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1211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某条约有如下内容: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联邦德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故选B项。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沙条约》

2.《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皇帝制D.分封制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无论《秦律》还是万民法都是有统治阶级制定并执行的,故都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故选A;万民法时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形态,没有封建地主阶级,排除B;《秦律》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得等级社会,不可能体现平等的法学理念,排除C;《秦律》制定时秦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秦律》不可能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D。

4.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仅符合前一个条件“千年不变”,但不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

C仅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而D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只有甲午战争战前中国是封建制度千年,战后十年发生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5.下图是英国侵略香港地区示意图,下列与该地图形成有关的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④《改订条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给英国。

故选B。

考点:

近代以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不平等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者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大意为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时征收较高的关税,而美国产品进入中国时关税较低或不交关税。

因此D符合题意;A项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项是在甲午战后,且题干强调的是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C项无法体现出题干中关税不等的信息。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协定关税及其危害

7.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显然指的是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关的军事路线图。

所以,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只能是“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ACD与井冈山这一关键词不符。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名师点睛】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每一个材料。

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

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涩难懂,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例如本题的“井冈山”就是核心词,而这些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钥匙。

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所以说抓住核心词就是做历史试题的关键所在。

8.《申报》报道说:

“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

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

……此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平型关战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本月八日晨一时”,“宛平县搜查”,“日军……开炮”等,可以得出此事件为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故正确答案B。

A.九一八事变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东北沈阳;C.八一三事变为1937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威胁南京;D平型关大捷为国共两党在二战中的合作所取得的大捷。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

9.《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

“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

”“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

”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C.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和完善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德国皇帝个人的性格对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专制色彩浓厚,君主立宪制还是很不完善。

故选C。

A项是对材料的现象的反映;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虽然君主权力很大,但是已经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了。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

10.亚里士多德说:

“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

”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

A.“四百人会议”

B.“陶片放逐法”

C.十将军委员会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伯利克里时期,为确保所有公民都积极参与政治,推行津贴制度,即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故D项正确;A项第四等级被排除在外,B、C项都只是涉及部分公民,故A、B、C项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1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左图是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右图是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只适合美国,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相同,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威只适合德国,但是两个图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治权力结构

【名师点睛】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12.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王”也具有“天下共主”的权力,只不过与“皇帝”相比,“王”的权力不够集中,但这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而是一种表象,由“王”到“皇帝”的转变,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A、B、C三项为相同点,D为本质不同。

故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名师点睛】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①君主专制:

是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②中央集权:

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纵观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和相权的弱化是一个基本趋势,直至最终消亡。

13.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刊物上登载的一幅《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

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

“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

”此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李鸿章因中国被瓜分完而感“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文字及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01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C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是为了贷款”,属于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

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4.美国记者斯诺说: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开展游击战争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发动三大战役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民主革命,材料中叙述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以知道“伟人传奇”是指二万五千里长征,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15.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

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

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捍卫统一,平定内乱符合美国,美国南北战争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A。

政局稳定,和平斗争符合英国,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一不流血的政变结束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政局稳定,排除B。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但是此后政局长期动荡,共和道路艰难曲折,故选C。

社会改革,王朝战争符合德国,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名师点睛】法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

(2)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16.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

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所以①错误;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所以B.②③正确。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

17.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主要有()

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④旅顺大屠杀是甲午战争时期的实情,所以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①②③均是符合事实的,此类试题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18.2010年5月11日,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

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B.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

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在英国,若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可以辞职并解散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并重新进行选举,故D项结论不符合史实。

A、B、C三项结论均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

【名师点睛】1688年光荣革命使得英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出现使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完善。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

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

这种认识()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依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可知,B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依据“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可知这是对当时中国的国情的错误理解,故A错误,因此也就不可能催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故C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应该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可材料的信息是坚持城市中心论,故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故选D

20.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用排除法最佳,不能说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如广大人民和资产阶级仍需要民主权利,故A错误;德国1871年宪法毕竟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B错误;法国是为了平息君主派而非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故C项错误;德国主要是从统一的角度,法国是从君主复辟的酵素,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

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的扩展·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

【名师点睛】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相同点:

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不同点: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世袭

议会选举

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

政府与议会关系

政府不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皇帝

议会

21.“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表明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2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说明国民党是民主革命政党,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功绩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其原因在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A符合题意;BC均与史实不符;D不是材料评价的原因。

23.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

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

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

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24.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

“(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陈独秀意在()

A.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

B.明确五四运动的目标

C.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

D.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题中陈独秀在文章中说“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民族自卫的精神”,显然是站在全民族的整体角度阐述思想的,故C项符合题意。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拒绝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都不符合题意,D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25.《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这是古罗马法的核心内容,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而且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较为含糊。

不够具体,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明显与题意相悖,体现不出政治民主,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易错警示】关于对《十二铜表法》的灵活掌握。

把握到以下几个方面:

1.《十二铜表法》只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而不是成文法成熟的标志;2.《十二铜表法》在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平民的权益;3.《十二铜表法》诞生后,不代表自此之后罗马就没有了习惯法。

26.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就是()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指方向,即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27.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人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

该组织内,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种设想属于()

A.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可以推断出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从“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和“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可知是空想社会主义,所以本题答案选C,A和B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潮,不可能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

28.《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当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