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984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docx

公共政策内参范文

第10037期

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现状、意义与对策

李金珊张默含

一、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现状

商务部《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

浙江省是中国拥有境外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达到405家,投资总额超过1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0亿多美元,同比增长40%;浙江省海外并购经核准的企业达到30家,总投资额3.3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工、家电等行业;截至2010年6月底,浙江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178家,覆盖了13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总额53.2亿美元,累计中方投资44.64亿美元;浙江企业对外投资最多的前五位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越南、德国和俄罗斯联邦。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共有500万浙江人在外闯荡,其中在海外经商创业的浙商有150多万。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欧盟市场是浙商最重要的经贸目标市场之一,浙江和欧盟在经济层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浙商在欧盟国家直接投资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一直以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很难摆脱餐饮、零售、批发这些相对低端的传统领域;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给在欧盟投资的浙商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浙商在欧盟直接投资的领域也逐渐从过去的低端传统领域向中高端领域渗透。

二、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意义

1.微观层面

首先,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有利于拓展市场份额。

某些行业的浙商企业面对已经趋于饱和的国内市场,不得不转向海外开拓新市场,欧盟国家强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对浙商企业的吸引力很强。

例如:

2004年,浙江哈杉鞋业有限公司为了开拓欧盟市场,收购了意大利威尔逊制鞋公司90%的股份,这一举措使得企业供应链本土化、营销终端建设本国化、人力资源本地化,取得了所在国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和好感,从而使得哈杉鞋业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其次,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有利于获取优质战略资产。

寻求战略资产是浙商投资欧盟的长期目标,也是浙商企业成长为拥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的必备条件。

战略资产是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后天努力而创造出来的基于知识的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全球运营经验、商标、技术创新能力等。

在全球化时代,战略资产的重要性已经大大提高。

浙商已经意识到战略资产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例如:

2010年浙江三家民营企业——大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莫顿电气有限公司、浙江杨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组团整体收购了法国汽配制造名牌企业泰乐玛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欧美汽车用缓速器行业法规的制订者,国际汽车巨头唯一认可的电涡流缓速器品牌。

收购成功之后可以获得泰乐玛的动产不动产、全部技术专利、自主知识产权等,从而一步跃上国际缓速器技术的最先进水平。

2.宏观层面

首先,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有利于回避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的贸易活动以区域内循环为主、外部循环为辅,实行严格的有差别的内外政策,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浙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

浙商自然也受到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例如:

从2006年10月份开始,欧盟就开始对中国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浙江奥康集团是接到欧委会披露函件的中国鞋企之一。

为了避开贸易壁垒,浙商可以加强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和销售,从而有效突破贸易壁垒、获取市场准入。

其次,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与欧盟国家比较,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层次相对较低,欧盟国家良好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浙江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有指导意义,特别是浙商对欧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能够及时追踪、获取最新技术成果,分享技术资源,带动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因此,浙商未来投资的重心应逐渐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上。

例如:

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尽管外界对这次并购存在负面评价,但是如果吉利集团能够顺利转移和吸收沃尔沃的优质战略资产、处理好劳工问题等,对浙江省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都会有积极推动。

三、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对策建议

1.企业、商会层面

首先,提升浙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核心竞争力,拓宽欧盟市场营销渠道;培养懂外语、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和经营人才;认真研究国际惯例以及欧盟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根据欧盟国家的不同国情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尊重欧盟国家的文化习俗,开发适合当地风土文化的产品,实现浙商企业“欧盟本土化”经营

其次,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活动应该尽量避免“零敲碎打”、“单兵作战”现象,“合纵连横”、“集团作战”更有利于保护浙商的整体利益。

应该推进和完善浙江省的商会组织以及欧盟国家当地的华商商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

各类商会能够积极的将各个散落的浙商企业串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互相协作,共同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是浙商遍布欧盟市场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浙商开拓欧盟市场的信息中心,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类商会架起政府与企业信息沟通的桥梁,将浙商在对外经营活动中的各类诉求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

浙商应该善于依托现有各类商会,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欧盟国家政府和公众的关系。

同时,各类商会应该积极协调浙江省境外社团等国际人文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境外浙商利益。

2.政府层面

首先,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为浙商在欧盟直接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氛围。

政府可以组织社会力量为浙商企业投资欧盟建立专门的服务体系,提供投资咨询、培训指导、人才和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提供专业、全面、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拓展浙商境外投资的渠道;调整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浙商的投资领域。

其次,简化浙商对欧盟直接投资审批流程,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建议简化审批手续,完善等级制度,适度放宽对贷款、外汇、人员出入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审批条件;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缩短审批期限,允许在企业完成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两个环节后,凭外汇局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批复文件,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和商务部门颁发的境外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直接到银行办理投资资金的汇出核准手续。

再次,加大政府财政、金融支持。

政府可以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发展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浙商的金融支持;建议政府设立浙商欧盟直接投资基金,为浙商护航。

(李金珊系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第10049期

最近,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就我省如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到温州苍南作了一些调研。

我们认为,海西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

就浙江而言,通过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产业对接,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其中,在温州等地建立若干台商投资区、对台经贸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

在调研中,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同志提出了很好的设想和建议,供参阅。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李金珊

关于在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的建议

黄寿龙

苍南与福建相邻,是我省最南端的经济大县。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和两岸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其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有条件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成为我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

一、在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看,在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合作。

今年上半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署。

这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步入制度化轨道,同时也对各地加强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进行产业对接提出了新要求。

浙江作为与台湾相邻的沿海省份,有条件、有必要在加强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方面出台新举措。

2、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海峡西岸经济区共20个市,2009年经济总量近20000亿元。

其所包括的浙江、广东、江西相关地区中,温州的经济总量最大,2009年为2528亿元,超过全区的八分之一,有条件、有必要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建设省际边界重镇。

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更加注重省际边界县市发展,形成一批省际边界重镇。

我省有19个省际边界县、市,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2个,超过200亿元的有7个。

鼓励省际边界县市加快发展、着力在省际边界地区打造一批经济强县,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苍南具有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的良好基础

苍南与福建福鼎市交界,距福州237公里。

从与海西经济区主体区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产业基础等条件看,苍南最有条件打造对台经贸集聚区,成为我省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

一是区位条件和文化条件优越。

苍南有浙江“南大门”之称,是我省重要的边界经济节点。

同时,苍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市,有我省最早设立的台胞接待站。

最为突出的是,苍南与台湾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习俗相近、民风相通,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底蕴深厚。

二是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较强。

苍南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也是全省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

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9.26亿元,财政总收入21.8亿元,形成了以印刷、礼品、纺织、塑编等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群,拥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塑编之都”等13张金名片。

三是对台经贸合作交流起步较早。

苍南的霞关渔港1991年就被批准为我省对台贸易口岸。

目前,苍南面向台商投资创业的“台北小镇”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面积达20平方公里;“台湾农民创业园”获中台办批复,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

台湾农协会牵头投资3亿元、占地1000亩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阿里山农庄”已正式启动。

上述情况表明,在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具有浙江其他县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完全有条件在“东引台资”方面后来居上,成为浙江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强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具体设想与建议

目前,苍南正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总体设想是,未来的发展要全面突出“融入海西、对接台湾”,把苍南建设成为浙江对台经贸集聚区。

具体设想是,整合苍南省级工业园区、沿海临港产业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霞关港30万吨码头建设以及对台贸易口岸等空间资源、港口资源和政策资源,形成发展空间100平方公里左右、以引进台资台企为发展重点、以对台直航为基础条件、以对台贸易口岸为政策依托的对台经贸集聚区。

对于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我们主要有以下建议:

1、在全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苍南建设对台经贸集聚区”,并把它作为省里大平台建设和发展边界重镇的一个重要抓手。

2、支持苍南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目前,苍南省级工业园区在建面积仅3平方公里,希望省里支持扩容到30平方公里左右。

同时,支持苍南围海造地,加快实施第二期约30平方公里的围垦计划。

3、支持苍南推进对台直航。

苍南有国家一级渔港和国家级对台口岸,建议省里用活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政策,支持苍南依托温州港开展海上对台直航。

落实霞关对台报关点(霞关港到基隆港只有120海里),引导海关、商检等部门在霞关设立办公室。

加大霞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对台贸易专用码头。

开发霞关作业区深水港,建设一批对台物流出口监管仓库。

(作者系中共苍南县委书记)

第11055期

关于拓展宁波81890模式,

构建浙江家庭服务业集聚平台的建议

郁建兴王诗宗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和基本任务,而服务业的繁荣是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当前,我省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家庭服务业因此将成为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点。

同时,家庭服务业兼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培育这一增长点将不仅能加快我省的经济转型,而且将有力促进民生改善、就业与社会和谐。

一、我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需求的产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生活百事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受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70、80后消费观念转变等多方因素影响,我省家庭服务需求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在内容上逐步由低端、劳动性、必要性的需求向高端、专业性、丰富性的需求拓展。

近年来,我省家庭服务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已经出现集聚趋势。

宁波等地通过构建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家庭服务业服务平台的方式,成功促进了家庭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通过制订家庭服务业的行业规范、标准体系等向全国辐射;当地家庭服务业的企业总数、就业人数、税收均呈现高速增长。

同时,在对家庭服务业的引导和规范过程中,政府的透明性、回应性及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均有明显增强。

但在另一方面,目前我省家庭服务业总体而言尚处于“刀耕火种的低级形态”,家庭服务企业多,但信用度不高;服务内容广,但服务层次低;从业人员多,但专业水平不足。

已有服务平台只能在单一区域内发挥作用,难以在全省形成规模效应和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也使得家庭服务业难以真正具备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2010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家庭服务业将成为解决社会稳定、经济转型等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

就我省而言,发展家庭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服务业大省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省急需对家庭服务业企业进行必要的整合、提升,进而提高家庭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二、宁波81890模式的优势及拓展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拓展宁波81890服务平台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浙江省家庭服务业的聚集平台,是提升我省家庭服务业整体水平的可行思路。

“81890”(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是由宁波市海曙区首创、全国首个集非规模化公共服务及一般家庭服务供需信息对接功能、市民与政府沟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81890服务平台的职能在于,围绕公民非规模化的服务需求,把公共服务精细化,把琐碎的家庭服务需求整合成完整的服务流,实现了社会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扩大了服务的范围,打破了服务的边界。

目前,81890加盟企业已发展至700多家,服务内容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共达19大类189小项,基本覆盖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加盟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加盟企业实现营业额4.13亿元,纳税1817万元,比加盟前增加了8倍多,提供就业岗位从平台建立前的4810个增加到27200多个。

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在这一平台上得到了聚合,三者的良性互动也使得政府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81890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81890经过9年建设,已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它在全国率先通过了服务平台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认证;建立了服务企业等级评定标准、服务人员星级评定标准等。

它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百件典型事例”等90多项荣誉。

国家商务部于2004、2007、2009年分别向全国推广海曙“81890服务模式”。

具有行业规范管理的丰富经验。

81890对加盟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约束措施:

包括设定企业加盟的基准条件、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家庭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81890设立了面向全国的社区服务培训中心,并与海曙区社区学院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建立严格的服务评价机制、建立加盟企业及其员工的信用档案、实施加盟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社会化监督、公布家政服务部分指导价供市民参考等。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

81890从2004年起就着手建立各类家政服务的标准体系。

2009年5月,81890被国家标准委员会确定为家政服务业标准试点单位,为整个家政服务业制订标准体系。

至今,81890已编制了《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图》、《家政服务业标准明细表》,制订了《母婴护理(月嫂)服务规范》、《家庭物品搬运服务规范》、《居家保洁服务规范》等6项标准。

拓展宁波81890模式,一方面是基于该模式在当地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该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81890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了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全天候和全过程服务成为可能。

尤其采用云计算技术,整合地理上和物理上分隔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等IT基础设施,可低成本地扩大81890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促进全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将技术创新与流程再造相结合,可使得在实现全天候和全过程服务之后,开展跨区域全方位服务成为可能。

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对81890模式的效仿和复制屡见不鲜,但局限于地域的复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家庭服务的发展困局,通过统一筹划、共同行动,在全省拓展其服务功能和运作模式,构建浙江家庭服务业集聚平台,势在必行。

三、拓展81890服务模式,构建浙江家庭服务业集聚平台的目标与思路

我们将浙江家庭服务业集聚平台的建设目标设想为:

在“十二五”期间,将家庭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将81890的服务模式覆盖到省内和国内其他多个城市,并形成我省家庭服务业的门户和总部;同时,通过81890的体系和网络,向全省(和全国)家庭服务业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为家庭服务业提供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建立全省性(全国性)的家庭服务业协会,形成全省家庭服务业集体行动机制。

基于81890品牌构建中国家庭服务业产业集聚平台的思路和建议如下:

1、在连接服务的供需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并以向省内(及全国)复制和输出的方式予以拓展。

政府采用品牌出资的方式,与有意向合作者参照中外合作企业方式组建81890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各城市建立子公司,复制81890服务模式和品牌,推进全省家庭服务业产业集聚平台建设。

同时通过契约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委派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运作,强化81890品牌管理。

81890总部对全省各地81890服务平台进行监管。

2、为保持81890模式的原有优势,建议各地新平台建设应同时具有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和市场信息服务功能。

前者侧重纯公益需求,由政府买单;后者侧重商业性需求,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通过新平台的扩展,81890能为全省各地公民提供政府呼叫热线、一般信息咨询、老人“一键通”等公益服务,也能进行一般商业性家庭服务的供需对接以及提供高端生活性服务等。

以上两种功能相互支撑,通过公共信息功能扩大市场信息服务的有效需求,通过市场信息服务功能的效益来反哺公共信息服务,降低公共信息服务对政府投入的依赖性。

3、为保障81890模式的顺利拓展,81890总部须建立共享系统。

主要包括:

(1)依托81890呼叫系统和服务网站,向全国家庭服务业企业提供高端服务,提供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企业)咨讯服务、论坛、广告服务等。

(2)建立浙江省家政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高端家政人才和家庭服务业管理人才。

(3)借鉴阿里巴巴或淘宝网模式,为各地服务平台、加盟企业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标准支持、监督和反馈、进入和退出等统一制度安排。

(4)创建全省性的家庭服务业行业组织。

一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申请和熟悉各种政策。

二是与各级各地政府密切沟通,将家庭服务业发展融入政府的大政方针。

三是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公司提供上门诊断和咨询服务,进行企业品质提升。

四是进行81890加盟企业的品牌管理,建立家庭服务业企业的信用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根据品牌管理推出品牌衍生产品。

六是建立家政发展研究中心,为开发服务项目和标准,发展家政业提供支撑。

在全省拓展81890模式,构建浙江家庭服务业集聚平台,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在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参与,在其中,省委省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作用不可或缺。

(郁建兴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诗宗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第11071期

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建设海洋知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

居德华

一.知识服务对发展海洋经济的价值

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财富。

在深不可及的海洋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海洋”。

这两个海洋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科学开发的目标。

知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但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等待挖掘的资源,更可以成为一项主动的服务,即将知识直接输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推动社会价值的创造。

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

高主动的知识服务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驱动引擎,它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壮的知识架构,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本,改进海洋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和科学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服务还有助建立高附加值的、基于知识的海洋产业,推动创新,更有效地将海洋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

为有效地整合、挖掘和利用海洋资源,要首先从整合、挖掘和利用知识资源着手,更何况海洋科学知识目前仍是一个有待探索开拓的领域。

发展海洋经济也应该树立“智慧海洋”的目标。

为此需要重视对海洋的科学观测以及数据/信息的采集,包括建立传感器网和物联网。

但要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完成智慧决策,离不开知识服务平台。

人才是建设海洋经济的根本,尽管浙江在这方面有一定资源条件,但单靠加强大学教育,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大学教育只涉及“入门人才”。

虽然引进少数骨干人才是一个解决办法,但产业的发展还得靠广大在职人员的提高,需要一个完善的继续教育体制。

培训可作为一定的补充手段,但其成本偏高,易受资源限制,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看,目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模式的课堂“灌”方式,已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广泛需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按需学习或按需知识获取,是教育范式转变的必然方向。

海洋人才的培养具有高度的多科性特点,更需要有一个“一门式”可自由存取的知识资源环境,以利于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

建立海洋知识公共服务平台,也是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技术传播,实现知识共享。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更可以抓住发展云计算平台的机遇,推动“知识云”的实现,这被专家视为“未来的未来”。

建立海洋知识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让“海洋知识云”随时飘到需要雨露滋润的地方,同时它也可用作海洋科普云,推动海洋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海洋、科学开发海洋、有效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海洋知识服务平台也能发展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海洋人才的实践社区建设,为知识密集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知识支撑服务,帮助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嵌入”集群社区,进入创新2.0和3.0新时代。

总之,知识服务能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多特点和多功能的综合服务。

二.海洋知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我们对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它的结构与知识领域无关,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