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230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

(1)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

①图2中n的值为____;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周期。

②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大都锈蚀,锈蚀部分存在CuCl,CuCl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为防止出土的青铜器再锈蚀,文物工作者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某新出土的青铜器通过分析测得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净水剂。

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A.粗盐精制;B.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C.ClO2的制取。

工艺流程如图。

(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①试剂X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操作A名称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最近已研究出Cl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物质类别有________类。

(3)下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B是最常用的溶剂,E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四个虚线圈中的反应各属于四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写出H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②写出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_____________;E—G:

______________。

③G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号)_______元素。

【答案】1四氯化亚铜Ag2O+2CuCl=2AgCl+Cu2O10:

1Na2CO3过滤NaCl+3H2O

H2O+NaClO3+3H2↑2NaClO2+Cl2=2NaCl+2ClO2三Al(OH)32H2O2

2H2O+O2↑2Al+6HCl═2AlCl3+3H2↑H

【解析】

【详解】

(1)①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2中n的值为1;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②CuCl中铜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uCl的化学名称为氯化亚铜,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Ag2O与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2O+2CuCl=2AgCl+Cu2O;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Sn、Pb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19、207,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10:

1;

(2)①由流程图可知,试剂X将氯化钙转化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其溶质是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操作A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应是过滤操作;②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可知反应Ⅱ的生成物有氯酸钠,即电解食盐水的产物有氯酸钠,因此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NaCl+3H2O

H2O+NaClO3+3H2↑;③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该反应中,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NaClO2和NaCl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共三类物质;(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四个虚线圈中的反应各属于四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B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E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所以E是铝,F是氯化铝,D是氧化铝,H是氢氧化铝,A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G是酸——盐酸或硫酸。

代入转化关系,检验推理正确。

①H的化学式:

Al(OH)3。

②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即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

2H2O+O2↑;E—G:

(即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2Al+6HCl═2AlCl3+3H2↑或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2Al+3H2SO4=Al2(SO4)3+3H2↑。

③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H。

2.鉴别CaCl2、NaOH和K2CO3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方法有多种。

(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K2CO3溶液呈碱性)

①方法一: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I

取样,滴加酚酞

溶液无色

是CaCl2溶液

_________

NaOH或K2CO3溶液

II

在滴有酚酞的NaOH、K2CO3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__________

是K2CO3溶液

无沉淀

是NaOH溶液

②方法二:

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______溶液。

③方法三:

选用一种试

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完成现象的填空。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I

取样,滴加酚酞

溶液无色

是CaCl2溶液

II

滴有酚酞的氯化钙溶液,再分别滴入另两种待测液至过量

_____

是K2CO3溶液

_____

是NaOH溶液

 

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CaCl2、NaOH和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____(选填下列编号)

A.HCl溶液B.AgNO3溶液C.Ba(NO3)2溶液D.MgCl2溶液

【答案】溶液变红有白色沉淀K2CO3有白色沉淀,溶液变无色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I

取样,滴加酚酞

溶液无色

是CaCl2溶液

__溶液变红__

NaOH或K2CO3溶液

 

II

在滴有酚酞的NaOH、K2CO3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__有白色沉淀__

是K2CO3溶液

无沉淀

是NaOH溶液

 

②方法二:

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K2CO3溶液。

③方法三:

选用一种试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I

取样,滴加酚酞

溶液无色

是CaCl2溶液

 

II

取滴有酚酞的氯化钙溶液,再分别滴入另两种待测液至过量

_____有白色沉淀,溶液无色

是K2CO3溶液

____没有沉淀,_溶液变红

是NaOH溶液

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CaCl2、NaOH和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

A、HCl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不能反应,能鉴别,正确;

B、AgNO3溶液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钙,硝酸银溶液也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错误;

C.Ba(NO3)2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硝酸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D、MgCl2溶液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镁,生成沉淀较少,氯化钙和氯化镁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故选ACD。

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

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______

气体中有HCl

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

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

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

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

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

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在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

_______,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步骤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ACbCaCO3+2HCl=CaCl2+CO2↑+H2O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BHECCl﹣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解析】

(1)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b进;②实验室常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钙,即没有完全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将生成的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HEC;

(2)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

1,氯化钾中氯离子和钾离子个数比1:

1,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氯离子不能,故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4.⑴工业废料石膏(CaSO4•2H2O)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生产氧化钙、硫酸钾、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如下研究。

高纯CaO的制备

(资料卡)

Ⅰ.石膏(CaSO4•2H2O)与碳粉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

甲同学用如下装置制备CaO并验证石膏与焦炭高温反应的其他产物。

实验过程中发现:

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有SO2生成,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有CO2生成。

写出石膏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⑵铝铁合金在微电机中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利用废弃的铝铁合金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制备聚合硫酸铁和明矾:

①浸泡、过滤过程中加入过量的试剂X目的是_______。

试剂X是一种常见的强碱,明矾是一种硫酸盐,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②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无毒无害、化学性质稳定、能与水混溶的新型混凝剂,微溶于乙醇,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x(SO4)y]n。

a最适合作为混凝剂聚合硫酸铁的洗涤液为__________,选择该洗涤液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

b请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的数值:

x=________。

c水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与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溶液的pH=3.0时聚合硫酸铁中x的数值达到最大值。

加入试剂Fe2O3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C中品红溶液褪色吸收(或者除去)SO2E中品红不褪色(或者无明显变化)、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aSO4•2H2O+C

2CaO+2SO2↑+CO2↑+4H2O将铝、铁分离乙醇(酒精)聚合硫酸铁微溶于乙醇(酒精)乙醇(酒精)易挥发便于干燥6-2y调节混合溶液的pH

【解析】

(1)高纯CaO的制备实验过程中发现:

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根据信息提示“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结论是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对应的现象为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现象;装置D是吸收二氧化硫,而导致高锰酸钾褪色;E装置的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已经完全被吸收,后面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所致,而非二氧化硫.所以证明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装置E中无明显变化(无二氧化硫的干扰)和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有二氧化碳);碳粉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SO4•2H2O+C

4H2O↑+2CaO+2SO2↑+CO2↑。

(2)①浸泡、过滤过程中加入过量的试剂X目的是将铝、铁分离.由于铝是良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所以应该是加入了强碱,而根据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可知组成元素含有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强碱试剂X应为KOH.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无毒无害、化学性质稳定、能与水混溶的新型混凝剂,微溶于乙醇,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x(SO4)y]n;②絮凝原理参照明矾进行分析,所以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可用于净水的原理是:

聚合硫酸铁具有吸附作用,吸附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且铁为+3价,氢氧根为-1价,硫酸根为-2价,则有(+3)×2+(-1)×x+(-2)×y=0.则有x=6-2y;水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与x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溶液的pH=3时聚合硫酸铁中x的数值达到最大值.所以加入试剂Fe2O3的目的是调节混合溶液pH到3,以使聚合硫酸铁中x的数值达到最大值。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

5.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_____(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

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_____(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

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

H:

O=_____。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

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_____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_____。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答案】茎物理40%72:

5:

40 。

压强B 。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详解】

(1)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茎;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主要是物理变化。

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设原来的密度为ρ,体积为v,则压缩后的密度为3ρ,体积为

,故此时的质量为

,故减少的质量为:

ρv-

ρv=

ρv,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40%;

(2)①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

H:

O=(12×12):

(1×10):

(16×5)=72:

5:

40;

②拉伸强度=

,则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压强的单位是相同的;

(3)致密木材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故填B。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6.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

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

(2):

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7.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物质

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表中□内对应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2)Mg、Sn、Pt、Au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_____种。

(3)Cu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请说明理由:

_____。

合理利用资源

(1)工业上用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_____t。

(2)化学小组通过实验将生锈铁钉回收处理。

(铁钉处理)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保存方法

a.向盛有生锈铁钉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铁锈脱落

请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____

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____

b.取出铁钉,洗涤、干燥,妥善保管

铁钉呈现银白色

(3)小组同学提出,烧杯中的废液也可以回收处理。

(废液处理)

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获知:

a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FeCl2+2NaOH=Fe(OH)2↓+2NaCl

c4Fe(OH)2+O2+2H2O=4Fe(OH)3

d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实验流程:

①悬浊液A静置一天的原因是_____。

②操作I是_____。

③写出固体C转化为铁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促进科技发展

化学学科在合成药物等方面发挥若巨大作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成药物,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化学式为C9H8O4,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抗生素

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能治疗肺炎和外伤感染等。

青霉素中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钠,化学式为C16H17O4N2SNa,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抗酸药

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

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如NaHCO3、MgCO3、Mg(OH)2等。

请写出其中一个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Al2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银的前面350Fe2O3+6HCl=2FeCl3+3H2O刷漆涂油使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2Fe(OH)3

Fe2O3+3H2O18017:

64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详解】

正确认识物质:

(1)通过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可知,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是Al;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Mg、Sn、Pt、Au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Mg、Sn两种;

(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Cu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

合理利用资源:

(1)设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x=350t

(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保存方法

a.向盛有生锈铁钉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