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462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docx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

 

前言:

关于青白江

青白江区地处文化名城成都的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新都属地,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距不远。

区域置于通往大北川和小北川的要冲,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古蜀鳖灵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

青白江区域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采,汉代已有集镇雏形,相当繁荣.已发现的汉代墓群数量多、密度大,有大铜马、说唱俑、耍蛇俑及酿造用的大型汉井。

原金堂县名胜八景有三处即净土晨钟、文澜秋月、宝塔临江皆在区域内.域内寺、庙、祠堂众多,典型的有建筑雄伟的文庙、武庙,佛像精美的明都寺觉皇殿,古代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等。

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在此设置八阵图,演练兵阵。

域内清真寺是川西北和陕南伊斯兰教徒重要的礼拜场所。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域内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五代佛教华密六祖柳本尊、建立后蜀国的孟知样、宋儒谢弟兄、清代川剧创始人之一魏长生、四川义和团领袖廖观音、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以及当代农学家彭家元、诗人流沙河等,为区内留下了众多的古迹.著名历史人物赵朴、正刚中、陆游、杨慎、王士祯等皆于此地留连,在诗篇中记录了对青白江的美好印象。

 

1、前言……………………………………………….2

1。

1、认识城市品牌………………………………….2

1.2、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的必要性………………3

1.3、策划目的………………………………………。

3

2、第一部分战略态势……………………………..4

2.1、中国“第四极”的崛起………………………。

4

2。

2、“第四极”的崛起离不开“干港"…………。

7

2。

3、解读青白江……………………………………。

9

3、第二部分战略定位……………………………。

12

3.1、总体思想……………………………………….12

3。

2、总体定位………………………………………。

13

3.3、形象定位………………………………………。

15

3.4、产业发展定位…………………………………。

15

4、第三部分区域营销……………………………..16

4.1、区域营销理念………………………………….16

4。

2、区域营销主题………………………………….17

4。

3、区域营销手段………………………………….18

第一部分:

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及其认知

一、城市品牌的自我认知

一座城市就是一张名片,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品牌,但这张名片靓不靓,这个品牌响不响,取决于城市拥有怎样的“硬件”、“软件”,取决于很多最基本的城市要素。

城市文明彰显着发达的城市经济,同时包涵着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是城市风景,洁净的路面、清爽的空气、规范的秩序、文明的举止、灵活的机制、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同样是城市的重要内涵.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的开展城市品牌的建设和营销工作,因此对城市品牌的研究和营销这一主题将越来越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城市品牌研究在中国仍然是个新生领域,并处于摸索阶段,其概念框架和分析体系等诸方面都远未成熟。

在这种形势下,不管是城市品牌的实践者还是研究者,都必须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求突破,才能够适应城市品牌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推动城市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真正的识别和建设城市品牌,除了建立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发挥定量分析的作用之外,引入定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在研究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基本原理运用于对城市品牌的分析中,并在具体的城市研究中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的观察与思考、分析和建设城市品牌。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结合具体城市品牌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望”而切入,也就是在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城市品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事前准备和信息收集工作.通过对城市历年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相关产业发展报告的研究、深入的分析城市所处的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环境,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整体的认知目标城市的发展态势,同时依据整体情况对目标城市作出初步的判断。

然后通过“闻”,在对目标城市品牌有了初步认识和判断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资讯手段获得客观资料,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梳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目标城市品牌做出更加可信的认识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坐而论道、起而行之、“问”而解因。

我们将在有目的的选择备选城市品牌的基础上,深入实际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投资者、旅游者和普通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在获得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的同时,更加直接的认识当地城市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了解城市品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对已有的判断和认识加以修正和完善。

与此同时,“切"重要害、提炼问题、升华思想,通过综合了解与实地调研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品牌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城市品牌的清晰轮廓,并结合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实践提炼出城市品牌的一般性标准,为具体的目标城市品牌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树立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形成个性化的城市品牌战略规划。

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总之,城市品牌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而务实工程,不能单纯的依靠数学计量和指标评比来建设和发展,而应该更多的重视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个性特征,更加的重视城市居民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望闻问切是一种有效的城市品牌分析方法,是经验研究的重要手段,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将对城市管理者便捷、全面、准确的挖掘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有所帮助,对提高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也大有裨益。

二、青白江城市品牌的打造

通过城市品牌调查,我们发现,一谈起青白江,人们就会想起曾经污染沱江的川化、浓烟滚滚的攀成钢等等。

这是历史留给青白江的伤痕,让青白江的城市美誉度黯然失色。

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的青白江旧貌换新颜,从基础工业城市变成了生态工业新城。

生态工业旅游呼之欲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城市品牌打造进行推广.

青白江建区历史短暂,但不缺乏历史文化,鳌灵、诸葛亮、陆游等给青白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沉睡千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商业开发。

整体打包、集中推广势在必行.

青白江是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先天不足"让很多人总是将“污染"与这个老牌工业区联系在一起。

但自从2005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以“生态工业高地”刷新了该区的定位,一个个关于生态建设的“大手笔”就接踵而来。

  几年来,他们编制了《青白江区“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青白江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规划》和《青白江区小流域污染治理规划》、《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规划》等规划,投入7。

8亿元,启动了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清洁大行动、15万棵大树进城、生态屏障建设等一系列大工程,并在主城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了1200亩生态绿化走廊,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了1700亩工业区森林公园。

目前投资1.3亿元建设的生态之“肾"—-前期1750亩凤凰湖湿地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后期将扩为15000亩,同时还正在建设一条长10公里、宽30——60米的城市带状森林公园,为成都北部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据悉,2008年青白江区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47天,高出成都市23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固体废物利用率在98%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0.04%;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

98%;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清洁能源使用率为79。

8%;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为93.1%……2009年,该区还将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2010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区。

  “青山绿水关不住、一步一景入画来”。

在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的同时,青白江区还致力于城市环境的打造,让市民们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青白江区先后实施了城市风貌改造、雨污分流、扬尘整治专项行动、森林城市建设、宁静工程、主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投入9000余万元对12家重点企业周边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区灰尘少了、道路畅通了、环境更美了.目前主城区正在建设百亩规模以上城市森林公园两处,面积共300余亩;已建成23处绿化节点;打造了成金(青)快速通道、同化大道、华金大道等6条有显著特色的景观大道……绿树成林,天蓝水清,这是青白江市民对目前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

“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新城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

今天的青白江北部新区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让化工、机械、建材和冶金四大产业撑起了全区工业的脊梁;全年95%以上的空气优良率、“四川省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区”的桂冠,展现了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森林长在城市中、城市建在森林里”的如诗般美丽画卷:

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共同构筑起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海铁联运、通达全球的内陆港,成为西部“国际陆港”的旗舰。

“国际陆港"的建成将带动青白江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新机遇,青白江将抓住这一吸引世界瞩目的亮点,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把青白江城市品牌推向世界.

三、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的策划

青白江城市品牌的打造,必须通过汇聚青白江区城市文化亮点,找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向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推广、灌输、渗透其城市的品牌竞争力;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以及其它形式来宣传、扩散青白江城市品牌的理念、风格和形象,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的提升全区市民维护城市品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青白江区的城市特色和美誉度响彻世界。

在此基础上,抓住青白江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策划实施众多颇富特色的城市品牌推广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大力推动青白江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部分:

战略态势

欲策划青白江城市品牌,必先跳出青白江,从全球化浪潮下,大成都走势和物流业发展态势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青白江.

一、中国“第四城"崛起

a)全球化浪潮下的成都

成都是四川的成都、西部的成都,更是世界的成都。

国际化将成为成都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

在全球化浪潮下,成都的历史正在翻开全新的一页:

由地方经济、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深刻的历史变迁,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我小循环走向国际大循环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中国由最初的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到全方位开放。

成都,这个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千年古都,已成为世界进入中国西部地区门户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成都之于世界,她代表的是西部的中国,而不仅仅是个省会城市。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出现了三大城市圈:

第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第二圈就是以京津双核的大北京都市圈;第三圈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这三个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角色,是中国经济的“创富平台”。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泛珠三角战略”实施,中国经济“第四级”—-成渝经济圈已经浮出水面。

成都及周边的城市群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宜宾、内江、泸州、自贡、雅安等等,加上重庆,是经济高速增长区,其经济实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成渝经济区不仅可以辐射中国西南,还可辐射整个东南亚。

这一地区GDP是中国西部最高,购买力也是最高,成渝两地还是巨大的商品集散地,其源源不断的客流也活跃了整个东南亚的旅游市场。

成渝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已经成型.

“第四极”崛起,为四川和成都经济的起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四极”崛起所带来的机会,不仅体现在“第四极”内部的发展,更大机会在外部——“泛珠三角战略”的实施,实质上是将珠三角与成渝经济圈整合,两极之间的产业分工与紧密合作,是“第四极"发展的最大契机。

“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的建立,消除了市场、贸易、资源壁垒,开放资源、产业与技术市场.这将为成渝经济圈带来了三大机遇,即:

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机遇、商贸物流与交通的机遇、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机遇。

四川是珠三角在西部最大的投资地,在泛珠三角“9+2”合作框架中,川粤合作是重头,四川正打造“泛珠江三角”的七大基地:

旅游度假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务培训输出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基地、制造业生产配套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

随着世界及中国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中国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泛珠三角战略"、四川工业强省战略等一系列的国家与区域战略相继出台,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门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b)新一轮国家战略下的成都

成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将在新一轮国家战略下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四城”。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承前启后的发展关口.新一轮国家战略的总体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七大战略: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第五,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因多年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的成功探索,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经营的领跑者,“成都模式”已备受关注。

成都的发展模式与新一轮国家战略理念不谋而合,可望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将成为全国典范。

二、中国经济“第四极”离不开“国际陆港”的建立

1、“国际陆港”的概念及其与海港的关系

内陆港,有的地方称其为“无水港”或者“国际陆港”,通常在靠近铁路、公路、机场、江河码头等交通运输枢纽附近开发建设,兼带货运代理、通关、订舱、海陆空多式联运、国内外贸易、各类增值服务等方便客户的港口运营功能。

“国际陆港”和海港其实分工是不同的,合作的成分远远大于竞争。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建成了以天津港、上海洋山港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海港。

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不够,而是内地的集装箱生成量不够。

因而沿海港口也正在寻求与内陆交通枢纽加强合作,将海港的功能内移。

天津港就提出“将码头建到西部去”的发展思路,正在积极寻求在中西部内陆省区设立内陆“陆港”。

成都无疑将成为沿海港口“拉拢”的对象.

2、离海2000公里,成渝产品优势被运费损耗

从世界范围来看,远离海洋、运输及物流成本高,这是内陆型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命弱点。

成渝经济区是一个典型内陆经济区,不靠海,四周又被巨山大川围堵,只能通过数量有限的交通通道与国内外市场相联系,与沿海主要港口的运输距离达到2000公里.由此导致成渝经济区内需主导特征十分明显,2006年重庆市的外贸依存度为12。

2%,四川省仅为10%,而全国的外贸依存度为65%,上海、江苏、广东都超过100%。

虽然成渝地区在原材料、能源、土地、工资成本方面有优势,但只要加上这2000公里的运输距离,这些优势就会被抵消。

因此,像成渝这样的内陆区域要实现经济增长突破,如果不能有效地化解和克服远离海洋、运输及物流成本高这一弱点,发展就很难取得根本性的进展.从这点上来看,“陆港"的打造就尤为重要。

3、“国际陆港”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机遇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内地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内陆港口提出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内陆港口的地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内陆港口已不仅是服务于区域内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配置的枢纽。

因此,现代内陆港口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日渐突显,而且随着港口数量的增多,内陆港口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内陆港口纷纷从规模、效率上不断提高,试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才是港口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实施的向中西部转移的经济战略,也使内陆地区经济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货源地大量的往中国更深远内陆的地方迁移,其必然会衍生出内陆港口功能前移的需求。

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拉动和内部需求的驱动下,“无水港”或者内陆港等建在内陆地区,尽管不是滨海港口,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为付货人提供信息、通关、内陆堆场等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中心便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内陆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北到南已形成了若干内陆港群,包括以大连为龙头的东北地区内陆港群、天津牵头的中东部12个省市区的内陆港群、上海和江浙沿海一带向华南和西南内陆辐射的内陆港群等等.据“托运人今天”报道,包头新近建成内陆港,厦门与三明近期内也签订了建设内陆港投资合作意向书,宁波海关、宁波港集团等与上饶市、鹰潭市分别签署了建设内陆港合作备忘录。

同时,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新疆、宁夏、甘肃、四川、青海、内蒙古等12省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署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和“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狭长的沿海地区,广袤的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以下简称内陆地区)发展缓慢,使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这种发展势态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青白江“国际陆港“的建立,一方面将大大降低成渝经济区对外运输的物流和通关成本,货品到沿海港口的物流时间可节约3至5天;同时也将促进成渝经济区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吸引西南、西北地区的物流运输,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物流园区。

另一方面,“国际陆港”将促使在集装箱中心站相邻地区以及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并引起如纺织品、家电、医药等“适箱型工业”大规模集聚和发展,进而大大提升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集装箱适合运输体积小、价值高、附加值大的产品,比如芯片、MP3、笔记本、烟酒等,成渝可以立足于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这些产业,将“陆港”与航空港和沿海港口的优势都结合起来,这样就不再会受到物流费昂贵的阻隔.

近年来,铁道部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布局了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其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有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昆明6个集装箱中心站。

正在建设中的成都、重庆两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近期可形成170万/年标箱的吞吐能力,远期吞吐能力最大可达380万/年标箱。

目前,亚洲现有的集装箱中心站大多都在100万标箱以下。

因此,成都、重庆两个百万标箱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具备了打造“国际陆港”的条件。

三、解读青白江

我从哪里来,我今天在哪里,我将向哪里去?

青白江昨天的决策带来了青白江今天的辉煌,青白江今天的决策将注定青白江明天的走向。

在新的态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青白江,解读青白江。

1、青白江的机遇

青白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综合性战略机遇期。

集中体现在以下三大机遇:

机遇一:

成都崛起。

大河涨水小河满。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内外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加快,成都作为“西部之心”,正在迅速崛起,向国际化大都市升级,将成为西部的“物流之都”、“会展之都"、“文化之都”、“休闲之都”和“人居之都”,青白江作为大成都北部新城,必然随之战略升级.

机遇二:

物流升级.中国物流全球化,现在已经进入“国际陆港”时代,成都将成为“西部国际陆港”的物流“第四极"。

青白江“西部国际陆港旗舰”的建成将进一步奠定成都作为国家级物流枢纽港的战略地位。

巨大的“国际陆港经济”效应将成为青白江新一轮发展主要推动力,依托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陆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参与国际分工,“提升成都、服务西部”,将是青白江的新使命。

以青白江“陆港”为主体的成都“国际陆港经济区”,必然成为大成都重要的战略引擎。

机遇三:

工业升级。

2009“两会",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立足于单一的工业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建立在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互动发展基础上的。

因此,对于青白江来说,在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青白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外国投资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无疑会对青白江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2、青白江的优势

青白江有比较全面综合性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三大优势:

优势一:

区位优势.青白江地处成都市东北,位于成都市向外发展的第二圈层,自古就是成都的北大门,是成渝经济圈承接东、西的交汇点。

优势二:

工业优势。

青白江自1960年建区以来,一直是成都重要的工业卫星城,区内聚集了各类型工业企业2200余家,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轻纺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已成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

优势三:

交通优势。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青白江形成枢纽,国道G108线(大件路)、成绵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省道唐巴公路等贯穿全境,并通过“两纵三横”区域干线公路紧密连接.铁路以成都枢纽北环铁路为纽带,连接宝成、成渝、成达三条干线铁路,形成公路、铁路互为贯通的局面。

3、青白江的挑战.

A、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近几年来,青白江在全国县域经济当中,与沿海区县的差距在扩大。

根本原因,在于青白江经济属于内向型,出口额和比重相对较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仍处于边缘地位,这是青白江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B、周边区市县的竞争与超越。

随着成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各区市县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区域格局开始重新洗牌。

青白江的追兵已近,领先优势开始缩小。

第三部分:

战略定位

一、总体思想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牢牢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奋力构建“国际青白江、和谐青白江”。

2、战略思路:

抓住成都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和青白江成为成都北部新城的重大历史机遇,本着“依托陆港,提升成都,服务西部”的发展理念,强化和放大“陆港"、“生态工业”的优势,促进产业向“三二一”优化,并通过二产业与三产业双轮驱动加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融入成都、融入世界,最终把青白江建设成为亚洲第一的“陆港"和生态工业新城

二、总体定位

1、战略定位:

国际陆港旗舰、生态工业新城

2、战略定位描述:

“国际陆港旗舰”——青白江区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将来这里的物流业、商业将非常发达,省委书记刘奇葆说过:

“四川赶超东部的杀手锏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青白江即将成为西部第三产业狂飙突进的新领军城市。

(如下图)

“生态工业新城”-—青白江建区历史短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同时又是成都市委、市政府规划的成都北部新城;但就工业而言,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规划,这里已不是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的栖息地,而是生态工业的样板城市。

1、功能定位:

中国西部最发达的“陆港经济区”、“中国生态工业高地"的模范新城”!

2、功能定位表述:

青白江作为中国西部“国际陆港旗舰",在大成都国际化中扮演的战略角色是:

“世界进入中国和西部走向世界的超级门户;成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对接平台;21世纪代表成都走向世界的生态工业活力新城”。

因而,青白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适箱物流”为先导的辐射西部的现代物流基地.

★以“适箱工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生态工业基地.

★以“适箱商贸”为龙头的现代商贸中心(CBD)。

★以“生态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以“生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