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463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36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开课学期:

2013——2014学年度第一个学期

适用专业:

2011级小学教育音乐、美术班;2012级小学教育音乐、美术班;2012级小学教育蒙、汉班。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让学生努力成长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视野开阔,胸襟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教学原则、方法、措施

本课程以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按照近代中国的两个主线,国家独立、民主富强,揭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只有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发展的唯一道路。

教学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穿插合适的影片;课堂讨论、写小论文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周

内容

周课时

第1周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学时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4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5、6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

7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8、9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10、11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4

12、13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

14、15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16、17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18

考试

2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周: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

通过本周的教学,要使学生们了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的衰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动,推翻资本-帝国主义的统治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

教学重点难点: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这周的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本周教学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后作业:

预习下周学习的内容,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

帮助生了解外国列强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近代中国人又是如何反抗外来入侵及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国人为改变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曾进行多次斗争,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本周教学重点;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本周教学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对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课后作业:

预习下周的内容找出面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第三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教学重点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

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

3、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评价及其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课后作业: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在学习西方上有何异同点?

第四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

学生应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充分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了解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正确认识其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重点)

2、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重点)

4、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课后思考: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第五周: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了解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阐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讲清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说明必须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挣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是本周教学的难点;两个中国之命运是本周教学的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后作业:

阅读文献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

第六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的:

学生应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和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课后作业: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阶段考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选一个写读文献笔记。

第七周: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努力,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2、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课后作业: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如何看待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第八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

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学习先辈不畏强敌的精神。

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认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同时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和局面。

教学重点难点:

1.日本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

2.国共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战争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面性抗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

1、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怎样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第九周: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

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从而让学生学习先辈不畏强敌的精神、要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局面。

教学重点难点:

1、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重点、难点)

2、中国人民赢得反对侵略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

(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后作业:

1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十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讲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面临的全面危机。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重点)

2、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课后作业: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十一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民主党派形成、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史的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及其优越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重点、难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阶段考核:

单元测试(2道分析题)30分。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6)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通过第三节讲授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重点、难点)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重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私营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课后作业:

阅读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平时考核作业: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十四周: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果。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共八大前后提出的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2)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其科学评价。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十五周: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重点)

2、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曲折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课后作业:

1、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六周: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目的:

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重点)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第十七周: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目的:

了解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及两种创新的关系。

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3)十二大至十六大的主题思想与主要内容。

(重点)

(4)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成就。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同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课后作业: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第十八周:

考试AB卷开卷考试,标准答案。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结课考试组成。

平时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

到课情况及作业;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第七周阅读文献、第十一周做单元测试题;结课考试占总成绩的40%,第十八周以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

六、参考资料

1.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朱志敏主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沙建孙、李捷、龚书铎主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胡绳: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