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299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docx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

 

纳雍县富民煤矿

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

 

编制人:

王东

编制日期:

2014年4月18日

 

富民煤矿雨季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措施。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情况,矿井水害主要是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大气降水、煤层顶板含水层、煤层底板含水层等

1.2区域和地点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钻探钻孔部位。

1.3季节及危害根据水害水源的不同,在雨季时期地表水充足,因地表水发生矿井突水事故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由于地下水源导致的突水事故与季节性无直接联系,即地下水源导致的突水事故无季节性。

水害易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和大量财产损失。

1.4水害事故前预兆

(1)“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

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6)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

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1成立防治水应急自救小组

组长:

通风队队长

副组长:

通风队副队长

成员:

全体作业人员

2.2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职责

(1)通风队长:

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

是通风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通风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

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工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

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通风队值班人员:

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

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3应急处置程序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通风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

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

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通风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

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

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通风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

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3.3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通风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

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3.4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安全监察局。

并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5)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注意事项

(1)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齐全安全防护器具。

(2)采掘工作面必须有工作、备用排水(砂)泵与水管。

(3)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钻探作业人员必须学习相关措施,持证上岗。

(4)探放水钻孔的布设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5)探水钻孔除兼作堵水或疏水用钻孔外,终孔孔径一般不得大于58mm。

(6)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符合要求规定。

(7)钻放老空水以及抢险中,必须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

(8)探查后,需封闭钻孔应及时封闭。

(9)对现场排水巷道注意做好加固,保证安全;想尽办法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

(10)受困人员必须稳定情绪,尽量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节约照明。

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决不咀嚼杂物充饥;引水时应选择适宜水源,并注意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对伤员应注意保护与照顾。

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现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

(11)长时间被困在井下人员上井应避开强烈的光线,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

(12)任何受困遇险人员禁止潜泳。

(1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情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救重伤员,后救轻伤员,并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即: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5掘进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1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置措施

(1)当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两帮煤(岩)层潮湿(俗称“挂汗”),有水锈(俗称“挂红”);边帮渗水逐渐增加;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声或“底爆”响声;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片帮、冒顶及底鼓等现象;局部冒顶,有涌水或淋水,且逐渐增大并浑浊含泥砂等;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等现象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发出警报,按预定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将情况详细地向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矿领导及各科室领导。

(3)由矿技术总负责人组织矿相关科室技术人员根据矿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及采掘资料分析水害来源,并提出处理措施。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掘进工作面内发生突水事故的水源主要为老空水、钻孔水、含水层及断层构造带水。

而其中又以老空水发生突水事故的可能性最大。

在有可能发生老空水突水事故的掘进巷道内,应采取探放老空水措施,制定探、放水方案。

(4)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臵、积水量和水压。

当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臵时,只准打钻孔探放水,并撤出受水害威胁的所有人员。

当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在现场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浓度异常,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

(6)打钻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

若水量突然变化,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施工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派人监测水情。

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在掘进过程中遇含水层或断层水时,根据我矿现已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其含水层或断层水涌水量均不大,但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加强观测,必须每天都对涌水量进行观测,并记录在册。

同时,在掘进过程中,如发现涌水量突然增大,如顶板淋水、边帮渗水突然增大的情况,则必须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按预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退,并将情况汇报给矿调度室。

(9)对含水层水火断层水应采取疏水降压或疏干。

5.2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措施

(1)井下发生水害后,事故现场不具备抢险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地区的人员一起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离。

(2)发生水害事故后,受灾区域的人员应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而不能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

但是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离时,打开压风管,在独头工作面暂避,禁止潜泳。

(3)位于透水点下方工作人员撤离遇到水势很猛很高的水头时,要尽力屏住呼吸,用手拽住管路等物体用力闯过。

水头过后,水势减弱,可借助巷道壁或其它物体、攀扶着往外撤离,直到安全地点。

(4)遇险人员必须在本班班队长或临时班队长带领下按指定的安全撤离路线撤离。

(5)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

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

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6)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7)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8)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

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

如果遇险人员所在地点是独头上山时,要按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量0.237kg和呼出二氧化碳0.197kg计算他们的生存时间。

如果氧气量不能保证时,应采取措施打钻孔输送氧气和食物等,保证遇险人员有足够的等待时间,同时要抓紧时间排水,使堵在里边的人员能够及时得救。

(9)水害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在撤离时应采取如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等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10)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11)人员被全部救出后,应做好受破坏巷道的维修、加固与清理工作。

6采煤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1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置措施

(1)当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降底,感到发凉;工作面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煤壁出现“挂红”、“挂汗”现象;煤壁渗水逐渐增大;听见“嘶嘶”水流声等现象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发出警报,按预定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将情况详细地向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矿领导及各科室领导。

(3)由矿技术总负责人组织矿相关科室技术人员根据矿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及采掘资料分析水害来源,并制定探、放水方案。

(4)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5)探、放老空水除应方案进行外,还应遵循上述掘进工作面出现老空水突水预兆时进行的探、放水原则。

6.2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措施

(1)井下发生水害后,事故现场不具备抢险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地区的人员一起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离。

(2)遇险人员必须在本班班队长或临时班队长带领下按指定的安全撤离路线撤离。

(3)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

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

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4)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5)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6)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

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

(7)水害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在撤离时应采取如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等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8)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9)人员被全部救出后,应做好受破坏巷道的维修、加固与清理工作。

7钻孔点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根据采掘图纸资料,在掘进或回采工作面遇钻孔前,矿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探、放水方案。

(2)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3)在接近钻孔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在巷道边开挖排水水沟,在巷道低洼处开挖临时水仓,并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

(4)在掘进或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遇钻孔,钻孔水比预计大得多时,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在班队长(或临时班队干)的带领下撤出受威胁区域。

(5)撤出人员必须尽快将钻孔涌水情况详细地向矿调度室汇报。

(6)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

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

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7)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大功率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8)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9)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

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

(10)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11)人员被全部救出后,应做好受破坏巷道的维修、加固与清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