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657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

学校2017春五年级下册先学后导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内容安排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也能砸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话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化成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好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分析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吧简单图形旋转90°;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图案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过程、想象、推理和分析的想象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进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张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准备教具:

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六、授课时数:

3课时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课题

轴对称

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李瑞江

上课时间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相互展示。

学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轴对称图形》。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主解标: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P2-3页的例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1.欣赏教材第2页主题图,我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写下来:

2.生活中,有许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

3.教材第3页上面的六幅图形都是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有条。

我能把它们的对称轴都画出来。

4.我的小问题:

四、合作解标

(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

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

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

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我的想法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

(1)找出所给图形的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点。

(4)按所给图形的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5.试试身手:

第4页“做一做”。

五、过关达标

1.我能圈出下面是轴对称的汉字或字母。

OR中M巨小卜UF吕

2.我能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对称轴,在里填出共有几条对称轴。

条条条条

3.我能画出下面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4.小组交流:

第8页第2题。

5.我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教材第8页第1题)。

六.小结画图的方法:

(1)找关键点

(2)数格

(3)描对称点

(4)连线

轴对称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

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七、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八、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九、板书设计

关键点,选关键,

点轴距离数格算。

细心找准对称点,

有序连点图形线。

十、课后反思

 

 

课题

旋转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相互展示。

学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

你们玩过风车吗?

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现象?

(生:

旋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旋转》。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解标: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吧。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3、例4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看例3,思考: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2、看例4,思考:

怎样画旋转后的图形?

1.生活中,我们常见的

等都属于旋转现象,等是平移现象。

2.我知道钟表上的指针是按时针方向旋转,每旋转一个大格角度是度。

,是按时针方向旋转。

3.认真观察课本第5页钟面后。

(1)我能准确填写。

(2)我知道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

、三方面去说明。

4.我的小问题:

四、合作解标

(一)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观察课本5页风车的旋转过程,想一想,写下来:

(1)风车是按方向转动的。

(2)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

(3)风车旋转中,每个三角形有何变化?

2.合作讨论:

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每个三角形在旋转中有什么变化?

我的想法:

3.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1)图形旋转后,、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变了。

(2)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对应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

(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1.自主画图。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3.师生总结。

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最后。

4.试试身手。

课本第6页第1、2题。

六、练1.我会填。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和(),只改变图形的()。

(2)经过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和()不发生变化。

(3)电梯升降是()现象。

汽车行驶中,车轮的运动属()现象。

2.我能画出三角形AOB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A

B

O

 

3.我能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6题,并愿意与同学分享。

七、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小结:

(1)旋转的三要素:

点、方向、角度。

(2)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3)总结方法:

图形旋转位置变,

形状大小如从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

对应角度永不变。

拓展练习:

选择

(1)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的是()

A、踢毽子B、玩碰碰车C、荡秋千D、捉迷藏

(2)从3时15分到3时45分这段时间里,钟表的分针()

A、旋转了120度B、旋转了180度C、旋转了30度D、旋转了360度

(3)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的是()

A、正在工作中的电扇叶片B、行驶中的汽车的车轮C、扔出去的铅球D、放飞的风筝

七、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八、板书设计

点:

旋转中心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角度

巧记:

图形旋转位置变,形状大小如从前,对应点线随图转,对应角度永不变。

八.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李瑞江

上课时间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变换创造出来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运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

重难点

会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有精美图案的课件、方格纸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欣赏图形变换创造出来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运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解标: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P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问题?

1.利用()、()和(),能够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我们已经学过了、和三种图形的变换方式。

2.欣赏课本第7页四幅图案。

(1)我的感受:

(2)上面四幅图中,第幅图的图案是由图形平移得到的,第幅图的图案是由图形旋转得到的。

第幅图是对称的。

3.我能收集或绘制类似的精美图案。

4.我的小问题:

四、合作解标

(一)艺术鉴赏,考眼力

1.自主欣赏图片,发现图案中的奥秘。

2.组内交流。

我发现: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提供图片)

4.自主分析图案的变化。

根据观察,我发现:

5.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6.共同小结。

7.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第3题。

小组交流。

通过观察,我发现:

(1)

(2)

(二)创意展示,考能力

1.自主策划。

我的想法:

把图形,经过变化得出最美的图案。

2.独立创作。

3.展示交流。

我的创作过程:

4.评出最佳作品和优秀“设计师”。

五、练习达标

1.设计我最棒(第9页第4题)。

(1)自主设计。

我的想法:

(2)展示作品。

我是这样画的:

2.我会剪(第9页第5题)。

六、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七、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八、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学习与巩固》配套习题

九、板书设计

(1)确定设计内容。

(2)确定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3)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十、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二、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

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

逐步培养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

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五、课时安排:

7课时

 

江滨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数学教案

2016年3月

课题

因数与倍数

(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现代化

教学

课件PPT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5分

 

10分

 

5分

 

5分

 

3分

 

12分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解标: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2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P12-14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

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算式0.7×6=4.2中的0.7和6都叫,4.2叫做。

2.认真阅读课本第12页,我又有了新的收获。

(1)在算式2×6=12中,我们说是的因数,也是的因数;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2)从算式3×4=12中,和是的因数,和是

的倍数。

(3)除了2、3、4、6是12的因数外,也是12的因数。

3.阅读课本第13页后,我发现:

4.我的小问题:

二、检查自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解标

1.小组讨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

思考:

(1)18的因数有、、、、、,共有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它的因数的个数是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

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四、练习达标

1.填空我最棒。

(1)根据3×9=27,我们说和是的因数,是和

的倍数。

(2)15的因数有、、、。

(3)13的因数共有个,最大因数是,最小因数是。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2.我是小法官。

(1)在14=2×7中,2和7是因数,14是倍数。

()

(2)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比这个数小。

()

(3)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

3.选一选,填一填(第15页第2题)。

五、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江滨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数学教案

年月

课题

因数和倍数

(2)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课前准备

教案、多媒体

现代化

教学

课件PPT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2分

 

5分

 

5分

 

4分

 

2分

 

3分

 

6分

 

5分

 

2分

 

6分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3.自学解标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2.因为72÷8=9,所以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3.24的因数有。

最大的因数是,最小因数是。

4.从3×2=6、3×3=9、3×4=12中,我发现6、9、12都是3的。

还有等数也是3的倍数。

5.我的小问题:

四、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

2.质疑探讨。

五、合作解标

1.自学课本第14页例2。

思考:

(1)2的倍数有

(2)2的最小倍数是,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3)也可以这样表示:

2的倍数

1,2,

,,

2.组内交流并讨论:

(1)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

其他同学的想法:

(2)2的倍数为什么找不完?

3.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4.梳理总结。

5.试试身手(第14页“做一做”)。

六.练习达标

1.猜一猜,填一填。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这个数是。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4)一个数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它还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是。

(5)一个自然数比20小,它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这个自然数是。

2.我是小法官

(1)一个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4)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5)57是3的倍数。

()

(6)12的倍数只有24、36、48。

()

(7)1是1,2,3,…的因数。

()

3.找朋友(课本第15页第3题)。

4.写出各数的因数或倍数(第15页第4题)。

五、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