彩的风景……

一直很喜欢一句广告词:

一个梦想,十分用心,万千担当!

无奈的指导指导的无奈

指导教师吴月香

“指导教师”或许对有的老师来说是很耀眼的一个名词,很荣耀的一个称呼,更或许是有了某些“特权”(可以推荐作业提高成绩成为优秀学员),但对我,却是艰涩的,因为我感觉指导的很无奈并且还在无奈的指导着…..

去年被通知当指导教师的时候,心理有一丝喜悦,有一丝担忧,带着几分惶恐去了教育局,战战兢兢中摸索出了方向,正当感觉有点放松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了:

吴老师,你推荐的作业不符合要求,请你慎重推荐。

有些羞愧更有几分不服,别的老师都推了那么多,我就刚推了2篇就不合格?

但静下心来学习模块,研究作业要求,和省专家推荐的作业相比较,确实找到了差距。

是自己没有高屋建瓴。

当时我只是觉得学员都不容易,辛辛苦苦的做的作业能推就推吧。

第一次我感觉到了指导教师的分量和责任。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助学研修的时候我心想既然自己是“踩地雷的”,就为同事摸索出一条“安全通道”吧。

一开始我就认真学习模块内容,(还做了许多笔记)仔细研究作业案例,用心做作业,还不时的总结作业注意事项,虽然今年的内容有点使人发懵,但我觉得我还是能接受的,并且我感觉这次的研修意义非同一般,如果我们用于实际教学会引爆一场“教学革命”,我们教出的不再是没有个性思想,没有创新意识,只会模仿的“机器人”。

集中研修后我再当指导教师不再像去年一样恐慌,因为觉得自己是有备而来的,然而现在的我感到的是更多的无奈…….

“思维导图哪里来的?

软件怎么下载?

安装?

…..”一系列的信息技术问题在QQ群里层出不穷,简单的问题我回答,解决,面对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感到很无奈,无奈自己的水平不够,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好,不能给与学员很好的指导。

面对今天的作业学员的问题也很多:

“主题问题和专题问题什么关系?

活动设计是写一节课的教案吧?

…..面对专业的问题,我不敢贸然回答的时候,我感到很无奈,无奈自己学疏才浅,专业不精…..

“我的作业交了,怎么不给推荐?

”“什么方式能让你给推荐作业?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回答:

以质取胜,但还会有问题,“****的作业被推了,我看还不如我的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很无奈…….

面对一篇篇不合格的作业,要求学员完善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

我交上就行了,不求关注,不求发表,完成任务就行了。

这时的我无奈,更无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的研修指导之路,走出无奈,走的越来越宽。

写完这些起身的时候,窗外进来一丝凉风,倍感清爽。

明天的太阳是崭新的….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我的三次研修

潍坊市寒亭外国语学校指导教师于菊平

我非常幸运,今年的远程研修我参与了三次。

第一次,我参加了在日照的集中培训,那是难忘的六天。

对电脑不太在行的我,得知要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时,心里就打起了鼓,我能学会吗?

而且要担当区骨干指导教师的职责,我能行吗?

既来之则安之吧,再当一次学生。

学习中,老师们在专家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小组展示。

我感受到了其他老师的优秀,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我必须加倍努力,认真聆听专家解读,做笔记,虚心向同学请教电脑操作方面的问题。

为了完成作业晚上到凌晨,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去上课,不知疲倦。

老师同学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短短六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谊。

集中研修的六天,我收获满满,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它使我重新燃起学习的激情,研修结束,学习要继续。

这六天,累并快乐着。

第二次,我在助学团队研修中担任指导教师。

这期间,由于有很多事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干哪些工作,所以一直呆在知道群里不敢出来,问问题,看别人的问题,然后在讨论中逐渐明了。

而助学团队的老师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特别的多,铺天盖地的向我袭来,qq群里爆满,电话一个接一个。

问题一个一个的回答解决,不知不觉竟到了凌晨,可是还没吃饭啊,竟没觉得饿。

这就是废寝忘食吧。

事先想到了老师们提交作业会遇到困难,我第一次成功使用截图做了一份提交作业的步骤,自己很满意,提前解决了这一难题,终于问题渐渐的少了。

等老师们陆续提交作业了,我开始忙于点评作业,而且是全市英语老师的作业。

虽然点评的水平不高,其实是学习,我尽力全阅览。

否则,老师交了作业无人看,会失望的。

看看我区老师们提交的作业,符合要求,思维导图上传了,模板内容完整了。

我的指导任务完成的还不错啊。

这六天,忙并快乐着。

第三次,全员研修开始了,我还是指导老师。

7月14日到平台上一看,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扑面而来,很多老师已经发表了对研修的期待,立刻被老师们的求知欲感动。

在这次有了助学团队,我感觉轻松了一些,因为老师们由研修组长指导了,专家团队把工作做得更细了,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学员的任务更明确了。

所以我要静下心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