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389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名师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会考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七年级上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

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

查阅地理辞书?

咨询有关人士?

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问题;?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

1.1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

“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

西班牙?

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好望角?

大西洋?

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不等(南北对称东西方向赤道

外)两条相等)

?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含义:

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

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

)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

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

)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

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1.3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

图例和注记:

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

方向:

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

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

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性质: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陆地和海洋第二章

?

2.1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

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

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

3.1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

3.2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

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最大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三)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

1.1辽阔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陆地大国:

?

国土辽阔?

陆界(20000多千米)?

陆上邻国多(15个)

海洋大国:

?

辽阔海域?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隔海相望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

E

最西:

新疆帕米尔高原(73?

E);

);最南:

曾母暗沙(4?

N

最北:

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

N)。

2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5个(顺口溜):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

印尼马文菲日韩。

2、34个省级行政

现行行政区划: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书本八年级上册第7、10面)

?

1.2众多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

第五次人口普查: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

目前人口数为13亿多。

2、中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

疏密不均划分线:

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我国的人口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1.3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

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

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

2.1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山区:

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

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

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

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

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

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2.2中国的气候

1、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

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

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

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

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

2.3河流和湖泊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

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秦岭—

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

中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

鄱阳湖。

滚滚长江:

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上游:

源头——宜昌(武汉);中游:

宜昌——湖口(江西);下游:

湖口——入海口。

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荆江。

(注意:

长江的开发请看笔记)。

滔滔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注意:

黄河的忧患如何治理请看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

3.1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

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

3.2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我国土地类型:

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优势: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劣势:

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

?

3.3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

?

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

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

空间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2、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

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

兴建水库?

跨流域调?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处理并防止水污染?

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

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

手提肩扛?

牲畜驮运?

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铁路运输

连续性好本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

管道运输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灵活性差

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5、交通运输枢纽:

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

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客运:

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

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

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基础产业?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

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划分依据:

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

差异很大。

原因: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

宜林则林: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

宜牧则牧:

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

宜渔则渔:

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发展现状问题严重:

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

面临挑战

染等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发展方向与对策2、建立商品粮基地

3、科技兴农

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

?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

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

4.3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工业生产:

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业生产特点:

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2、

3、工业“主导”:

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我国工业分布趋势:

沿河、沿江、沿海。

其中,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

4个基地、5个特区、14个开放。

5、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

京津唐工业区

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

沪宁杭工业区

电网,交通便利。

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很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