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586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岳麓版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从容说课

从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

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

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

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

从2800多年前推到4000多年前。

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

这一工程被称为“中国的哥德巴赫猜想”。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研究和学习没有结束,而是得到了证明,众多的考古资料证明夏朝已形成国家政治制度,但还保留氏族公社的特点;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对于这一阶段的内容,可以用图示法来讲解、展示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上图。

教学重点

1.内外服制度。

商朝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它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这就是所谓内外服制度。

2.分封制。

周灭商以后,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所谓的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宗法制。

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

这样,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上起周王下至庶民的等级制度,有利于周王朝统治的巩固。

教学难点

1.附属国联盟制度和内外服制度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在初中时期对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只是泛泛的了解,并不深入,教材的介绍又比较简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应该尽量地对这一内容讲精讲透,多列举一些简单易懂的材料给学生。

2.宗法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对于这个内容,学生从来都没有过太多的接触,所以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困难。

而且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理解好了宗法制的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内容。

才能更好地掌握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不同之处。

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到夏商奴隶制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再到周的分封制度这个转变过程。

教具准备

精心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从网络上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图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重点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突破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难点。

3.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和点评诱导。

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分组讨论:

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做好发言准备。

2.分阶段解决问题,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大家进入高中的第一堂历史课。

从这节课开始,到高一结束,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中国以及世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教材导读部分的内容,思考我们手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类历史哪一方面的内容?

是讲述人类历史政治史的内容。

大家知道什么是政治吗?

政治与哪些因素关系密切?

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政治的某些特征)

政治史是与国家的出现紧密相连的。

所谓的政治,就是在国家产生以后,为了保障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保障统治集团)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而出现的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的各种活动。

由此可见,国家的产生是政治史的开端。

同学们,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出国家的基本特征:

有国家机构、国家领导人、军队、法庭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生活在怎么样的社会中。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生活在氏族之中,就是我们知道的原始氏族社会。

所谓的氏族,就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结构单位。

人们根据血缘关系的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氏族之中,共同生产劳动,共同生活。

国家就是由氏族发展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一个氏族往往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所以,几个部落就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由部落的力量来抵抗自然,改造自然。

但是,有时部落的力量也无法做到一些事情,例如面对大洪水时,以一个部落的力量是无法治理水患的。

于是,部落之间又进行联合,这样,部落联盟产生了。

部落联盟产生以后,各个部落推举联盟中有才干的人充当首领,领导人民进行公共事务的建设或者对外进行战争。

在这样的过程中,首领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并且一部分首领利用这种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阶级压迫,而国家就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和工具。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的概念。

国家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就是在社会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另一个阶级进行专政的工具,主要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组成。

而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而进行的政权设置就是国家的政治制度。

我们本册书就是学习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

请同学们看教材目录,找一下教材内容编写的规律。

总的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同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先讲述中国的政治制度,然后讲述外国的政治制度,既保持中国政治史和外国政治史的相对独立性,又兼顾立足中国,进而放眼世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端是夏朝的建立。

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页,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

公共权力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

它有什么特点?

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虽然夏王朝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但是这个政权是不完备的,它还有许多氏族社会的特点。

什么是公共权力?

谁能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评述学生回答的某些特征)国家是在氏族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它与旧的氏族组织的不同在于:

第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不是如氏族公社那样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原始制度;第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权力是为适应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服务的。

恩格斯曾谈到过这种权力的来源。

他指出:

“在每个这样的公社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却不能由个别成员来担当,如:

解决争端;制止个别越权;监督用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执行宗教职能。

这样的职位,在任何时候的原始公社中……还可以看到的。

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权力,这就是国家权力的萌芽。

”所以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真正完备的国家是商朝。

首先,请同学们回答夏商的朝代更替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商首领成汤灭夏,商朝建立。

板 书:

2.商:

内外服制度

(1)附属国联盟

(2)内外服制度

(3)垄断神权

商朝建立以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制度。

附属国联盟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所谓的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而商王朝中,商部族就是最有实力的部落集团。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什么是内外服制度呢?

商王是如何通过内服、外服进行统治的?

这一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也是商王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是商王的统治根本。

外服是商部族以外的附属国,这些附属国或者是依附于商部族的,或者是被商部族征服的,他们的首领(即邦伯)要听命于商王。

由此,商王控制了附属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这样,通过内服官员的设置,商王控制了自己的统治区域,通过外服,商王控制了各个附属国,形成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除了内外服制度以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那就是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

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

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板 书: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但是,商朝的附属国联盟形式的内外服制度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控制有限,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正是由于这样的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周灭商后,建立了以周部落为中心的统治。

周朝建立后,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进行统治呢?

是否仍实行内外服制度呢?

周初,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板 书:

2.封邦建国

那什么是分封制呢?

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相比,哪些作用得到了加强?

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课件显示分封示意图: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分封,就是帝王分地以封诸侯,它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

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的驻地往往就是一个最大的区域,它能够保持对其他封国的军事优势。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和人口等。

同时被分封的还有在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功臣以及一些古老的附属国和前代的贵族,例如商的贵族等。

分封制的作用是:

通过分封,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分封,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的最大区别是王对国家的统治更有效了。

具体地说就是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王和附属国的关系更密切了,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因此得到了加强。

 板 书:

三、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除了利用分封制巩固统治以外,周朝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度?

它为什么能够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你是怎样理解的?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方法,就是大宗和小宗的划分。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宗法制的主要关系。

那么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什么是大宗和小宗?

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宗法制示意图:

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

小宗则是相对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最后的内容和小字方框里的介绍后思考:

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什么制度?

各种礼乐制度。

它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自夏朝开始出现了等级差别,出现了国家。

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夏商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制度。

夏商两朝建立了附属国联盟形式的内外服制度。

西周修改了这一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且制定了维护这种制度的礼乐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行,使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广大的劳动人民则成为王的臣民,并且延续了几千年之久。

此后,为了继续统治和压榨劳动人民,统治者们不断地修改着自己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板书设计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

公共权力

2.商:

内外服制度

(1)附属国联盟

(2)内外服制度

(3)垄断神权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2.封邦建国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活动与探究

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问题:

如果你是商王或周王,你会如何治理你的国家?

2.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政治制度史的相关内容,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等内容。

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隶属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自我测评

1.商朝附属国与西周诸侯国的不同点:

第一,商朝外服附属国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新兴封国已开始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新兴封国人口构成复杂,由周人、土著、外迁殷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

第二,商朝是以商部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但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第三,西周的大部分封国处于宗法的网络之中,而商代的附属国则不具备。

按照宗法关系,周王可以约束同姓的贵族成员;同时,同姓贵族分享着大小不同的权力,并最终垄断了各级政权。

宗法关系赋予周王特殊的地位,在政治上,他是最高的统治者与天下共主;在宗法关系中,他又是大宗。

根据同姓不婚的原则,王族又与异姓诸侯互为婚姻,政治关系渗透到各种血缘关系中,周王的权威得到极大的加强。

2.①大宗:

西周宗法制规定,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为称宗子。

凡是嫡长子承认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

②小宗: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③内服。

④外服见教材第2页。

3.可举教材第4页“周礼”关于饮食之礼规定的例子。

活动建议

“执”的甲骨文形状像一人戴手梏,“圉”像戴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说明商周已有监狱;“王”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的俯首顺目;“劓”像用刀割鼻子,“刖”像用锯割断人足,这两个字反映了商周时期有残损人肢体的刑罚;“巫”的字形说明商周时期祭祀、占卜活动的频繁。

备课资料

1.礼文化与礼治

当同宗不能通婚、男女有别、父父、子子、夫妇等伦理上升为一种意识认同时,就成了礼文化;当礼文化上升为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时,就成了礼制;当礼制强化为宗天下的社会管理(政治)时,就成了礼治。

宗法制和礼文化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兄弟。

礼文化是以伦理为基础的文化,宗法制也是以伦理为基础,伦理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

礼治是礼文化作为宗法制政治制度指导思想的产物,即以规范化的礼制和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管理社会。

礼治的内容我们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

礼制和礼仪。

礼制是内容,礼仪是表现形式。

通过礼仪,我们可以描绘古人生活的画图:

通过礼,他们区别于动物,开始了文明,男女有别;通过婚姻,他们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在社会群体(国)内部礼尚往来,亲近友善,饮酒,游戏强身和生产练习;在社会群体(国)与社会群体(国)之间,互访、宴请、觐见,和平共处;他们对死去的亲人怀念、崇敬、祭祀。

2.姓与氏

原始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原始部落自然就是氏族部落。

那么,部落与部落之间如何区分呢?

这就是“姓”,不同的“姓”代表不同的部落。

随着部落内人口的增加,子孙繁衍,弟兄又各自繁衍着自己的后代,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

部落内部这些不同的后代之间又如何区分呢?

这就是“氏”,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

“上古有姓有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在宗法制文化中,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标识。

相传5000多年前,东方部族的首领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

姓,最初是自己取的,稍后的姓则多数是赐予的。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晋语》)。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惟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国语·晋语》)。

”随着人口的增加,时代的久远,后代与祖先的普系越来越远,得姓者越来越多。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就都能有姓了(王力《古代汉语》P914)。

”有的以受封邑名为姓,有的以居住地名为姓,有的以从事职业为姓,有的以祖先谥号为姓。

以后,姓氏合一。

3.宗法制与集体主义

由于宗法制是分封管理,因此,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遭到处罚。

因为宗法制有强烈的宗族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集体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本位主义的集体主义因素,这种管理在今天看来是最没有人权的。

今天,个人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个人的存在与集体的存在是有区别的,“一人做事一人当”。

但是在当时,一族就是一个社会单元,这个单元是以集体主义为社会管理基本原则的政治单元。

大宗对小宗的管理,受交通、通信的限制,鞭长莫及,它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族长负责制”。

一族要求独立或者造反,都具有“家庭犯罪”的特征。

因此,重罪,“族也”!

这是受管理手段和管理条件的限制。

连坐制度的渊源大概于此。

中国关于连坐制度的案例太多了,与宗法制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