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59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docx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2018年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18nmB.18mmC.18cmD.18dm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109mmB.10.90cmC.0.109mD.1.09dm

3.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4.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

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3.805cmB.3.81cmC.3.83cmD.3.80cm

5.铅笔的长度是16.34c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dmB.cmC.mmD.μm

6.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可以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

C.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D.如图所示的时间是1分41秒

7.如图所示,四个相似的计时器,成功记录下短跑时间的是(  )

A.B.

C.D.

8.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9.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B.路边的树林

C.小孩的座位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1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B.7m/sC.3.5m/sD.2.5m/s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3.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4.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的中点。

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VBCD.VAB

15.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时速度为V1,通过后s时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V2)B.(V1+V2)C.D.

16.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7.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由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A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BC段的平均速度VBC(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8.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19.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______,合计______s.

20.低碳出行,共享单车带来快捷与便利.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水平路面上骑行共享单车时的情景,他用力蹬脚踏板后,车子加速前进,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______发生改变;加速后,单车的惯性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以他骑行的共享单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

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

1,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三、计算题

22.火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通过甲、乙两桥.通过1.4km的甲桥用时24s,通过2.8km的乙桥用时44s,

(1)列车通过甲桥的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乙桥的时间为多少s?

23.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车内某乘客坐在位置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L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t1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t2.

24.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36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7200m.从家出发骑车到书店用时10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2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24min到达学校.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B3.D4.B5.C6.D7.C

8.A9.C10.B11.A12.D13.C14.D

15.D16.D

17.0.02;<  

18.1.20  

19.3min10s;190  

20.运动状态;不变;静止  

21.1:

1  

22.解:

(1)火车过桥时,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v甲=v乙

列车通过甲桥的速度:

v甲== …①

列车通过乙桥的速度:

v乙== …②

综合①②解得:

v甲=v乙=70m/s,L=280m;

(2)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乙桥的时间为:

t===40s.

答:

(1)列车通过甲桥的速度是70m/s;

(2)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乙桥的时间为40s.  

23.解:

(1)根据v=可得隧道的长度:

L=vt=30m/s×60s=1800m;

(2)火车全部在隧道运行时通过的路程:

s1=L隧道-L火车=1800m-600m=1200m,

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t1===40s;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的路程

s2=L隧道+L火车=1800m+600m=24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t2===80s.

答:

(1)隧道的长度L为1800m;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t1为40s;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t2为80s.  

24.解:

(1)家到书店的时间t1=10min=600s,路程s1=3600m,

平均速度v1===6m/s;

(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3600m+7200m=10800m,

运动时间t=10min+2min+24min=36min=36×60s=2160s,

平均速度v===5m/s.

答: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解析】

1.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180mm=1.8×108nm左右.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解: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A、109mm=10.9cm,准确到1cm,故A错误;

B、10.90cm=109.0mm,准确到1mm,故B正确;

C、0.109m=10.9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故C错误;

D、1.09dm=10.9cm,准确到1cm,故D错误.

故选B.

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

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解:

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

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D.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4.解: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3.81cm.

故选B.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5.解:

由测量结果16.34cm可知,其精确值为16.3cm,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则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则其分度值为1mm.

故选C.

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其倒数第二位的单位则是其分度值的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中,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其最后一位是估读值,据此可判断其刻度尺的分度值

6.解: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不能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否则会腐蚀天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