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221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

科学精神

语文阅读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14.《学弈》

一、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

nɡ)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uē):

非/然也。

二、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

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是因为

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三、《学奕》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记叙了两个人根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人

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所以两个人的学习效果不同。

四、前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可以用哪写词语形容?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五、、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答:

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六、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14.《两小儿辩日》

一、《两小儿辩日》题材是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第1页共13

《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例如:

寓言故事有“纪昌学射”“愚公

移山”。

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

译文:

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

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

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儿

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

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

“谁

说你很聪明呢?

二、《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告诉的道理:

1、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认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论,要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三、课文内容小标题:

孔子见小儿—小儿辩日—学习结果—原因判断(可以根据这个思路背

诵全文)。

四、从孔子身上明白了:

我们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从两小儿身上明白了:

我们要善于观

察,说话有理由据。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的观点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叶永

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

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2、词语理解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见微知著:

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锲而不舍:

锲:

镂刻;舍:

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无独有偶:

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3、课文结构

第2页共13

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来写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开篇点题,明确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按时间顺序,依次列举了波义尔发现植物酸碱

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

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的三个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指出“只要你见微

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够发现真理。

最后阐明科学发现所需要的灵

感来自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作了补充,是全文更加严密完

成。

4、课后习题第一题:

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含义:

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启发:

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

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地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

开疑问,发现真理。

5、课后习题第二题: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每个

事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个事例:

①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②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③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顺序:

都是先写偶然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由现象中

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

结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3页共13

6、课文第二段这里的“?

”指的是发现问题,并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

”指的是通过探索追根求源,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答: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观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6.《表里的生物》

一、作者介绍:

冯至(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

主要作品:

《昨日之歌》《十四

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二、词语理解: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

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三、重点句子理解:

1、我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

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2、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3、后来我见人就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第4页共13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心中有着奇特想象的

儿童。

四、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

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

表现了童年的

“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

求知欲的孩子。

五、课后习题答案:

1、课后练习题: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

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

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

后来父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2、课后练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

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吓了一跳”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

“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

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

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

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

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这样的句子还有:

第5页共13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

一类的生物吧。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六、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

示例1: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大地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踩上

去软绵绵的。

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堆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人,给它戴上一顶时髦的

帽子,按上两颗黑黑的眼睛、插上长长的鼻子,还在它的鼻子下面画上一张大大

的红嘴巴。

我高兴地围着雪人唱啊、跳啊!

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吵着要去跟雪人玩。

可是来到广场上,雪人不见了!

急得眼泪直掉。

爸爸转了一圈,弯着腰对花坛里的冬青嘟嘟囔囔说着话。

一会儿

爸爸高兴地冲我喊:

“丫头,我打听好了。

玉皇大帝昨天到广场巡视,发现我们

堆得的雪人太漂亮了,就邀请他到天宫做客去了。

”我一听破涕为笑,见人就说,

玉皇大帝请我堆的雪人到天宫做客去了,一直说了好久。

示例2: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

妈妈买的菜真多啊!

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

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

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

我小心翼

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

来。

好不容易,“呼呼呼”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

洗衣机的盖子。

呀!

出乎我的意料:

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

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心想:

惨了,惨了,这下完蛋

第6页共13

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

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

“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课外拓展:

关于探索的名言:

1、◆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2、◆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一、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作为线索串起全文,以两个小

主人公托米和玛琪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作为主体,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

习场景与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整个故事既充满

了奇特想象,又富有生活气息,构思新颖,立意巧妙。

二、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

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阐述者”和“有史以来最

杰出的科学教育家”。

三、理解词语:

皱皱巴巴:

形容皱纹多,不舒展。

全神贯注:

精神高度集中。

鄙夷:

轻视,看不起。

不屑:

认为不值得做,轻视。

高傲: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干脆:

直截了当。

第7页共13

四、本文通过描述2155年孩子在家上课,机器当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验,

妈妈在家监督孩子学习的事,反映了孩子对这种学习生活的厌恶,启发我们在发

展现代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五、文章以玛琪的想象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

玛琪站在未来的世界来想象现在我们实实在在所处的学习环境,内心充

满向往和羡慕,启发读者思考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这一结尾总结全文,照应

题目,点明主旨。

语文园地五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答:

我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读书做批注的习惯、习作

修改的习惯、勤问勤查的习惯。

二、词句段运用

学习词语古今义的不同

1.读一读书中给出的成语,注意括号里的字的意思,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子的

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走)马观花:

走,跑。

(顾问中表示慢走可以用“步”、“行”,如行百里者半九

十,快走的可以用“趋”,如趋之若鹜,快跑就是“走”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

自愧(弗)如:

弗,不。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

俱,全、都。

一边说一边哭。

不以为(然):

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过犹不(及):

及,比得上。

事情做的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

的。

赴(汤)蹈火:

汤,热水。

奔赴滚烫的开水,践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

勇向前。

意识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前进。

三、引用的作用

第8页共13

1.什么是引用?

把名言、格言、成语、诗词、典故、史料以及特殊需要的语句等,有选择地使用

到文章或讲话中,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2.引用的分类:

引用分明引和暗引两种,书中所举两个例子都属于明引。

3.引用的修辞效果。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我们知道了,想要获得科学的灵感就必须要有所行动,如果

放进文章中那么就可以更有利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

引用这句话为了说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价值就不同。

进一步说明张思德死得有意

义,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

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陈慧瑛《梅花魂》)

简析:

作者接连引用描写乡思、乡愁的诗句,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

分表现出外祖父思乡心切、渴望叶落归根的心境。

此刻每一句诗,都仿佛在拨动

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

小结: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寓于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

含蓄典雅。

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

用一些名人名言。

板块三:

日积月累

四.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背下来。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比喻遇事不必钻牛角尖,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第9页共13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句意为: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激励人要弃旧图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全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意为:

靛青(是)

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

冷。

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法:

效法。

周:

通“赒”,帮助。

循:

沿袭。

句意为: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

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板块四:

书写提示

五、.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

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严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三门

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第六单元回忆往事

一、研读《老师领进门》

1.了解作者。

刘绍棠(1936—1997)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

品有《蒲柳人家》《青枝绿叶》等。

2.我们先来扫清字词障碍

后殿(diàn)生涯(yá)描摹(mó)娓(wěi)娓动听

衣襟(jīn)念叨(dāo)戛(jiá)然而止开窍(qiào)

3.理解词语

桃李:

比喻所教的学生。

串讲:

语文教学中逐字逐句解释课文的意思。

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娓娓动听:

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第10页共13

4.主要内容:

本文回忆了“我”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文学的感染,在心

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的故事。

5.理解重点句子。

(1)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把

老师的故事、教导比作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2)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拐散步。

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

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

种子。

老人摇摇头,说:

“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文中通过像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等词语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老师没有刻意

培养作者,但终究在作者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所以作者永远记着老师的恩情。

二、研读《作文上的红双圈》。

1、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

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

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

路,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2、思考问题。

作者为何说“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文中的“我”便是从一个小小的鼓励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因为老师的红双圈,“我”增强了

自信心,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给老师的一封信》

【知识要点】

1.主要内容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学生书哲写给他的老师的一封信。

作者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2.生字词

第11页共13

稚嫩铭记白皙熏陶沮丧叮咛教诲栀子花语重心长

忐忑不安浅笑盈盈一字一顿娟秀端庄歪歪扭扭随风舞动

端庄整齐稚气未脱无怨无悔懵懂天真心智成熟呐喊助威

3.课文结构

第1-2自然段:

我刚跨进校门,是方老师把我带到座位上

第3自然段:

方老师指导我写字。

第4自然段:

运动会上对同学的关爱。

第5自然段:

表达了我对方老师的敬爱。

4.书信内容

可以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如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

做卫生,一起吃饭,一起回家⋯⋯

也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写一写校园中的设施、环境;曾经举办的令你难忘的活动,或

对母校的怀念与祝福;

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写写曾经入学时的你,现在即将毕业的你,还可以展望将来的

你。

5.书信格式:

舒心的格式包括五部分:

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

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

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

格落笔。

(4)祝福语

第12页共13

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

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

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

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

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

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第13页共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