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298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1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农业发展.docx

珠海市农业发展

 

珠海市农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编制单位:

珠海市农业局

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珠海市林业局

编制日期:

2005年11月

前言4

第一章“十五”时期回顾与总结7

1.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8

1.2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及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8

1.3畜牧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9

1.4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10

1.5海洋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0

1.6农村经营管理成效显著11

1.7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12

1.8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13

1.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基本建立14

1.10林业建设成效显著14

第二章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15

2.1农业发展现状15

2.2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6

2.2.1优势16

2.2.2劣势19

2.2.3机会点19

2.2.4威胁21

第三章“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22

3.1指导思想22

3.2规划原则23

3.3发展总体思路24

3.4发展目标24

3.4.1总体目标24

3.4.2具体目标25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28

4.1产业调整方向及思路28

4.2农业30

4.2.1种植业30

4.2.2畜牧业33

4.3海洋渔业及淡水养殖业34

4.3.1海洋渔业34

4.3.2淡水养殖业39

4.4林业41

第五章保障体系建设规划46

5.1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46

5.2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体系47

5.3农业机械化体系48

5.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49

5.5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50

5.6海洋综合保障体系51

5.7森林综合保护体系53

第六章“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56

6.1重点建设项目规划56

6.2资金筹措58

第七章主要措施和建议59

7.1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9

7.2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0

7.3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61

7.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62

7.5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3

7.6增加投入,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63

前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我国的“十一五”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005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回顾总结了广东“十五”期间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提出要切实做到六个“必须加快”: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和体制创新;必须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建设绿色广东;必须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4年2月,我市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

会上强调今后五年全市要坚持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工业西进、城市西拓”,实现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四个新突破”,努力把珠海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5年10月,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安全支撑体系、发展创新体系这“五大体系”;同时要加快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市于2004年8月出台《关于印发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2004]85号》。

《通知》提出了珠海市“十一五”规划编制方案。

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市“十一五”期间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编制我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依据。

“十一五”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加速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将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不强;农业虽然有一定特色,但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水平偏低,设施及手段落后等等。

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正朝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方向迈进。

如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是我市农业发展必须思考的紧迫性的问题。

为了应对挑战,促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推动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本规划。

《规划》在回顾总结我市“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市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提出构建我市“三大主导产业、七大保障体系、三十三项重点项目”的农业“十一五”发展框架,着重“六重点”的发展思路。

规划依据

[1]珠海市人民政府文件[2004]85号.关于印发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2004.8

[2]珠海市农业局.珠海农业调研汇编(2000-2001).2002.8

[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

[4]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

[5]农业部.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6]珠海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

[7]珠海各区农业局、主要农业企业资料等.

[8]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珠江三角洲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研究论文集.2003.12

[9]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建设.2002.3

[10]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珠字〔2005〕7号)

第一章“十五”时期回顾与总结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农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飞跃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时期。

“十五”计划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坚持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提出重点发展“渔、牧、果、菜、花”五大产业战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进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确立以出口型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兼顾优质水果、蔬菜、畜牧业生产的产业格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图1-1珠海市农业总产值增长趋势

经过几年调整和优化,全市农业生产中渔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步增长。

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1.50亿元(现价),比2000年(下同)增长26.9%,年均增6.7%。

其中,种植业产值5.44亿元,减少20.3%;渔业产值20.08亿元,增长7.4%。

图1-22004年珠海市农业产业结构组成

1.2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及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我市种植业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至200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64万亩,比2000年(下同)减少18.43万亩。

其中:

粮食播种面积14.95万亩,减少8.16万亩;水果面积8.40万亩,增加0.69万亩,其中香(大)蕉成为水果生产新亮点,面积增加1.36万亩,增长57.38%。

其他经济作物面积大量减少。

其中:

甘蔗种植面积7.29万亩,减少5.4万亩,减少42.55%。

图1-32004年珠海市种植业种植结构

蔬菜生产向基地化和安全、优质方向发展;水果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金果达”荔枝、“白藤湖”西芹,“鹤洲北”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表1-12004年珠海市种植业发展情况表

作物

粮食

蔬菜(复种)

水果种植

甘蔗

荔枝

龙眼

香蕉

其他

种植面积(万亩)

14.95

8.95

3.85

0.43

3.7

0.52

7.29

产量(万吨)

5.51

13.36

0.4

0.041

6.5

-

50.73

1.3畜牧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作为农业三大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十五”期间,我市一直坚持“积极发展生猪,稳定发展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动物,突出发展奶品生产”的战略思想,推广三元杂瘦肉型猪、改良型优质肉鸡、良种鸭、良种鸽等集约化养殖。

畜牧养殖向集约化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生猪年饲养量约50万头,三鸟饲养量增400.83万只,比“九五”期间增加89.24%,年均递增17.29%。

2004年全市奶牛存栏数3411头,奶产量达1万吨,年均增长8%。

1.4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

“十五”期间,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成为保证我市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柱产业。

渔业生产在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加工流通业。

2004年水产品总产量15.37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品达13.89万吨,水产养殖业成为渔业支柱产业。

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海鲈、罗非鱼等产品规模化发展,成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

此外,全市水产品加工产值由2000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643万元,年均增幅达59.2%,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取得新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出口企业日益增多,水产品附加值及出口贸易额增势明显,南美白对虾、海鲈、青蟹等特色品种已远销欧美发达国家及港澳地区。

1.5海洋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市东部以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主体,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了以渔业、旅游和中转仓储为特色的海岛经济新格局;西部以临港工业区为龙头,形成了以港口经济区为核心的海洋运输走廊,构成了我市初具规模的海洋经济,发展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加快了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

2004年,海洋渔业产值达6.07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营运收入达11.1亿元,滨海旅游收入103.72亿元,滨海电力收入达63.06亿元,为“十一五”时期海洋经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1.6农村经营管理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我市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农村财务管理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按照省政府关于2001年珠三角率先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的要求,我市对12个村进行了财务电算化试点。

从2002年开始,全市开始实行了村账镇代管工作;全市农村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实施近三年来效果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农民负担得到切实减轻

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后,全市农民负担总额由改革前的3992万元减少到885万元,农民减负3107万元,人均负担由145元降至32元,人均减负113元,减负比例达78%。

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农民每年再次减负885万元,人均减负32元;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较,农民年人均共计减负145元,农民负担彻底减轻。

提前五年免征农业税,等于农民每年增收885万元,平均每个农民减负增收31元。

“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减负工作成绩显著,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定三年不变,不发生恶性案件和人均负担不超上年,人均收入5%”要求。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开展顺利,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还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

目前已有金湾区南水青蟹生产流通协会、斗门区白蕉镇海源水产养殖协会等6个协会批准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

1.7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十五”期间,随着农业科技不断更新发展,我市传统农业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建立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品健康养殖、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制定和修订农业标准20多个,打造了“南水蟹”、“横琴蚝”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妃子笑”荔技、西芹的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等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培训农民10000人次,4286多人获得绿色证书,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在研究、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十五”期间,市财政共投放农机补贴资金300多万元,农业机械特别是水产增养设备得到更新,工厂化育苗、机耕机收水平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居全省前列,畜牧场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消耗,初步形成农机社会化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1.8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十五”期间,我市把传统农业生产与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使科研与生产、科研与旅游、科研与产业化、科研与教育相结合,促进现代化农业园区不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我市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市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迅速。

目前,我市发展较快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有农科奇观和广东省(珠海)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农科奇观占地2000亩,是一个以农业生物工程、温室无土栽培、组织培养、基因等高科技为主要手段,集农业科研、生产、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培训、开发、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被评为“全国三高农业和观光示范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广东省(珠海)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1999年省政府确定建设的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

五年来共投资11664万元,已建成了集规模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科普教育、农产品、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区。

2004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验收通过,达到了“五高六化”的标准。

1.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基本建立

由于公众关注、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稳步发展,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珠海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和设施建设。

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平台,各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为支点,农贸批发市场、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延伸的三级监督检验网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依法开展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和检测监督工作。

“十五”期间,经相关部门认证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省农业名牌的产品2个。

另外还加大对农业投入品、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兽药残留等药物残留抽检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力度。

1.10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发展和建设十分重视,先后编制了《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珠海市城市林业规划》,作出《关于实施“生态家园”十年植树绿化工程的决定》,《决定》提出用10年的时间,提高我市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在城市中”的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林业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市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珠海十年植树绿化工程,狠抓重点生态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巩固和发展了造林绿化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五”期间,我市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森林覆盖率29.40%,林木绿化率为30.20%;同时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全面启动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以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章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2.1农业发展现状

我市目前已形成以特色水产养殖为主导,包括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区域特色农业。

全市已初步形成优质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的农业生产格局。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我市提出建设“一条鱼、一棵菜、一杯奶”农业的“三个一”工程,把品质调优,把档次提高,把规模做大,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河口型养殖渔业、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奶牛乳制品畜牧业为主导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目前,我市初步建成了以白蕉镇新环片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平沙镇10000亩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珠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横琴1200亩水产种苗技术推广基地,以南水、乾务为主的3万亩沙虾、青蟹养殖基地,横琴2000亩生态蚝养殖基地,以白蕉、莲洲、小林为主的8万亩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海鲈养殖基地,以白藤湖、斗门镇八甲、红旗镇湖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万山海岛深水网箱优质鱼养殖基地,以乾务、白蕉为主的生猪、家禽及奶牛畜牧生产基地等10大基地。

农业生产逐步向优质化、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

打造了一批如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青蟹、“横琴”蚝、“白藤湖”西芹、农科中心无土栽培蔬菜、“乡意浓”有机稻米、AA级“金果达”牌荔枝、“维维大亨”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2.2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2.2.1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

我市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地与澳门相连,是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也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商品出口和集散地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优越的区位条件使我市可以发挥内外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口岸的通道作用,与港、澳及东南亚传统联系使珠海具有地缘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全面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融入国际市场;靠近国际海运主要航道和拥有区域内可通内河的地理条件,使珠海便于联系远洋市场与内陆腹地;可以凭借临海大港优势强化对内地的辐射,并吸引国内外人才、技术和资金。

优越的区位条件提升了我市在珠江三角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农业资源丰富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1)渔业资源。

我市海域属南亚热带浅海区,水域生境多样,生物区系复杂,是多种经济鱼、虾、藻类的繁育场。

(2)港口资源。

珠海港目前已形成西区以高栏港区为主,东区以桂山港区为主,市区以九洲、香洲、唐家、洪湾等港区为主共6个港区群。

(3)生态资源。

我市有林地面积为33501公顷,生态公益林由46063.5公顷,森林覆盖率29.40%,林木绿化率为30.20%;我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众多海岛与美丽的海湾、沙滩形成别具风格的亚热带风光的海上旅游资源。

(5)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可供发展水产养殖的面积达100多万亩,发展特色养殖业和休闲旅游渔业潜力巨大,为农渔业经济大幅度提升提供了可能性。

生态和资源环境的优势,为我市发展口岸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农村经济工作成效显著,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保证了市场的有效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市经过多年的发展调整,农业优势产业带日见清晰,初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区域化布局;此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必将极大推动“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投资环境良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我市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水产养殖技术先进

几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科技兴农”等战略加强对渔民的教育和培训,组织专家到各镇进行罗非鱼、青蟹、对虾等农业技术培训,从而极大提升了我市水产养殖水平;此外,我市各区、镇还积极研究新的水产养殖技术,如对南水蟹提出新的养殖模式——《封闭式膏蟹育肥养殖方法》进行试验。

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我市发展“一条鱼”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2.2劣势

⏹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市及周边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城市和工业废水排入水域,导致农业生态日益恶化,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科技含量不高,综合开发程度低。

我市海洋开发与利用在应用科技方面尚没有形成产业开发的龙头带动,海洋科技转化没有载体。

另外,在海洋开发与管理方面人才不足,造成海洋资源在科技开发、应用上进展缓慢。

资源开发单一,产业化水平低,资源综合开发科技含量不高。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较多,影响农业生产。

对我市农业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

台风、暴雨、冷空气、强风和寒露风等。

干旱、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也时有发生;我市位于珠江出海口,每年的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受咸潮影响显著,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市农业生产受动物(包括水生动物)、植物疫情,森林病虫害等影响较大。

2.2.3机会点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宏观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

2005年召开的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市农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农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我市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能力和条件。

市委、市政府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有助于珠海农业进一步发展。

⏹粤港澳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形成强劲的一体化经济区。

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成为三地的共识,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科技诸多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互补性。

此外,即将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有助于加强三地资金流、人流、和物流联结,对我市农业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

可以预见,我市农业在这个一体化经济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CEPA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为珠海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广东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市发展创汇农业,出口优质农产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9+2”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江珠高速公路、广珠铁路的立项、兴建,在泛珠三角、粤港澳台合作的架构下,两岸三地的区域合作交流将进一步加强,我市的物流效应将得到显著发挥,农产品流通将更加顺畅,将极大拓展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随着我市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的总需求量将逐年增长,特别是以畜产品、水产品为主的食物消费将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此外,珠江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我市优质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2.2.4威胁

⏹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