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335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同致富看华西.docx

共同致富看华西

201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课

共同致富

看华西

学院:

文法与艺术学院

班级:

090873

组长:

刘维敏(09087311)

成员:

刘佳(09087312)、申智赟(09087317)、殷佳宇(09087316)、罗恒(09087308)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

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

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

).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

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

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1]

翻开历史的沉淀回顾华西的50年沧桑变化,不禁感慨….华西是个江南小村,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

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

去年,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授予华西为全国“三农”实践基地,还荣获: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等多项荣誉。

  四十年一瞬间,人间沧海变桑田。

华西人39年的艰辛创业,使华西发生八大变化:

  一是村民变灵。

过去华西没有一个中学生,绝大部分是文盲,读到小学已是“文化人”。

现在初中以上的村民占总数的86%。

其中大、中专生200余人,还有3名青年曾出国留学。

通过引进和培养,现有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0多人。

村领导班子里有大学毕业的18名。

还培养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六种语言的翻译人才。

  二是村庄变新。

过去,零零落落十二个小村落,建村后小村并大村,茅房、矮房变新房。

现在,户户住上了水、电、气配套的别墅楼。

村内娱乐、休闲、体育、购物、旅游设施配套齐全,已是一个万人规模的小城镇。

迎来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视察。

  三是土地变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有偿兼并、开发合作等办法,扩大了6000余亩耕地,3000余亩山地,还在宁夏和黑龙江开垦荒地10000余亩。

近几年,我们开发利用的土地,约等于华西本村原有土地面积的6倍。

 

四是产品变精。

1977年,我村只有小敲小打的手工业,为农业和生活服务的小产品。

现在,引进了许多“洋”设备,办大厂高科技,创名牌,抢占国内外市场。

全村58家企业,已形成带管、毛纺等六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10000多只产品的生产规模,有50多只产品获省、市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华西村”牌系列酒、烟畅销四方,“仁宝”牌、“华西村”牌西服、衬衫等产品已成为“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三公认”(用户公认、专家公认、主管部门鉴定公认)产品。

  五是集体变富。

改革开放后,我们发展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私营等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全村现有固定资产21亿元,一、二、三产总产值人均300万元,比建村初期人均300元,增了一万倍。

  六是生活变好。

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分配方法,确保村民收入年年递增。

全村的公共和村民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家家达到“八通”。

全村做到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家家都余钱户。

家家有人出国旅游,人人就业,安居乐业。

美国客人来华西村访问时说:

“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七是贡献变大。

华西富了,我们坚持“三不忘”:

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灾区。

20多年来,我们共向国家缴纳税金3亿多元,人均缴纳税金20多万元。

集体拿出5000余万元,支持邻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我们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先育人的精神,花较大的精力和财力,为中西部地区培训干部100多期,累计1万余人。

  八是环境变美。

我们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大新村公共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

过去的泥路、小道,已经全部脱胎换骨,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田边绿树成荫,河塘黄石驳岸,工厂整齐清洁,地面草坪成片,鸟语花香,人人喜气洋洋,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新家村,成为江南田园风光旅游中心。

村内旅游完善,可同时容纳3500人食宿,成这样的共识:

要看社会主义,到华西村!

要看“三个代表”,到华西村!

要看”三农“,到华西村!

要看共同富裕,到华西村!

要看”双思“教育,到华西村!

到底到华西看什么?

你看什么,就什么!

  富而思进不停步,坚持特色再攀登。

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双思”教育,用“三个代表”标准检验自己,争取实现“三个第一”(讲信誉第一、共同富裕第一、干部权威第一)和“四句话”(用好信誉“华西村”,创新企业是后盾,有胆有识融资本,优品名牌稗旅游城)的目标,再创华西集体事业的新辉煌!

前年投资3亿元的8个技改项目,去年8月8日全面投产,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可用资金3个亿,创造了条件!

去年8月8日我们举办首届“华西特色旅游节”,为今年华西建村40周年,实现40亿,搞好村庆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华西有所成就,源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上级领导支持好,华西干群团结拼搏好,也离不开全国各界人士和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好。

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进行联营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华西村全国乡镇的前进的典范,中国新农村的方向…华西村从一个农业小村变成工业强村,农民变成工人,乡村变成了城镇,千百年来城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里消失。如今的华西村拥有集体资产30多亿元、人均资产超百万元,村民生活殷实富裕,农民搬进别墅、开上自家小汽车,享受农民退休金……拥有了连城里人甚至外国人都羡慕的新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

那么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华西村能够迅速发展、超前发展呢?

(1)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最大“法宝”。

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

实事求是!

作为基层干部,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朴素,叫做“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吴仁宝的所谓“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吴仁宝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例很多。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他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正是吴仁宝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则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毛纺、钢厂等大企业抓住不放,将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果断地“放”给大家参与投资,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新活力。如今,华西没有一家亏损企业,没有一家不赢利的企业。现在回头看,无论是他坚持“集体承包”还是“抓大扶小”等,都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实事求是地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衍生出创新之举。

(2)共同富裕——华西村的发展之路。

吴仁宝与华西村民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走共同致富道路,是华西村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亮点。据村干部介绍:

“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村民之间的差异没有贫富,只是富裕程度的不同而已。中心村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8000美元,资产最少的人家有100多万元,最多的将近千万元,“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村民别墅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仅小轿车就有400多辆,各种高档用品成为农家寻常之物,家家有人出国旅游过,老年农民可以领到每月近千元的退休金……如果说差别,那就是别墅居住面积有100平方米左右之差,最小的别墅400平方米,大的在500-600平方米。一个美国游客在观华西村民的生活后说:

“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走进华西村,人们一眼就能看到“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醒目标语。吴仁宝强调:

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

(3)为民谋利——华西村有个好带头人

吴仁宝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老典型。与吴仁宝同时代的农村先进典型不少,但有的昙花一现,很快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而吴仁宝一直红旗不倒。原因何在?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给出了答案:

一是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二是他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是“老书记”吴仁宝40多年农村基层干部生涯的最大追求。无论顺境逆境,吴仁宝为民造福的情怀从没有改变过。吴仁宝人生也经历过起落,他从“村官”(华西大队书记)起步,当过“县官”(江阴县委书记)再到“村官”(华西村党委书记),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都保持一股热情和干劲。吴仁宝说:

“我是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是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为啥不挫伤呢?

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吴仁宝为民谋利、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他把村民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自己淡泊自处,廉洁奉公,赢得村民发自内心的拥戴和尊敬,村民认为“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

。进入1990年代末期,相当多的乡镇企业转变了体制,通过转制,一方面企业与乡镇政府脱钩,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则是股份量化到了个人,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获得了相当比例的股份,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一般认为,企业自主性的增加,以及股份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企业在治理结构、人才引进和资本运作上更灵活,也更有效,相当多转制企业的业绩也说明了这一点。

直到今天,华西村集体村党委依旧是企业的直接控制者,尽管华西村企业集团拥有了多家上市公司,华西村村民的股份却不具有多少流动性,吴仁宝等领导层也并没有在股权上成为绝对的控制人,与此同时,至少从表面上看,华西村的发展并未受到什么影响,而是又上了一个台阶。

吴仁宝坚持政企合一和集体主义的目的则在于以此换取保护,并获得更关键的资源:

坚持集体主义,符合执政党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目标,保持政企合一,也有利于执政党保持对经济的掌控能力,相应的,华西村也就可望在土地、资金和政策上得到相当的保护,收获不少实惠。

吴仁宝是主动和自觉地设计出了符合权力要求的企业属性,并以此来换取权力的眷顾和政策的倾斜,在这个意义上,吴仁宝不愧是洞悉了这一模式核心的先知先觉者,而华西村也不愧是“中国模式”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样板,在华西村里,无论是左派的共同富裕梦想,还是右派的动物庄园恐惧,其实都是离题甚远,不如按照陈冠中先生的词汇来表达,华西村就是真实的“盛世”而已。

那么所谓的华西模式是不是能够在中国大部分乡镇实施呢

所谓“华西模式”,是吴仁宝和他所带领的华西人,结合本村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和政策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所走出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华西模式”是华西村所特有的发展路径,这种“模式”具有不可借鉴和不可重复的特性。

我们宣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并不是要求各地都跟着华西村去做,重复华西村的发展之路,建成华西村现有的模样,这样就失去了学习典型的应有之义,同时还会出现“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现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学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关键在于学习他们的发展理念和思想精髓。

总结华西村的发展之路和吴仁宝的人生收获,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四种精神”,即勤劳勇敢的拼搏精神、抢抓机遇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和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

正因如此,吴仁宝才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对中央的政策精神和他人的先进经验生搬硬套,而是实事求是地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衍生出创新之举,带领华西人从宽裕走向富裕,从一村富裕走向带动共同富裕。

常言道:

富不富,在支部;强不强,看班长。

华西村的成功事例也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带头人——常怀“为民谋利”之心的吴仁宝——才是华西村这面红旗一直飘扬不倒的原因所在。

正如发现并一直跟踪报道华西村先进典型事迹的新华社记者袁养和的感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直到今天,我辗转大江南北数十年,采访过的先进单位可谓多矣,其中一些特别成功的单位和集团,其带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积极进取,发展经济,造福一方。

”也正是这样,才有华西农民富了,但吴仁宝的追求和探索没有停…

所以“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只有具备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才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和支柱。

进而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