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950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  )

A.氧化物B.盐C.碱D.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胆矾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B。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OH﹣+CO2===HCO3-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

O2﹣+H2O===2OH﹣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Ag++Cu===Cu2++Ag

D.金属铁溶于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A、二氧化碳过量产生碳酸氢根离子;

B、氧化钠应写化学式;

C、电荷不守恒;

D、稀硫酸为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亚铁离子。

【详解】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

OH-+CO2═HCO3-,选项A正确;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

Na2O+H2O═2Na++2OH-,选项B错误;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离子方程式:

2Ag++Cu═Cu2++2Ag,选项C错误;

D.金属铁溶于稀硫酸中,离子方程式:

Fe+2H+═Fe2++H2↑,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石英玻璃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正确;

B.粗硅制备单晶硅,粗硅首先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四氯化硅再与氢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纯硅,B错误;

C.石英玻璃不是硅酸盐制品,是石英(二氧化硅)制品,C错误;

D.盐酸不与硅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

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硫酸氢钠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仅①④B.仅①④⑤

C.仅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

②氨气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不是氨气自身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②错误;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固态的氯化氢不导电,液态的氯化氢只有氯化氢分子,不能导电,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④错误;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不导电。

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⑤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的判断,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导电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要学会举例排除法的筛选。

5.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纯净物包含单质与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和碱等;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

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③和④是并列关系的碱或氧化物;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纯净物包含单质与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和碱等;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

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③和④是并列关系的碱或氧化物;

A项,①为单质、③可能为碱或氧化物;A错误;

B项,②为化合物,⑤氧化物,B错误;

C项,⑤为含氧化合物,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C正确;

D项,⑤为含氧化合物,④可能为碱或氧化物,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氧化物由2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必为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氧化物,可能为碱,如氢氧化钠等;可能为盐,如碳酸钙等;可能为有机物,如醋酸等。

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漂白粉是化合物B.水玻璃是纯净物

C.盐酸是电解质D.纯碱不属于碱

【答案】D

【解析】

A.漂白粉是由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组成的混合物,故其不是化合物,A不正确;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故其为混合物,不是纯净物,B不正确;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其不是电解质,C不正确;D.纯碱就是碳酸钠,其属于盐、不属于碱,D正确。

本题选D。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6H+=2Fe3++3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中:

CaCO3+2H+=Ca2++CO2↑+H2O

D.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银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无法写出反应

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6H+=2Fe3++3H2O,故B正确;

C.碳酸钙为难溶物、醋酸为弱酸,需要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氢氧化钙应该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OH-+H+=H2O,故D错误;

故选B。

8.把下列四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不能使蒸馏水导电性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10gNaCl固体

B.10gNaOH固体

C.10gBaSO4固体

D.10gCu(NO3)2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BaSO4固体难溶于水,不能使蒸馏水中离子浓度发生明显变化,故导电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铜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答案选C。

9.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③中被氧化

B.反应②中当有1molCl2被氧化时,有2molBr-被还原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I2>Br2>Fe3+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I->Fe2+>Br->Cl-

【答案】D

【解析】

A、反应①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③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错误。

B、反应②中应该是Cl2被还原,Br-被氧化,B错误。

C、根据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规律可知各物质的氧化性的大小关系,①中:

Br2>Fe3+、 ②中:

Cl2>Br2、③中:

Fe3+>I2,所以氧化性的大小顺序为:

Cl2>Br2>Fe3+>I2,C错误。

D、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大,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小,可知还原性的大小顺序为:

I->Fe2+>Br->Cl-,D正确。

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氧化性越大,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小,反之,还原性越大,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小。

10.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是()

A.焰色反应是黄色

B

溶液有咸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焰色反应是黄色,同时又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则焰色反应是黄色可知含钠离子,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含氯离子。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离子检验中试剂选择及方法选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检验氯化钠时既要检验阴离子、又要检验阳离子。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其生成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MgCO3、MgO、Mg3N2B.Mg(OH)2、MgO、MgCO3

C.MgO、Mg3N2、CD.Mg3N2、C、Mg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镁能跟氧气、氮气、CO2反应,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其生成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MgO、Mg3N2、C,答案选C。

12.下列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是(  )

A.0.012kgCB.0.012kg12C

C.0.012kg13CD.0.012kg12C和13C

【答案】B

【解析】

【详解】每摩尔微粒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指明的微粒,0.012kg12C含有碳原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B正确。

13.收集纯净的氯气,最好选用(  )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D.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是一种比空气重有毒的气体,易污染空气,用排空气法得不到纯净的氯气,故A错误;

B、氯气比空气重且有毒,不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也能溶解于水,不利于很好的收集气体,故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是因为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对反应Cl2+H2O

HClO+HCl的平衡起到了抑制作用,减少了与水反应的氯气,同时降低了氯气的溶解度,实验室制备Cl2,最好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2H2O═2NaOH+H2↑B.CaCO3+2HCl═CaCl2+H2O+CO2↑

C.2KClO3

2KCl+3O2↑D.CH4+2O2

CO2+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是否存在化合价有无变化;

【详解】A.根据反应的特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Na、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特点,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Cl、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且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5.某同学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mol·L-1。

这里的“5.04×10-3mol·L-1”表示葡萄糖的(  )

A.物质

量B.摩尔质量C.质量分数D.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5.04×10-3mol•L-1表示1L溶液中含有溶质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5.04×10-3mol,该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5.04×10-3mol•L-1表示1L溶液中含有溶质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5.04×10-3mol,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该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6.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1B.3∶1C.3∶2D.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阿伏加德罗推论进行分析;

【详解】铝、铁分别与盐酸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采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进行计算,Al与盐酸反应:

n(Al)×3=n(H2)×2,Fe与盐酸反应:

n(Fe)×2=n(H2)×2,铝和铁的物质的量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3:

2,故C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有学生认为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忽略了Fe+2HCl=FeCl2+H2↑,平时应夯实基础知识。

17.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硅元素与碳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不同

C.二氧化硅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不同

D.二氧化硅是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二氧化碳则是由分子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SiO2 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每个氧原子周围连有2个硅原子,属于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高,常温下为固态;而CO2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分子晶体,由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熔点低,常温下为气态;故选D。

【点睛】本题比较两种晶体的物理性质,应该从晶体所属类别入手。

由于SiO2 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而CO2 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分子晶体。

18.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硫酸B.气体甲中二氧化硫与氢气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锌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然后在具体分析;

【详解】A.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测的溶液中c(H+)=0.1mol·L-1,说明硫酸过量,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L×0.1mol·L-1=0.05mol,总硫酸物质的量为100×10-3L×18.5mol·L-1=1.85mol,即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mol-0.05mol)=1.8mol,故A说法正确;

B.令生成amolSO2和bmolH2,则有:

得到2a+b=1.8mol,反应后得到气体物质的量为(a+b)mol=

,联立解得a=0.3,b=1.2,即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2和H2的体积之比为0.3:

1.2=1:

4,故B说法错误;

C.根据选项A的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和ZnSO4,根据硫酸守恒得出n(H2SO4)+n(ZnSO4)+n(SO2)=n(H2SO4)总,得出n(ZnSO4)=(1.85mol-0.05mol-0.3mol)=1.5mol,消耗Zn的质量为1.5mol×65g·mol-1=97.5g,故C说法正确;

D.整个反应中Zn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2=3mol,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睛】浓硫酸氧化性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锌先与浓硫酸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然后发生Zn+H2SO4=ZnSO4+H2↑,最后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守恒进行计算。

19.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止血目的是使血液凝固,血液具有胶体的性质,FeCl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答案选B

20.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的硫又有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的硫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实验室常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

D.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即有单质也有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选项A正确;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选项B正确;

C.硫微溶于酒精,实验室常用二硫化碳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选项C不正确;

D.黑火药的成分是木炭、硫粉和硝酸钾,选项D正确;

故答案选C。

2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

A.氯化镁晶体B.氯化钠溶液

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镁晶体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晶体里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错误;

B.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导电,故C错误;

D.熔融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22.某同学欲配制含有大量下列各离子的溶液,其中能实现的是(  )

A.K+ H+ 

 OH-B.Na+ Ca2+ 

 

C.Na+ H+ Cl- 

D.Na+ Cu2+ 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含有大量离子的溶液中,离子间必然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详解】A.K+ H+ 

 OH-中,H+、OH-会反应生成水,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

B.Na+ Ca2+ 

 

中,Ca2+、

会反应生成沉淀,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

C.Na+ H+ Cl- 

中,H+、

会反应生成气体,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

D.Na+ Cu2+ Cl- 

中,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

故选D。

2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mol氧原子中含1.6NA个电子

B.1mol氯化镁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1NA

D.28g一氧化碳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20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氧原子所含电子数=质子数=8,所以0.2mol氧原子中含1.6NA个电子,故A正确;

B.1mol氯化镁中含有1mol镁离子和2mol氯离子,共3mol离子,故B错误;

C.白磷分子式为P4,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物质的量为

,故C错误;

D.28gNO的物质的量为

,一个N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5,所以28g一氧化碳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15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4.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都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水溶液的成分相同D.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同的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或与水反应只生成碱,化合价不发生变化,Na2O与H2O:

Na2O+H2O=2NaOH,Na2O为碱性氧化物,Na2O2与水:

2Na2O2+2H2O=4NaOH+O2↑,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选项A的分析,Na2O2与水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Na2O、Na2O2与水反应都生成NaOH,故C说法正确;

D.Na2O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Na2O2与CO2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两种物质生成的盐都是Na2CO3,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2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4.0mol·L-1的盐酸5.62mL

B.做蒸馏操作时,冷凝水方向是下进上出

C.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混合物

D.用蒸发皿灼烧胆矾(CuSO4•5H2O)得到Cu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精确到0.1mL,不能用量筒量取5.62mL,故A错误;

B.蒸馏时,为使水充满冷凝管,应使冷凝水从下端进入,提高热交换效率,故B正确;

C.氯化钠与硝酸钾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加热固体,应用坩埚,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故D错误;

故选B。

26.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②③D.全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胶体的性质以及常见胶体进行分析;

【详解】①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豆浆属于胶体,用盐卤点豆腐是利用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①符合题意;

②明矾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粒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沉淀,使水得到净化,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②符合题意;

③血液属于胶体,三氯化铁能使血液胶体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③符合题意;

④江河入海口处的电解质使江河中含有的泥沙胶体发生聚沉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8分)

27.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其中A、B分别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1)若Cl2从左向右流动,NH3从右向左流动,则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____→B;为使NH3与Cl2更充分混合,Cl2应从C装置的___进入(填“x”或“y”)。

(2)简述装置A中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圆底烧瓶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反应开始后,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F、C、D

(2).x(3).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