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001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河北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

“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

“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

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

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

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

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

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

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

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

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

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康熙乾隆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

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祥和。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

论年龄,三人同庚,只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

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因为对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尴尬不已。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

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

老街的一些脸面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

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

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

三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

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犯了点儿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

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

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

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生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

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儿小意思,贾老都会现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

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

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

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2)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C.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

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

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

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

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

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史白请召之。

延曰:

“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

诏征为九真太守。

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

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

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

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咸曰:

“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

”多名子为“任”。

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趾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

王莽末,闭境拒守。

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

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

“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

“卿言是也。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仓卒,避兵之陇西仓卒:

急迫,匆忙

B.延视事四年视事:

任职

C.苌寻病卒寻:

不久

D.掾史白请召之白:

禀告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

汉代设在京师的最高教育机构,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B.乞骸骨:

请求皇帝同意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是官员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

C.立祠:

专指后代子孙为祭祀死去的祖先修建供舍,以颂其功德。

D.中士:

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3)请概括任延为官施政的特点。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

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

宁陈计曰:

“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

,终为篡盗。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

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

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

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至尊今往,其破可必。

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权深纳之。

张昭时在坐,难曰:

“吴下业业②,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宁谓昭曰:

“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

”权举酒属宁曰:

“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

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遂授宁兵,屯当口。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

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

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宁厨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出谏蒙曰:

“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

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

“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宁涕泣欺欷曰:

“负卿。

”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注〗①憍:

同“骄”。

②业业:

畏惧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

B.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C.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土/吏士心怨

D.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

古人幼年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B.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之意。

在文中指汉皇帝的地位。

C.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年少时就善于交往,有侠义。

他常聚合一伙言行不庄重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投靠刘表不受重用,投奔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甘宁。

B.甘宁开朗豪爽,足智多谋。

在给孙权的建言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先取黄祖的战略,孙权对他的分析非常赞赏。

C.甘宁言而无信,杀性很重。

部下有过,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了有过的部下,没有将其归还。

甘宁答应吕蒙不杀,等部下放回,还是杀了他。

D.甘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

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攻打合肥,赶上军中瘟疫流行,曹操乘机发动袭击。

甘宁奋力拉开弓箭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殊死搏斗。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遂授宁兵,屯当口。

(2)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三、选择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B.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

后来被调任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批评讽谏皇帝身边的大臣官员。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译: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译: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B.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平和、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

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日前,“《楚辞文献丛刊》出版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楚辞学专家学者列席了会议。

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对这家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整顿,以度过当前的危机,让消费者重建对产品的信任。

我想,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中的音乐声与市井上老百姓的语言多少作了比较,突出了秦统治者的奢靡。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泛江送客

杜甫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

离筵不隔日,那得易为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交代送客时间。

“频”字写出送客次数之多,暗示别愁之浓。

B.次句点明送客的地点——东津,并且描绘出一幅春水上涨、江面欲平的画面。

C.颈联描写送客场面,渲染离愁:

举杯劝客,泪逐杯落;耳畔闻笛,倍增离愁。

D.尾联照应前文“频送客”,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屡经别离,变得更加容易动情。

2)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是一封高中生自荐信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学科知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还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颇有建树。

我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