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重建规划说明书.docx
《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重建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重建规划说明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重建规划说明书
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重建规划说明书
村庄整体建设有以下特点:
(1)村庄用地布局分区明确,村镇用地主要集中在村庄中部,沿对外交通道路(国道213)分布其余土地为山体和农田。
(2)村庄重建比较有序。
住宅重建以原址自建村宅为主,基本做到延续原有村庄肌理。
老人活动中心
(3)村庄建设较好,饮用水源充足,电力实现区域供应,电视、电讯网络覆盖完整,道路已部分实现路面硬化,排水设施较齐备。
(2)现状用地情况
青坡村现状用地以村民住宅用地为主,占总用地的85.54%,主要分布在213国道的南侧,213国道北侧也有零星分布;道路用地占9.77%,主要是213国道用地;公共建筑用地较少,仅有0.17公顷,占总用地的4.69%,另外有少量农林用地夹杂于村建设用地之间,缺乏公共绿地。
具体用地情况见下表:
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土地利用性质
用地面积(ha)
百分比(%)
大类
小类
1
R
居住建筑用地
3.17
85.54
R1
村民住宅用地
3.17
85.54
2
C
公共建筑用地
0.17
4.69
C2
教育机构用地
0.15
4.08
C3
文体科技用地
0.02
0.62
3
S
道路广场用地
0.36
9.77
S1
道路用地
0.36
9.77
4
建设用地
3.71
100.00
5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1.20
E2
农林用地
1.20
6
总用地面积
4.91
1)道路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原有的村庄道路网系统尚未成系统,道路普遍偏窄,大部分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部分巷道未硬底化。
巷道弯曲狭窄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统一规划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
2)住宅建筑重建存在的问题
①大部分重建住宅间建筑间距过小,日照通风条件不良,环境质量较差。
②部分重建住宅侵占巷道,使本来已偏窄的巷道更挤迫。
③新建住宅朝向不统一,整体感觉凌乱。
④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较大型的集中式公共活动场所供全村集会使用。
②村内尚未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4)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①给水系统不完善,给水管网基本为树状。
现状村内饮用水源缺乏加压设备、净化设备和水质监管机制。
②卫生状况有待改善,排水系统不完善。
污水、雨水都以明沟共同排放,部分地方污水四溢。
最后排放至村旁的岷江,未作进一步的处理,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③存在低压供电半径过长,迂回、交叉供电的现象,有的地方低压供电半径甚至超过了1000米,电压损失过大,供电质量不高;配电设备残旧,未能完全符合安全运行要求;部分线路线径小,在负荷高峰期间会出现超过载流安全极限问题;村中电线乱拉乱挂的现象较为严重,存在电气火灾的安全隐患。
⑤生活垃圾缺乏管理,河冲、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未有统一垃圾收集点。
5)景观环境质量
①历史文物缺乏维护,村旁的古庙受损严重,影响村的视觉环境。
②新建的建筑风格普通,形式雷同,千篇一律,缺乏代表性,体现不出特色风貌。
③村庄内的牲畜散养点分散,影响村内环境。
柴草乱堆放
④村庄内柴草随意堆放,影响环境景观且存在火灾隐患。
一、
规划依据、原则和定位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
(3)《四川省“5.12”特大地震后城镇和乡村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投资框算导则》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0)
2)规划原则
(1)古羌民俗文化保护与解决震后村民恢复生产和生活安置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2)在保护高山自然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基础上,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原则;
(3)空间重建规划为主导,兼顾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原则;
(4)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进村庄生产生活设施现代化的原则。
3)规划定位
青坡村位于旅游线路“九环线”上,规划将引导青坡村的重建,使青坡村成为融合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汶川县域别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示范村。
二、
规划区范围、用地规划思路和空间结构
规划区范围为青坡村建成区范围,规划用地面积49097m2。
按照基地的形状、用地条件,结合村民需求和羌族文化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合理利用现有土地。
现状村民住宅建成区基本用于民房的原址重建,并合理规划布局村内巷道,优化村内的交通条件,减少安全隐患;沿213国道控制5~10m的绿化隔离带,较少213国道的对青坡村的影响;利用213国道及岷江之间未利用地作为新的宅基地,并建设滨江小广场等公共设施,丰富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原有小学改建为村民服务中心。
具体土地利用情况见下表: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土地利用性质
用地面积(ha)
百分比(%)
大类
小类
1
R
居住建筑用地
2.78
56.62
R1
村民住宅用地
2.78
56.62
2
C
公共建筑用地
0.17
3.46
C2
教育机构用地
0.15
3.05
C3
文体科技用地
0.02
0.41
3
S
道路广场用地
0.97
19.76
S1
道路用地
0.82
16.70
S2
广场用地
0.15
3.05
4
G
绿地
0.99
20.16
G2
防护绿地
0.99
20.16
5
建设用地
4.91
100.00
6
总用地面积
4.91
三、
总体重建思路
1.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深入村庄实际,解决青坡村重建切实的问题,突出青坡村的特色,使青坡村能够高效的进行重建工作,并持续、协调地发展。
2.重建目标
青坡村重建是为恢复农村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的重建。
本次重建目标主要是在基本恢复青坡村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村庄功能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人畜分离。
配置村庄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重点解决村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同时提高村庄防灾抗灾能力。
重建过程中,要保持村庄的自然特色与人文景观,除了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外,围绕现有建筑适当地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或公共活动场所,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3.重建原则
(1)重建过程中切实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要求。
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尽快恢复村民正常生活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在重建的同时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要确立村民在村庄重建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重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突出重点、明确底线,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要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村庄重建工作,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要切实做到“五不”:
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破坏优秀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
(4)统筹建设、协调共进。
第一,加强规划统筹。
强化规划对农村房屋以及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的统筹,避免零敲碎打。
第二,加强项目统筹。
要统筹村庄重建中所涉及的各有关部门的项目建设,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协调共进。
第三,加强城乡统筹。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5)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要遵循“先规划后重建”的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分步推进重建工作。
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实际开展重建工作。
同时,必须充分认识村庄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量力而行搞建设,先易后难地开展重建工作。
四、
村庄重建规划
1.道路重建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雁门乡总体规划(2008~2011)》对青坡村外的213国道进行了红线控制和绿化隔离带的控制。
2)村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213国道。
213国道位于村庄外围西北侧,路宽12.5m,南北向贯穿汶川县。
(2)交通路网
村庄规划路网根据东南高西北低的现状采用平行式车行路网与辐射式巷道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各村内的交通便捷、通畅。
(3)道路分级
本次村庄道路规划采用“车行路(5m)--巷道(3m或以下)”的等级划分。
(4)道路广场设施:
①在213国道与岷江之间新建一滨江小广场,兼顾停车功能,在广场213国道侧结合布置公共汽车停靠站。
②村内的主要道路及巷道设置路灯。
(5)道路整治:
①拆除道路两旁的破旧猪舍及废弃建筑,适当拓宽部分较窄的道路。
②对于地震中路面破损的道路,实施路面硬底化
并酌情拓宽;巷道等级道路结合村庄特色,栽种植物、敷设碎石以塑造乡土特色。
③入户路面可用片石或鹅卵石铺砌,体现地方风格。
④青坡村内高差较大,村内巷道阶梯较多,现状多为水泥砌成,可重新用片石铺砌,与村内总体风格相协调。
当地鹅卵石、片石资源丰富
2.建筑重建规划
本次建筑重建规划以村民住宅重建为主。
拆除地震中倒塌及严重损毁的建筑,在原址按统一标准安置新房;保留震后质量仍较好的建筑,但需按统一风格进行粉刷装饰外墙及按统一标准修葺、更换损毁的屋顶,协调小区域新旧建筑特色;在村庄少量现有空地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停车场和新增村民住宅。
规划建议沿213国道统一装饰沿路建筑立面,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风格。
213国道旁建筑重建要求
3.绿化建设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将绿化用地分为三个方面来表示:
(1)带型绿化:
沿河及沿路的绿化带。
(2)点式绿化:
庭院或路旁的大树。
(3)面状绿化:
保留的农田,作为采摘园等。
保留村庄四周的生产绿地,并适当增加乔木、灌木等,丰富景观层次。
村庄内现有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其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严格保护岷江水体不被生活垃圾所污染,加强对河道及水面的疏浚和清理,以保障河道的流动性和自洁力。
为保证村庄有良好的生态景观风貌,还要提高居民的生态和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居民在宅院中种植花木。
4.公共空间整治规划
为满足村民体育、休闲及娱乐要求,规划将原有青坡小学改建为村民服务中心,内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小学篮球场改建为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另外青坡村头的古庙结合周边未利用地栽种植被、灌木并布置若干配套活动设施,调整为村庄文娱空间;清理岷江,结合江边空地制造适宜村民活动、观赏的亲水空间。
(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及水源规划
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考虑《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中有关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确定。
①近期规划用水量为50L/人·d,目前青坡村人口415人,因此计算近期用水量为50L/人·d×415人=20.75m3/d(0.25L/s),村现状的自然水源能满足规划用水;村里的消防给水利用村边河流等天然水源取水。
②远期规划用水量为100L/人·d,因此计算远期用水量为100L/人·d×(415×1.1)人=45.65m3/d(0.54L/s),由汶川自来水公司管网供水;消防用水量标准按《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室外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火灾发生次数为一次且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L/S;其他用水主要用于道路广场、绿地等方面,该部分用水量标准按上述用水量的10%计,即((0.54+10)×10%=1.05L/s。
2)给水管网规划
①近期保留原有的供水管。
消防用水仍取自村边河流等天然水源。
②远期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进行规划设计,给水管径通过计算确定。
青坡村给水干管管网采用环状布置,干管管径规格为DN200mm,巷道内的支管采用树枝状布置,支管管径规格为DN25~DN50mm。
管材统一采用聚氯乙烯给水管。
沿213国道,和在靠近十字路口的地方设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
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当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1.5m。
3)给水设施防护
给水设施主要是给水管道、闸阀、消火栓等,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破坏,对出现的损坏,应及时维修。
4)给水管敷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行车道上敷设的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
●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及其他管道净距要求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给水管网布置应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和维护。
●给水管网应严禁同非生活饮用水管连接。
●管线应遍布整个青坡村,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力求敷设的管线最短,节约投资和供水能量费用。
(2)排水设施规划
1)排水体制
①近期:
青坡村排水保留村内原有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管网末端设生态沟净化处理后再排入村边灌渠,实现循环经济。
②远期: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现有排水主渠用来排放雨水,污水通过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收集,再经生态沟净化处理后排至岷江。
③污水量预测:
按经验,生活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70~90%,青坡村生活污水排除率采用80%,则青坡村平均日生活污水流量为(0.54+1.05)×85%=1.27L/s,青坡村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取Kz为2.2,其最高日最高时生活污水流量为1.27×2.3=2.93L/s。
2)污水排放系统布局及处理
①污水排放系统
污水排放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住宅用户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管或暗沟收集起来通过生态沟净化处理后排入灌渠。
根据青坡村住宅分布特点和布局,便于村民使用和连接管道的要求,
i.近期规划中保持现有巷道内污水沟,按现有的排水方向排放生活废水,对现有污水沟清淤,后并加格栅盖板遮盖使之变成排水暗渠,加盖板过程中住户排入口处应做成不固定的盖板,方便检修和清通;在每家屋后设置化粪池,村民生活污水经初步沉淀后排至排水暗渠,最后排至规划的生态沟进行生物处理。
村庄重建过程中加设排水砼管,村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沉淀后排至排水砼管,收集后排至规划的生态沟进行生物处理。
ii.远期规划另外敷设污水管道,收集从化粪池流出的污水并排至规划的生态沟进行生物处理。
原排水渠用作收集雨水。
②污水处理系统
村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处理生活污水,利用沼气处理禽蓄养殖、冲洗污水。
再进入污水处理设备前经化粪池预处理,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生态沟。
i.近期规划在现有两条主渠末端一段距离做成生态沟系统,用来净化、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长分别为60m和30m,600mm~800mm深,沟底铺上鹅卵石,中间铺粗砂,表面铺细沙,细沙上种上菖蒲,美人蕉等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
污水流经生态沟时,先由附着在鹅卵石上的微生物给以净化,再通过植物的根系吸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出的水既无油腻,也没有异味。
经两条生态沟净化过的污水直接排入村边的岷江里。
ii.远期规划村里的生活污水经排水砼管收集后排入生态沟,可适当把这条生态沟延长至850m~100m。
这种污水处理技术运行费用几乎为零,处理效果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处理污水,能满足青坡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目标。
(3)供电规划
1)负荷预测
村内住宅及商业采用单位指标法、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预测,单位指标取4kW/户(商业等其它用户已折算入住户),需要系数取0.4,则电力负荷为4X105X0.4=168kW。
2)变电所规划
变压器的负载率取85%,则变压器的总容量为197kVA。
青坡村现状有一台10kv变电器,基本能满足现状负荷需求,规划采用箱式变电站的形式。
箱式变电站约占地3X4=12m2。
3)线路规划
在改造和新建变电站的同时,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配电设备,以达到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在线路改造时,应按照最大电流考虑线路截面,一般主干线采用240截面的架空电缆线路,支线采用50截面的电缆线路,支线未能在主开关的有效保护范围内时应加装开关保护,同时考虑主干线之间的联络。
线路的敷设应结合农村的居屋的特点,建议采用架空敷设,在条件许可时亦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或架空与埋地相结合的方式敷设,敷设位置可沿道路、居屋骑楼、屋檐等。
考虑村容的整洁,建议电力、电信线路同杆架设。
4)道路照明
青坡村道路照明不足给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建议采用沿低压主干线设置路灯。
(4)电信工程规划
目前青坡村的大部分村民都装上了电话,村民上网的要求亦日益增加,可采用电信ADSL业务获取数据;在村里服务中心设置邮政代办点,新建住宅设置信报箱,以解决村民的用邮不便。
村内增设1处公用电话,设置在滨江小广场旁。
(5)环卫设施整治建设
1)新增公厕1座,设置自动冲水系统,布置于滨江小广场旁。
2)在青坡村两旁新增两处加盖的封闭式垃圾池,并安排专人管理,保持垃圾收集池(站)周边的卫生,避免成为新的污染源。
整治对比
五、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1)规划实施分期
1)近期(2009-2011年)
2)远期(2012-2020年)
(2)近期项目内容重点
除住宅重建由村民自行安排外,基础设施重建需统一安排。
其中道路设施预计2009年年底完成大部分路面的改造和修筑;2010内完成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的布点,2011年以前实现大部分居住环境的全面改善。
(3)近期规划实施策略
1)政府参与程度、手段、方式
2)基础设施先行
3)先易后难
4)启发激励为主
规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委会及村民意见,结合青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建规划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将重建项目划分为重建居住建筑、道路修建及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用工程设施、整治村容村貌等若干类型,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列出工作量,结合当地市场指导单价,估算各类项目造价和投资金额,明确不同整治项目的投资主体、资金筹措渠道、筹措方式和到位时间。
落实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进度安排。
(1)村庄整治资金筹集建议
多途径筹集村庄重建资金,建议采取“一个为主,五个一点”的做法,落实村庄重建资金投入。
即以村民劳动、出资为主;政府财政补助一点;政府各部门对口帮扶一点;企事业单位赞助一点;本村外出经商者资助一点;其他途径解决一点。
(2)村庄重建实施建议
1)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广泛开展村庄重建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学习、村民大会、张贴海报、广播电视、参观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村民深刻认识村庄重建规划,统一思想,消除疑惑。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开展村庄的重建工作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
根据村庄发展的势态和经济实力,列出项目表,按先急后缓、有所侧重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建设,解决阶段性影响全局发展的迫切问题,同时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卫生水平和文明意识,并避免“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
3)完善制度,自主管理
①完善规划建设管理的村规民约。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一系列村规民约,落实村民参与机制,畅通参与管道,确立村民在村庄建设的主体地位。
②建立村民学习培训制度。
各级部门应分期、分批培训村委干部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村民新农村建设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村民自主建设的参与能力。
③落实民主监督机制。
设立村务公开栏,对村庄规划、土地转让、宅地安排、招商引资、项目招标等涉及村民利益和公共生活等重大问题,及时公告、民主决策、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