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34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docx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复习及分类例题练习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

(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公式②

(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基本公式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封闭曲线上植树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

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

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

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

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

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基本公式

1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盈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2当两次都有余数;盈盈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3当两次都不足;亏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

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

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

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

一年有366天;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

一年有365天.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8.平均数

基本公式基本算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基准数法:

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用基本公式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9.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

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

首项:

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

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

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

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

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公式:

通项公式:

an=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

sn,=(a1+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

n=(an+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

d=(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0.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

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

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

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1.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整除:

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二、整除判断方法:

1.能被2、5整除:

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

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

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

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2.巧填算符

巧用“0”和“1”:

相减则为0,相除则为1;

1.相同数字:

倍数关系:

先加然后再除;

2.凑数法:

”曹冲称大象”,先找跟大象最接近的石头.

3.逆推法

13.速算与巧算

①.×5,×25,×125见到它们,我就非常想念2,4,8;

②.×9,×99,×999变型:

×(10-1),×(100-1),×(1000-1)

③.×11: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④.×101,×10101,×1001001001:

钉卡片大法;

乘法中的速算: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乘法性质①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a-b)×c=a×c-b×c

②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商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先与商里的被除数相乘,再除以商里的除数;或用这个数先除以商里除数,再与商里的被除数相乘.a×(b÷c)=a×b÷c=a÷c×b

除法中的速算:

(1)两个数或几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可以先用积里的任何一个因数除以这个数,所得的商再与其他因数相乘.(a×b×c)÷m=a÷m×b×c=a×(b÷m)×c=a×b×(c÷m)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积里面的各个因数a÷(b×c)=a÷b÷c

(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商里的被除数,再乘以商里的除数;或者用这个数乘以商里的除数,再除以商里的被除数a÷(b÷C)=a÷b×c=a×c÷b

(4)两个或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把和里的各个数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它们的商相加

(a+b+c)÷m=a÷m+b÷m+c÷m

(5)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被减数,减数分别处以这个数,再把所得的商进行相减

(a-b)÷c=a÷c-b÷c

(6)商不变的性质: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a÷b=c(a×m)÷(b×m)=c

(a÷m)÷(b÷m)=c(m≠0)

(7)乘除法混合运算的交换性质:

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乘数,除数的位置,结果不变a×b÷c=a÷c×b=b÷c×a

14.角度的认识

基本概念:

1.直角:

(90,平角(180,周角(360),锐角,钝角

2.互余:

两个角相加等于9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是互余的.

3.互补:

两个角相加等于180.内角,外角相加等于180,是互补的.

4.对顶角相等

基本公式:

n边形:

内角和=(n-2)×180;外角和=360内角+外角=180

正多边形:

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外角都相等;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解答题目时,最常使用的就是外角和!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分析:

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0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

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

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

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分析:

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

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

(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三年级奥数题:

和差倍数问题

(二)

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分析:

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因此,减数与差的和=120/2=60.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小数=和/(倍数+1)

  解:

减数与差的和=120/2=60,差=60/(3+1)=15.

  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