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893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docx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高三

2013-09-2410:

13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第一讲  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

【学习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抽象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考点解读:

关于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主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120个。

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

特别要注意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今通假、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重点阅读文本14-15页“考点知识梳理”,掌握有关知识。

二、巩固训练

(一)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就  

(1)金就砺则利 (     )

(2)连辟公府不就 (     )

(3)一蹴而就 (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6)乃谢客就车(     )

2.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秦贪,负其强 (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二)古今异义 (见文本14页)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三)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注音并加以解释。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系向牛头充炭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或师焉,或不焉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赢粮而景从

(8)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偏义复词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其日牛马嘶(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7)蟪蛄不知春秋(     )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五)词类活用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沛公欲王关中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谨庠序之教

6、[素]善/留侯张良

7、六王毕,四海一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0、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1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3、侣鱼虾而友麋鹿

14、渔人甚异之。

15、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

1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7、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18、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温馨提示]

1、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   使字句 

2、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三、演练提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

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

“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

“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        署:

委任,代理

B.墨者多自免去      墨:

贪污,不廉洁

C.执政阴沮之        阴:

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

加快,迅速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B.礼官辄表贺                      一鸣辄跃去

C.率夺还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臣请为王言乐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听说他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

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疏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

 

四、作业:

完成理解巩固运用习题

                                          第二讲  文言虚词

【学习目标】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

【学习重点】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抽象用法和在文中的具体用法

【学习难点】

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重点阅读文本26-30页“考点知识梳理”,掌握有关知识。

二、巩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2、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

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2)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3)得全首领以没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11)敛赏财以送其行

A.

(1)与

(2)相同,(8)与(9)相同

B.(3)与(4)相同,(10)与(11)不同

C.(5)与(6)不同,(7)与(10)相同

D.

(1)与(11)不同,(6)与(7)不同

5.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           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  

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         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

6.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父去里所,复还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  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                ⑥皆生毛,长一寸所  

⑦夜以火指鼓所                    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7.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府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架亡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⑦便于四方,不能专利,虽多,亦莫以为       ⑧今故告之,反怒为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来源:

学#科#网Z#X#X#K]

8、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

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岂吾相不嫦娥侯耶?

且固命也

  ②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B.①临视,则虫集冠上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

D.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三、高考体验(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

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媐(xī):

嬉戏。

    ②瘗(yì):

埋葬   ③窭(jǜ):

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濒行                           濒:

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

寄居

C.遽薄京师                           薄:

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

步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吗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

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3分)

 

 

四、作业:

完成理解巩固运用习题

                                  第三讲 文言句式和翻译

【学习目标】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2、掌握几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学习重点】

掌握四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学习难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法。

【教学过程】

《考试说明》规定: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值是8分到10分。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为此,考生必须将上述两大类八个方面列为复习重点,并加以重点地强化和灵活地把握。

设题方式:

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一、知识点梳理:

阅读文本34-38页相关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一)判断句

1、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2、判断句式的特点:

①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②用副词“乃”“则”“即”“皆”“素”等表示判断。

例:

环滁皆山也。

③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④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例 :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⑤没有词语标志,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3、翻译得分点:

“是”

(二)被动句

1、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④徒见欺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⑥为仲卿母所遣。

                  

2、被动句式的特点:

①用“于”“见”“见……于……”“受……于” 表示被动。

②用“为”和“为……所……”表示被动。

③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

例: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被攻破

3、翻译得分点:

“被”“受到”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省略句式特点:

①:

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兼词        ⑤省略介词(主要“于”“以”两词)

2、翻译得分点:

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并加小括号。

(四)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

不、未、莫、无等;  代词:

己、之、余等。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