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015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常州市对口单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常州市2014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共14页,第1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4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煊赫/寒暄隽秀/隽永炽热/对峙拙劣/相形见绌

B.作坊/作息桌帏/帷幕小巷/巷道间或/间不容发

C.尽打/尽量淬火/仓猝蕴藉/狼藉纵横/老气横秋

D.拮据/根据炮烙/烙印僚属/瞭望当差/差强人意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道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则止。

B.父亲是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颜厉色。

C.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D.广东人爱吃甜食。

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骛。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明白)长治久安(治理)推陈出新(摆脱)冠冕堂皇(帝王的礼帽)

B.残曛烛天(映照)望洋兴叹(海洋)沉沦之渐(逐渐)一蹴而就(踏)

C.因地制宜(根据)如愿以偿(偿还)殚精竭虑(竭尽)不经之谈(通常的道理)

D.以身作则(榜样)沸反盈天(充满)厥功至伟(他的)反璞归真(天然,自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心胸宽阔,提倡同众人一起做好事,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至今仍具有号召力。

B.“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后,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来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秋蝉的,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

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

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A.嘶叫擦拭渺茫明朗B.鸣叫擦拭飘渺明朗

C.嘶叫摩擦渺茫开朗D.鸣叫摩擦飘渺开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今晚没晚饭吃了,”女仆说,“她的小儿子也没饭吃了。

B.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

“拿来”!

D.他表示自己不知置身何处?

便引起读者惝恍迷离之感。

8.下列各句的表达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A.十一点十五分到秭归。

秭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先生熊绎始封之地。

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死在那里。

(记叙)

B.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

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

(议论)

C.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

(描写)

D.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抒情)

9.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传》——《名人传》——人物传记——巴尔扎克

B.《过去的年》——《红高粱》——散文——莫言

C.《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长篇章回体小说——曹雪芹

D.《冰河英雄》——《新闻记者》——新闻特写——克莱尔·萨夫安

10.下列有关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对幸福生活的设计,也是对理想的诠释。

诗中的幸福是一般人的,而不是诗人自己的;它既表达了对世俗的日常生活的肯定,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坚守。

B.《雷雨》这部话剧将整个故事安排在雷电交加的暴雨之夜,以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社会大变革即将到来。

C.《时间》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通过“聪明人”和“愚蠢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的比较,揭示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了要实现生命的存在及意义,必须珍惜时间的主张。

D.《苏东坡传》节选的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段,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描写突出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旷达的性格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题(三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一)

这是一个蝉的庞大家族。

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

它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经过多次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是庞然大物呢!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的工具,这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

这真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

其实作为庞然大物的蝉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这些蚋踏扁,然而这些蚋竟镇静异常,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之至。

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就移到稍高处另做新孔。

这时蚋就会立刻上前占领了蝉的位置,虽然蝉的爪可以够得着它,然而它却镇静而无恐,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它在蝉卵上刺一个孔,将自己的卵产进去。

当蝉飞走之后,它蝉卵的孔内,多数已加进了异类的卵,这些冒充的家伙能把蝉的卵毁坏掉。

这种成熟得很快的幼虫——每个小孔内一个——即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

但这可怜的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的不怀好意地鼓翼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

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节选自法布尔的《蝉》

11.对选文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

B.蝉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以牺牲自己的家族的方式保全了自己。

C.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心,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D.写出了蝉这“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

12.下面关于选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事理说明文,选文主要介绍了蝉卵遇到的危险。

B,选文具体写了产卵多的原因、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C.蝉产大量的卵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以保证遭遇危险后可能有幸存者。

D.强调蝉的“庞然”和“蚋”的“极小”,反衬两者交锋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3.本文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下面各项中不能表现其文学色彩的一项是:

A.作者“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B.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C.运用比喻或生动形象的词语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D.抓住蝉的本质特征,系统、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二)

(三)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

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

我说:

“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

”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

“这除非你作大将。

”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

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

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

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

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

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

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节选自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4.本篇集中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而且写作手法多变,第一段文字运用的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以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原话,而后浓墨重彩写受教者心里泛起的波澜。

B.运用了白描的文学笔法,而语言则非常俭省。

C.富文学色彩,现场感很强,把长篇的话语空间留给作者。

D.用叙述的方法间接描写人物语言,简洁紧凑。

15.第一段划线句子体现了蔡元培先生什么性格品质?

下面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B.写出先生非同寻常的宽容及宽容中蕴含的胸襟和气度。

C.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和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D.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亦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16.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段文字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较前三件小事深刻得多,把先生行为深处的理性提升到一个文化高度,既符合西方理性主义的精粹又合乎东方传统文化的规范。

B.蔡先生待人接物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滥”,而是因为他的理想高深,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善人。

C.蔡先生身上的勇毅,非侠客义士的勇毅,而是“恕”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贯通。

D.借用儒家经典语句和西方近代法律思想来表现人物身上的精神气质,结合侧面烘托和作者议论,凸现蔡元培人格中蕴涵的中西伟大文化。

(三)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

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

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节选自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17.对第二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成了“别人的”,暗含了对变化的无奈,隐含了故园不再的感伤。

B.写人们“挖土打墙”,是为了说明,无论墙打得多么坚实,终究会有倒塌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C.当一个人的家乡变成了故乡,一切都面目全非的时候,我们不必太留恋过去,而要勇敢地向前走,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D.“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指的是人为的痕迹(证明自己的生命、生存的证据)总会被时间吞噬。

18.对选文最后一段含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家园没有了,失去了,我对家乡的寻找都成了徒劳;也意味着我失去了精神的家园,真正无家可归,没有人生的归宿,人成了精神的流浪者。

B.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人最终只能生活在“虚无”之中。

C.故乡既是具体的家、家园,更是家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因此这些打上人生印记的景物是人生的证据,是人的精神依托。

当一切不复存在时,人就像失去了根的浮萍,失去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

D.这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

这句话设想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1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旧房子、尘土、村里的人、牲畜、刮着的风,都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因为它证实了曾经的生活,那是生命的痕迹。

B.“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

C.这篇散文与许多乡思作品反复抒写思乡之情不同,它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把感情深藏在具体的故乡场景描写之中。

D.文中的“证据”、“村庄”、“家园”实际上指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而是精神的。

三、文言文(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0.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佛狸祠下(fó)B.自牧归荑(guī)

C.暴霜露,斩荆棘(Pù)D.大王见臣列观(guān)

2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乎技矣(前进)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倒下,后退)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果)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目)

2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技盖至此乎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彤管有炜,说怿女美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函梁君臣之首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秋豪不敢有所近

24.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梁,吾仇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代词,代“他”)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臣之所好者,道也。

(结构助词,的)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往)

27.下列课文、出处、作者、时代对应有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新五代史》王安石北宋

B.《虞美人》《全唐五代词》李煜唐朝

C.《鸿门宴》《史记》司马迁西汉

D.《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孔子战国

28.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憎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之情。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通过记叙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教后富”“礼法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C.《青玉案·元夕》中,词人假借对一位不肯随波逐流、自甘寂寞、孤高淡泊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D.《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以及庖丁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刻画了一位技艺高超、工作谨慎、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2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国风”在《诗经》中成就最高,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C.古文中的“关中”所指范围不一,《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中的“关中”指的是函谷关以西地区。

D.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有“四书”“五经”“六艺”的说法:

“四书”指的是《大学》《礼记》《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小计

得分

常州市2014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Ⅱ卷(共10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2.第Ⅱ卷共五大题,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第Ⅱ卷和第Ⅰ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得分

阅卷人

一、知识积累(共6分)

复核人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小题,每小题0.5分,共2分)

30.羁鸟恋旧林,。

31.同是天涯沦落人,。

32.明月松间照,。

33.,千金散尽还复来。

(二)翻译下面句子。

(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得分

阅卷人

二、文学作品欣赏(2大题,共21分)

复核人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36-38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

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

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

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的《祝福》

36.小说《祝福》出自鲁迅的哪部小说集?

请简介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

37.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主人公祥林嫂?

祥林嫂的形象有何特点?

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8.选段中,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

小说又为何要以“祝福”为题?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39-40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9.本诗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0.本诗的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

其作用是什么?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三、口语交际致辞(6分)

请以学生的身份撰写一则在五四青年节纪念会上的致辞。

不少于150字。

160

 

得分

阅卷人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复核人

(一)写出关于勤奋学习的两个成语和一句名句。

(3分)

1.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