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361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docx

文化生活主观题附答案教材

文化生活测试(主观题)

1.《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游戏。

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10分)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3.2012年10月3日的中秋晚会,根据举办地的地方文化特点,晚会落户在有着“月亮故乡”之称的福建福州,主要着力点是月亮文化,千里明月寄相思,自古中华民族就有用月亮来寄托感情的传统。

“天上人间,美轮美奂”是今年中秋晚会舞台效果设计的主题思想,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本届秋晚最大的创新应该是在舞台景观的营造,它给了电视观众足够的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浓厚文化气息。

有人认为:

这说明只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

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12分)

 

4.材料一:

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

 

材料二: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

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10分)

 

5.无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还是中国近代的传统文化,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风格,文化中国的理想追求,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

但在其数千年的发展中,也逐渐积淀了某些不良因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例如,个人专断,宗法亲情,道德至上,反对竞争,轻视效率,贬斥利益等等。

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6.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空间活跃,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来断在海外举办或外国互办文化周、文化日、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迄今为止,中国与世界上121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

(9分)

 

(2)应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9分)

 

7.材料一:

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

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

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

谁也不曾想到,2010年还是如此艰难的一年。

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总被洪水淹没,被地震吞噬。

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

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

全民一心,共同抗灾!

当洪水袭来,我们同舟共济;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众志成城。

材料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2分)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分)

 

8.材料一:

2011年荧屏可谓是穿越剧“井喷”的一年,穿越剧迎合了人们想逃避现实压力的心理,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爱情、权势、戏剧性人生等要求,受到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但也有人对穿越剧随意“改装”历史,思想内涵不高表示担忧。

材料二:

有识之士指出,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

影视创作应该踩着时代的节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改革与发展完美体现。

(1)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到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10分)

 

9.材料一: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

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

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材料二:

中国的媒体永远不能等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

许多专家还建议主管部门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直到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传媒信息。

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分)原因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

(9分)

 

10.某校曾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理想方面“认为理想可有可无”的占15%;在道德方面“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的占10%;在法纪意识方面“认为与同龄人发生矛盾时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占20%。

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开设“道德银行”。

根据同学们良好道德行为表现,评估折算成“道德币”登记在“储蓄卡”上,作为品德行为记录。

你准备在“道德银行”储蓄哪些道德?

(至少3个,3分)

 

(2)践行“道德实践活动”。

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8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下,一些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缺敬少行;对琴棋书画等文化瑰宝及清明、端午等民情风俗不感兴趣,却盲目沉溺于美国大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习俗,津津乐道于占卜算命、烧香祈福和帝王文化。

材料二: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

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我国只占到2.6%。

材料三:

2011年1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缅甸慈善义演。

演出在如梦如幻的芭蕾手语诗《我的梦》中拉开序曲,聋人舞蹈《千手观音》、缅文歌曲《外外赛赛》、京剧《三岔口》及合唱《天下一家》……演出在乐观的手语诗《生命永恒》中圆满结束。

中国残疾人艺术家们,以震撼心灵的表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向困难屈服的尊严,诠释了生命的伟大、顽强和美好,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残疾人艺术家们的国际视野,深深征服了缅甸观众。

(1)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

(2分)

 

(2)阅读分析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分)

 

 

2.①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 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也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

(每点2分,任选3点)

3.

 

4.

5.答: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的民族性。

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在相应的变化。

(2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才能兴旺发达;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分)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等等,应该继承和发扬;对那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必须自觉加以剔除和改造,如个人专断,宗法亲情,道德至上,反对竞争等等,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3分)

6.

(1)①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分)②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分)③有利于加强世界各个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带动中外经济、政治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3分)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分)

②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自觉抵制其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

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7.

8.

9.

(1)①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的现象。

(2分)②原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活可喜的现象。

但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媒体片面地追求收视率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而不顾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4分)

(2)①作为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大力发展牛人民群众新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

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每点3分,共9分)

10.

(1)诚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等10)①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