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974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培优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闻气味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2.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和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100g混合,反应后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则溶液呈(   )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无法判断

3.下列实验,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不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也一定小于7

D.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5.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 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6.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7.测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x%。

可用下列两种方法:

取a克样品分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分析正确的是(   )

①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小(碱石灰:

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大

③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小

④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8.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MgCl2                              

B. 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C. b-c段是MgSO4与Ba(OH)2反应                     D. 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与Mg(OH)2

9.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

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

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所有成分可能为()

A. Na2CO3、NaCl、CaCl2                

B. CaCl2、NaCl                

C. HCl,NaCl                

D. HCl,CaCl2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11.小黄同学曾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I中加入试剂

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    )

A

B

C

D

I

CaCO3

稀HCl

Na2CO3 

稀H2SO4

Zn 

稀H2SO4

Cu 

稀H2SO4

KNO3

NaCl

BaCl2

Ba(OH)2

A. A                                           

B. B                                           

C. C                                           

D. D

12.把8.9gMg、Zn合金放入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中,完全反应,产生0.4g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 46.8g                                 

B. 23.4g                                 

C. 52.5g                                 

D. 26.25g

1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C

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A. A                                           

B. B                                           

C. C                                           

D. D

14. 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  B. 若天平平衡,两烧杯中的酸一定完全反应

C. 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            

D. 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

15.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钠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Ⅰ。

现取样品16g于烧杯中并加84g水搅拌,全部溶解。

再向烧杯中逐渐滴加26.1%硝酸钡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Ⅱ。

在B点开始,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错误的是(   )

A. 原白色固体中由Na2CO3,Na2SO4,NaOH组成

B. E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NO3,Ba(No3)2,NaNO3

C. D点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为304.94克

D. 原白色粉末中含Na2CO3质量为10.6克

二、填空题(共6题;共32分)

16.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ob段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

17.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小李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该流程中有两个反应,产物中均出现碳酸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

(3)为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溶液M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可取上层清液加入      (填字母)进行检验。

A.碳酸钠溶液

B.铁粉

C.无色酚酞

18.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经鉴别后编写成如图的检索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蓝色……………………………………………A

1b溶液无色……………………………………………2

2a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B

2b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紫色…………………………C

2c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3

3a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D

3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E

(1)C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鉴别D、E时,除了氢氧化钡还可以选的物质是________。

(写出两种物质)

19.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失去了标签,从实验老师初得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同学们认为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通过实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他们给这三瓶溶液重新贴上了标签。

下面是他们设计和实施的两种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A+B

有气泡产生

A+C

有白色沉淀生成

(1)方案一;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B、C,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得到相关的实验记录(如表)。

请你判断B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方案二:

选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②)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②滴加少量的________;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

2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________。

21.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为此又做了实验:

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________。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填一种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44分)

22.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物质

Na2CO3

NaHCO3

Ca(OH)2

Ba(OH)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

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二:

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三:

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__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

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四:

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图甲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图乙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5)【反思感悟】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_______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3.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

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

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24.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

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明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__

________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质疑】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

小明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 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

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25.小洲同学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

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⑵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⑶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⑷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⑸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⑴溶质有NaOH、Na2CO3;          ⑵溶质为Na2CO3;

⑶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⑷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__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1)和

(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

请你描述一下:

________。

四、解答题(共7题;共64分)

26.如图,关闭阀门K2,缓缓打开阀门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轻轻震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1,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液体沿导管慢慢流入烧瓶,开始时瓶中无明显变化,后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7.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

(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乙中V1=0时,图甲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________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___ 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8.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

(一)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

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

请回答:

小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2)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

(二)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会依次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方案:

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称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50.50g,再将175.00g7%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5.5

100.50

125.50

150.50

173.30

196.10

221.10

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29.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

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

__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

3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