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231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

为全面落实xx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版)》和主管局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果林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居民免费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计划免疫接种、高血压、糖尿病,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等,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工作目标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类43项的要求,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具体工作目标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要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统一居民健康档案格式,纸质和电子档案建档率均达辖区总人口的80%,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90%、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90%;,其中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人、孕产妇、0-36个月儿童等重点人群管理率≥95%;

2、实行健康档案计算机动态管理,管理率100%;

3、35岁以上居民、残疾人、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即年度健康体检)。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危害、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重点卫生服务项目。

2、健教入户资料每年4次,每次户覆盖率100%;

3、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控制以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心每年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

4、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年至少开展9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5、机构在正常应诊时间内,在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及各服务站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

6、中心在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放置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等),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补充,保障使用;

7、居民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5%、90%。

(三)预防接种

1、建立健全计划免疫制度,规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减少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100%、一类疫苗接种率≥95%.

2、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以及传染病高危人群的应急接种率≥95%并按规定要求上报接种信息。

3、发现、报告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率≥1‰,并调查处理,疑似副反应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规范处置率达100%。

(四)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管理

1、建立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进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准确率10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开展疫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留观随访,指导病家落实消毒预防等措施,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

开展霍乱、甲肝、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开设腹泻病门诊,落实腹泻病人检索和疫点、疫区处理,主动查治腹泻病人。

2、开展疟疾、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按要求完成结核病发现、报告、转诊、督导管理任务;对辖区内的非住院结核病人、疟疾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做好治疗记录。

3、居民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0%。

4、腹泻病人检索率占总人口的1‰;

(五)儿童保健

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1岁以内婴儿每年健康检查4次,2-3岁幼儿每年健康检查2次,3—6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辅食添加指导、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指导、出生缺陷的发现及转诊、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意外伤害预防等,对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0-6岁儿童管理:

新生儿访视率100%、儿童管理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0%,体弱儿专案管理

率100%,新生儿访视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0%。

(六)妇女保健

1、为孕产妇免费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建册率100%;对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监测率100%。

2、对每个孕产妇至少进行5次孕期指导,包括体格检查和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孕期心理、孕期营养等指导;早孕建卡率≥90%、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3、对产妇进行至少3次产后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产后访视率100%。

4、为待孕的妇女进行叶酸发放,积极的防治了先天性神经系统疾患,叶酸发放率达到了100%。

(七)老年保健

1、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0%以上;

2、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包括健康危险因素调查、一般体格检查。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体检率≥90%,并及时录入电子信息。

(八)慢性病管理

1、到xx年12月底,高血压健康管理率≥60%、规范管理率≥80%、血压控制率≥60%;糖尿病健康管理率≥60%、规范管理率≥80%、血糖控制率≥60%;

2、对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群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包括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及提供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1次,每年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合并症发生与发展监测一次。

3、建立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的比例≥98%。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对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人均纳入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率≥50%、规范管理率≥80%、稳定率≥60%.

2、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治疗管理居家的重性精神病人,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康复指导,同时全部进行网络管理。

(十)卫生协管工作

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做好餐饮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学校卫生监督及非法行医协管工作,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培训;收集并报告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安全等相关信息。

⑴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卫生协管覆盖率100%,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卫生监测率≥80%;

⑵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公共沐浴业卫生监测率≥80%;

⑶有职业危害因素的重点企业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重点企业职业卫生监测率≥80%;

⑷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率≥95%;

⑸从业人员法定培训率≥95%;⑹从业人员法定体检率≥95%;

⑺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危害、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及时,无漏报;开展出生、死亡、肿瘤信息报告。

(十一)中医药健康指导

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率≥50%,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中医保健水平。

五、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考核推动工作开展,同时在防保所设立办公室,各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制,指导、带领各社区服务团队、职能科室开展日常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处置能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结合实际,每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评,督查考评内容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共卫生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向公示。

4、加大宣传,优化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引导人民群众支持、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要转变服务理念,切实转变重医轻防的落后观点,切实深入社区,主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大力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强化居民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从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到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转变。

xx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实施方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实施方案》

为提高乡镇卫生院、辖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工作,特制订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辖区服务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强化培训,是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卫生服务机构公共人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培训合格率在90%以上。

二、培训对象

各科室所有人员、各辖区医务人员

三、培训时间

xx年2月23日

四、培训地点

善堂中心卫生院会议室

五、培训内容

1、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主讲人。

何富民

2、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主讲人。

杨希有

六、目的

加大对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广泛应用公共卫生知识及技能为群众服务,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促进健康的目的。

善堂中心卫生院xx年2月22日

第三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关于印发《灵璧县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开发区卫服中心),县直卫生系统有关单位:

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项长期性工作。

按照省市卫生部门xx年卫生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了《灵璧县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请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健全组织,持之以恒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各乡镇要组建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每个乡镇打造3-5人精通综合性业务骨干,以指导村级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常态化管理。

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树立典型,狠抓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健康档案审核员制度,审核员要对所有健康档案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

对不合格的健康档案要一律返工重做。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利用多种形式,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材料、教育处方、家庭服务手册等,加强宣传,使城乡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

各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入本单位信息公开范围,努力提高居民主动参与意识,扩大知晓率。

上述宣传内容由县级三个技术指导机构按《规范》要求提供,也可统一印制和制作。

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特别是村级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服务技能,提供规范服务,更好地开展工作。

疾控、保健、卫监三个技术指导机构,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纳入现有培训计划,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工作。

三、合理分工,突出重点,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和安徽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秘„xx‟411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合理划分乡级和村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范围。

该村级承担的,要全部下沉到村卫生室;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和辅助检查等服务内容要由乡级承担,不能全部推给村级。

原则上,村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5%左右的工作量。

妇幼保健服务和预防接种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主要由县疾控中心具体负责。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

建档对象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重性精神病、0-6岁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为主,重点人群建档比例占60%以上。

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并经常性更新。

四、强化督导,严格绩效考核,及时拨付和规范项目经费使用

县卫生局将继续加大对各乡镇项目进展和质量的考核力度,每年综合性督导考核不少于2次,各服务项目单项督导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

乡镇每年督导考核不少于6次,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安排督导考核。

督导考核要能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有督导结果并定期通报。

各乡镇卫生院也要按照县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拨付挂钩,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按照乡镇卫生院布臵、规定的职能和技术规范开展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

考核工作在每次县完成对乡镇考核并兑付资金后,即开展本乡镇内考核,不得未经考核下拨项目资金,更不准随意截留资金。

五、建立分片包保和落实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要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明确科室职能、责任分解到人,认真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实施、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质量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具体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建立相应组织,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履行职能。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抽一定数量业务人员划片包村,一包到底,长期包保。

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公共卫生项目执行不力的机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并与项目经费挂钩。

对未完成年度任务并经考核结果排列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作公开检讨并通报批评;同时对在项目实施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一:

灵璧县xx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二:

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

附件三:

各乡镇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一览表

灵璧县卫生局

xx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一

灵璧县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卫生厅制定的《xx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根据《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灵璧县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我县自xx年项目启动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工作,促进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1、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70%左右;

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晓率达到80%左右;

3、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45%以上、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65岁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5%以上.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管理;

4、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达到95%以上,重点传染病及时调查和规范处臵率达到100%;

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剂次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一类疫苗接种完成年度任务;

6、妇幼保健工作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系统管理率达到80%以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效率,强化考核、培训、督导、监管,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版),统一规范实施十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在xx年基础上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电子档案累计建档率达70%左右。

其中,xx年度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新建的健康档案建档比例占60%左右。

2、健康档案信息准确,栏目完整,正确率及完整率要达到90%以上,纸质、电子档案符合率100%

3、纸质档案按要求妥善保管,编码完整,便于查找,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一般人群与特殊人群分开存放。

4、纸质、电子档案及时同步更新,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每年随访更新次数不少于国家规定的次数。

(二)健康教育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候诊室、诊室、咨询台等处放臵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每年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录像带、vcd、dvd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教育栏,并及时更新。

4、宣传栏设臵在单位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

5、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6、根据各种卫生日活动主题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乡镇卫生院全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7、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至少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8、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提供门诊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性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三)预防接种

1、实行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

2、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短信、网络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

5、做好疫苗冷链管理和安全管理。

6、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接种及接种前、接种时、接种后相关工作。

7、为适龄儿童按规定及时规范接种Ⅰ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0%。

含麻类疫苗要提前2周预约,接种率达到95%,及时率达到90%。

把一类疫苗查漏补种和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8、发生免疫规划相关疾病流行时,在县疾控中心组织指导下,迅速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关疫苗接种,接种率≥95%。

9、能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协助完成现场调查及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

有条件、有能力的村卫生室由村医负责管理服务;对于无条件、无能力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负责管理服务,同时建立儿童保健册。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填写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婴幼儿健康管理。

0—36月龄共提供9次服务,一月后的体检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

如乡镇无专业医生,可由县妇幼保健所随同产后服务进行管理服务。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

散居儿童的健康体检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由县妇幼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建档管理。

对于在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意见或转诊建议。

5、具体服务指标:

⑴、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70%。

⑵、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访视包括询问、观察、体检、指导;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由卫生院儿保医生访视。

⑶、结合乙肝疫苗第二针接种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⑷、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开展8次随访并体检、评估、指导,时间分别安排在

24、30、36月龄。

在6-8个月龄、18月龄、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在

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⑸、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询问、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口腔和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系统管理率≥70%。

⑹、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衍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体弱儿专案管理率100%。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管理。

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

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县级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交由孕产妇保管手册。

2、孕中晚期管理。

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3、产后管理。

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56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

4、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全程系统管理率80%。

孕前、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

由乡镇级专业责任医生或县妇幼保健所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服务。

5、具体服务指标:

⑴、在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80%。

⑵、进行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和体检。

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⑶、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⑷、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10天内随访转诊结果。

⑸、在孕16~24周、25~27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⑹、通过评估,识别需要产前检查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及时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⑺、在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和指导。

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⑻、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⑼、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院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产前检查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⑽、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产后访视率≥70%以上。

(11)、产后42-56天健康检查。

卫生院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