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847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游记之伏牛记.docx

西游记之伏牛记

《西游记》之伏牛记

就像常把人心比做猿马一样,佛家也常把人心比做一头牛。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一章》说:

“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

”著名的《牧牛图》,以牛比人心,以牧人喻修行者,表现了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炼过程。

《西游记》中的青牛精、牛魔王和犀牛怪,就分别是人心贪、嗔、痴的化身。

青牛精

取经队伍刚过通天河,又遇上了青牛精。

通天河是欲望之河,青牛精是欲望之精。

《西游记》第五十回,回目就叫“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唐僧饿了,悟空外出化斋,临走时用金箍棒在平地上画了一个圈,让唐僧和八戒沙僧坐在里面——此处暗示,我们只要管束好自己的灵魂与性情,是不会招惹外魔的。

但八戒认为,师徒被悟空画地为牢了,所以鼓捣唐僧和沙僧走到了圈外。

伦理、道德、法律、良知、规则、自然规律等种种圈子,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这些圈子正是人类高度文明的结晶;另一方面,这些圈子如果太紧,就是画地为牢,就是庄子眼中的蛙居之井,就是鲁迅眼中的铁屋子,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套子,就会束缚灵魂,钳制思想,扼杀创新。

唐僧三人来到被妖魔点化的房宅,发现了三件纳锦背心。

“情乱”,指八戒不听师父劝阻,私自穿上一件背心;“性从”,指沙僧也跟着穿了一件;“神昏”,指唐僧昏沉沉地跟着八戒走出了圈外,并眼睁睁看着八戒和沙僧被“爱欲”的背心捆住;“心动”,则是指悟空外出化斋,并强抢了一个老者的半锅干饭。

“情乱性从”,“神昏心动”,最终惊动了青牛怪。

青牛精的本领并不比悟空强。

但他有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

这个宝贝可以套走悟空的定海深珍;李天王父子以及雷公、水德星君、火德星君、以及佛祖派来的18罗汉等各路神仙,都曾因武器被这只欲望的圈套套走,变得束手无策。

经佛祖暗示,悟空请太上老君出场,才压制住了这只欲望之牛。

《西游记》中,很多妖魔都是某位神仙的坐骑,暗示此妖魔所代表的魔性,要这位神仙的道行方能压制住。

有欲则乱,无欲则刚。

同一件宝贝,在清心无欲的太上老君那里,就是金刚琢;在欲望的化身青牛精哪里,就是让人束手无策的圈套。

太上老君对悟空说:

“若偷去我的‘芭蕉扇’,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太上老君清静无为,其芭蕉扇性阴。

正如罗刹女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怒火,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能灭却欲火,所以能降伏这只欲望之牛。

收服青牛精后,悟空曾对唐僧说:

“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叫你受别人的圈子。

多少苦楚,可叹!

可叹!

”只有管束好自己的欲望,我们才能不入各种外魔的圈套。

只有压制住欲望之牛,我们才能抵御无穷诱惑。

所以,取经队伍过了通天欲河之后,要先战胜青牛精,后进入诱惑无限的女儿国。

牛魔王

青牛精是一头贪欲之牛,牛魔王则是一头嗔怒之牛。

他是怒火的化身。

牛魔王坐镇的火焰山,是心猿被八卦炉炼得怒火中烧时点燃的。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中说:

“牛王本是心猿变。

”怒火是心火的一种,所以牛魔王是心猿的兄弟。

火焰山前,交战双方个个怒火中烧,心火炽旺。

火焰山土地劝牛魔王停战熄火,牛魔王说:

“那泼猴子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能囫囵吞他下肚,化着大便喂狗,怎么肯将宝贝借他?

而铁扇公主一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二调芭蕉扇后,牛魔王刚回到罗刹女身边,“罗刹女扯住牛王,磕头撞脑,口里骂道:

‘泼老天杀的!

怎样这般不谨慎,着那猢狲偷了金睛兽,变作你的模样,到此骗我!

’牛王切齿道:

‘猢狲那厢去了?

’罗刹捶着胸膛骂道:

‘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

气杀我也!

’牛王道:

‘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铿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

’”

不仅是牛魔王夫妻二人怒火冲天,牛魔王在积雷山摩云洞的小老婆玉面公主,一听悟空扯谎说自己是代表铁扇公主来请牛魔王的,也是“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大骂”。

悟空变成牛魔王,从铁扇公主手中骗得芭蕉扇时,怡颜悦色;当芭蕉扇被牛魔王变成八戒骗回去后,则是跌足悔恨,暴跳如雷。

八戒听说牛魔王变成自己骗回了芭蕉扇,也是心中大怒,口中大骂。

《西游记》中的变化,往往有其特定的寓意。

佛教中,制伏贪、嗔、痴“三毒”,当用戒、定、慧三法。

悟能是贪欲的化身,所以名叫“八戒”。

悟空是嗔习的化身,所以拥有“定海神珍”,会使“定身法”,口服“定风丹”;而唐僧制伏悟空用的是“定心真言(紧箍咒)”。

怒火是燃烧放大的嗔怒,所以牛魔王是悟空的大哥,悟空当然也可以变成牛魔王,骑上“辟水金睛兽”,并钻进他老婆的肚子里(心猿代表着人心,当然可以钻进各种对手的肚子里)。

“辟水”者,火也。

在牛魔王那儿,是“辟水金睛”,可以助恶;在悟空那儿,是“火眼金睛”,可以为善。

嗔怒与贪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欲火属于心火,所以牛魔王也可以变成猪八戒,并和贪婪的九头鸟结为朋友。

九头鸟住在乱石山碧波潭,暗示世人意乱情迷处,即净中起波时。

牛魔王变得身高万丈时,就是怒火万丈时;哪吒用斩妖剑砍掉了一个牛头,还会冒出新的牛头来,暗示怒火压制住了还会重新冒出来;牛魔王被哪吒的风火轮烧得“张狂哮吼”,正是世人被心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写照。

悟空得到芭蕉扇就“怡颜悦色”,失去芭蕉扇会暴跳如雷,暗示芭蕉扇既然可以灭却由心火化成的火焰山,当然就可以灭却心猿的火气。

牛魔王的小老婆玉面公主以财色迷住牛魔王,并让清静的罗刹女怒火中烧,所以应该由贪财好色的八戒来消灭掉。

牛魔王选择一只狐狸做小老婆,也就被贪、嗔、痴、疑、慢“五毒”中的“疑”缠身,而狐疑正是嗔怒的前因。

铁扇公主“深知熄火之法”,当然应该保住性命,并最终修成正果。

牛魔王被众神降伏并牵往佛地,取经队伍终于翻越了熊熊燃烧的心火之山,走向圆明和融的灵山。

犀牛怪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元宵节。

唐僧“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西游记》第九十二回),泰中藏否,乐极生悲,被三个犀牛怪捉去。

三个犀牛怪住在玄英洞,分别叫做辟寒、辟暑、辟尘。

因为远离寒暑,不染红尘,犀牛怪被凡夫俗子当成了玄妙而英武的佛爷供养,犀牛怪也借此揩油。

正如九十一回开篇诗歌所言:

“喜怒忧思须扫尽,得玄得妙恰如无。

”正如陶潜诗曰: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正如《心经》所说: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有分别心乃是贪、嗔、痴、疑、慢的根源。

因为嫌贫,所以爱富;因为喜新,所以厌旧;因为患得,所以患失;因为贪生,所以怕死;因为惹是,所以生非;因为皇位和王位有区别,所以李世民要杀掉亲兄弟;因为自以为日耳曼民族高人一等,所以希特勒要消灭犹太人……有喜爱即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即是痴迷。

看花灯时,三藏跟着众多凡夫俗子为所谓“玄妙’而喜,早已入了魔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众生平等,人牛俱无,万象俱化,诸色皆空,才是悟道成佛的不二法门。

就像木仙庵的松、梅、竹因为是附庸风雅的化身而必须被八戒根除一样,不管是辟寒、辟暑还是辟尘,都是心有挂碍,痴迷不悟,都要彻底消除才能成佛。

十二生肖中,猪属水,龙和牛属土。

犀牛怪住在青龙山玄英洞,属土。

木克土,所以帮助悟空制伏犀牛怪的是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

角木蛟、井木犴、奎木狼和斗木獬。

八戒的前世是水神,今生是猪,猪属水,水生木,八戒又称“木母”,所以辟暑、辟尘的脑袋由八戒砍下。

口称玄妙、蒙骗世人、实则偷闲贪欢、私心揩油者,当以此为戒。

“喜怒忧思”“得玄得妙”,都因为一念之差,都是我们的意念作怪。

当初在黑水河制伏邪念的化身毒龙,要由西海龙王的太子摩昂出面;这次制伏喜怒忧思的化身犀牛怪,也多亏了太子摩昂的协助。

《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开头写道:

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

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

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

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

“笑把青牛牵转”,指太上老君制伏刀兵水火都奈何不了的青牛精,也暗合《牧牛图》中的前四步:

未牧、初调、受制、回首——欲望的青牛由放荡不羁,经调教管束,而回心转意。

《牧牛图》五至七步,驯服、无碍、任运,那头倔强的青牛,已经被调教成一只心有善念、自由自在但火候欠佳的白牛。

《华严经》云:

“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弘一法师说:

“嗔习最不易除。

”修养到了一定境界,抱怨指责、生气冒火、愤怒仇恨,就成了我走向幸福美满的最大障碍。

牛魔王并未主动谋害唐僧,但也不肯放下仇怨,主动帮助唐僧。

“三调芭蕉扇”时,大力牛魔王两次现出原身——一头愤怒的大白牛——与悟空等对抗,正是这一境界的写照。

《牧牛图》八至十步,相忘、独照、双泯,由人牛相忘,到明月独照,再到万象俱空——正是禅宗菩提无树、诸色皆空的至境。

《西游记》作者早在第二十回开头的偈语中就写道,“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就指的是这一境界。

这种心无挂碍的境界,当然应该消灭执迷不悟的犀牛怪。

敬请参照拙文:

美猴王探秘

猪八戒的前世今生

以和为尚沙和尚

出山看山读《庄子》

附: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牛由青转白,由白转无)

未牧第一(恣意妄为)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初调第二(初步调教)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受制第三(严加管束)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回首第四(回心转意)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驯伏第五(收放自如)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无碍第六(无拘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馀。

任运第七(自然向善)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葺葺;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相忘第八(人牛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独照第九(皓月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双泯第十(万象俱空)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