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709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docx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一

专题一 真题真练

——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

“太尉不能耶?

”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

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

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

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

穿透

答案 C

解析 敛:

收兵。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是文言文阅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新课标卷的必考题。

试题所给的四个实词均是动词,且均不常见,只有联系语境来解释了。

C项表面上看是对的,但只要结合语境,就会发现解释成暗含一定的主动性的“躲藏”是错误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④介绍何灌的作为,但均未有成效。

②③的结果是使敌人退兵,⑤是何灌建言的功效,⑥显示其射技超人。

②③⑤⑥都表明他“行事有成”。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做这类题先要理解透彻信息筛选的标准。

该题标准是何灌“行事有成”,筛选的对象是从原文中选出的六句原文。

“行事有成”,重在“成”,“成”就是“成功”,是一种结果。

①④句均不是“成功”。

新课标卷此类题一般会设置两个不符合、四个符合的句子,难度不大。

注意使用排除法即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

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 D

解析 “何灌力守京城”有误,“何灌阻止溃退未成”于文无据,原文中说的是“灌亦望风迎溃”。

试题评点 该题综合考查了归纳、概括、分析与评价能力,是一种对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评价能力。

选项中有对原文内容的转述或概括,也有对原文内容的评价。

此题四个选项,每项都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概括出的观点,后部分是用文本具体内容组成的论据,命题者设误一般在后部分的论据。

不过,本题D项错误例外,前部分的观点“力守京城”有误,后部分的论据“何灌阻止溃退未成”与原文“灌亦望风迎溃”不符,这两处都比较细小,不太容易辨出,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 

(1)整弓,整理弓箭。

第一个“之”代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

(2)“见”指拜见。

这是一个省略句:

乞入见(帝),(帝)不许,而令(之)控守西隅。

控守,把守。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除重点实词“诵”“劳”“隅”外,重点考查了省略句式,如第

(1)句主语的省略,第

(2)句“见”“令”后宾语的省略,“不许”前主语的省略。

补充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曩事         曩:

从前

B.奏上,报可报:

报告

C.使田不病旱病:

担心,担忧

D.次滑州次:

行军途中临时停留

答案 B

解析 报:

回复。

2.翻译下列句子。

(1)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沿边地区正值麦子成熟,(我)愿意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麦子。

(2)(何灌)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射第一只箭射中靶心,射第二只却没有射中。

解析 

(1)得分点:

登,丰收;籴,买入;句意通顺。

(2)得分点:

“陪”前主语省略;发,射箭;再,第二次。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何灌参加武选,得中,在河东路为官。

当时的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

“你是一个奇才,将来应当会担任我的职务。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泉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一气之下带领兵马犯境。

何灌面对高崖射箭,每射必中,有的射中崖石,箭头都深入到崖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地把他当成是神人,退兵离开了。

三十年后,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从前这件事,历数何巡检的神奇箭法,何灌说:

“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

何灌担任河东路将军,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引兵退走了。

后来大臣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灌,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形势,何灌用笏板在皇上的御榻上比画,用穿的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的形势图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

“敌情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做河东提点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沧州知州。

因为修筑城防有功,升任引进使。

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食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

“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八千辆马车,沿边地区正值麦子成熟,(我)愿意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过了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为岷州知州,在任上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田地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作广利渠。

后来调任河州知州,不久又负责守岷州,负责在熙河兰湟一带招募弓箭手。

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怕旱,则人民就乐于响应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

才半年,就得到良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

(何灌)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射第一只箭射中靶心,射第二只却没有射中。

客人说:

“太尉不行了吧?

”何灌答道:

“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随后升任步军都虞候。

金军南下,皇帝把京城中的军队都交给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人打到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的军队亦望风而溃。

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抗击金军,金军于是直逼京城。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他背靠京城,抗拒敌人,总共三天,身上多处受伤,死在阵地上,终年六十二岁。

二、(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

“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 ①主文:

主持考试。

②镪:

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

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

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失职

答案 D

解析 阙:

空缺,空额。

试题评点 该题所选词语中,“属”“易”属120个实词之中的,其余两个也较平易。

D项“阙”的释义,既不合其本义,也不合语境。

该题难度不大。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并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恪尽职守”;⑤是说明萧燧从政节俭,并非“恪尽职守”;⑥是说明萧燧体恤百姓,并非“恪尽职守”。

②③④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其标准是萧燧“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首先得有“职”,然后才有官职的责任。

其中①⑥句错误项迷惑性大,而第②句正确项也是一个干扰,它表面上看是萧燧的一个关于人事选官的观点,但当时他担任的是王宫大小学教授一职,在轮流回答皇帝提问时所说的观点,是在职守内回答提问的话,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在回答提问时,仍尽心尽职为了国家政治人事,应算“恪尽职守”。

该题难度大于2011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原文中密告萧燧秋试会担任主考官的只是秦桧的亲信党羽,秦桧没有亲自参与。

A项表述不当。

试题评点 该题在命题思路和模式上与2011年相同,只是A项在分析部分细节时复述与原文不一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

(1)句中“贤”“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

(2)句中“东”“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

试题评点 与2011年相比,该题翻译难度加大。

(1)句中的“贤”“否”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治”是考生最易译错的一个词;“浇浮”则是一个疑难词语;“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要不要翻译,对于考生来说都是个小难题。

(2)句中,“路”是个古今异义词,“与”是个动词,“坐视”需意译。

不论有多难,结合语境翻译,多方推断才是解决之道。

补充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秦桧当国     当:

主持

B.朝论多属燧属:

属意

C.父老遮道遮:

拦住

D.不劳而治治:

治理

答案 D

解析 治:

治理得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习有劳可赏以禄     近习:

亲信

B.不可假以权假:

授,给予

C.以其羡补积逋逋:

拖欠

D.江、浙再岁水旱再:

答案 D

解析 再:

两次。

参考译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郡军地人。

萧燧幼时才能出众,很小就能写文章。

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

授官平江府观察推官。

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党羽秘密地告诉萧燧,秋试时一定会调他到漕台考场担任主考官,萧燧追问原因,那人说:

“丞相有儿子要参加考试,想把这件事托付给您。

”萧燧愤怒地说:

“刚刚入仕怎么能做昧良心的事情!

”秦桧怀恨在心。

不久(萧燧)受命到秀州,到那里后发现名额已经满了,就从考官中换一名到漕台考场去主持考试,秦熺果然考中前列。

宋孝宗初年,授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流应对皇帝的提问时,阐述了“官职应当选择合适的人,而不应当因人选官”的观点。

皇帝很高兴,作《用人论》赏赐给大臣们。

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

在此以前,监察御史一职空缺,朝中官员议论萧燧很合适,因为没有在郡县中任职的经历(而作罢),于是授官左司谏。

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奉命出使在外,有所倚仗,做下许多坏事,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朝中再次商议继续进攻、扩大战果的事情,皇帝拿这件事来问萧燧,萧燧回答说: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如果自恃国内稍微安定,萌生骄纵之心,(结果)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皇帝说:

“真是忠言啊!

”于是劝谏皇帝匡正法纪,采纳直言,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了功劳可以赏赐财物,却不能赋予权力。

皇上都赞许采纳了这些建议。

(萧燧)出任严州知州。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萧燧刚刚到任时,官钱不到三千贯。

他勤俭理政来满足开支。

两年之间,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

皇上正吝惜官职,没有功绩不肯授予职位,(却仍然)下诏萧燧治理郡县有功,授官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

(离任时)严州父老拦住道路,几乎不能行走,送出州境的百姓有上千人。

婺州与严州邻近,当地人熟知萧燧的法规教令,所以无需费力而州内治理得很好。

当时天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将粮食运到严州,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为这件事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取米赈济灾民。

淳熙八年,(萧燧)被召回朝廷,进言说:

“江、浙连续两年蒙受旱涝灾害,希望能下诏要求臣民上书言事,仍旧让各部门协助解决郡县赋税,不要只是督促催缴。

”淳熙十年,上书奏言广西各州郡百姓深受丁钱之害。

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各种盛大的庆祝典礼时朝廷的恩泽,丁钱得以减半,也是从萧燧开始实行。

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三、(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

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

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

任意

答案 C

解析 昧:

违背,糊涂。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四个词语中,“属”2012年考查过,其余三个虽不常用,但只要使用代入法排除,还是能选准答案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第④句是李揆遇赦得官,第⑤句写其被闲置。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仍采用过去常用的考查方式,筛选的标准也好理解。

只是第④句中“量移”是个干扰词。

“量移”意为“官员被贬谪,受恩准在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

答案 C

解析 C项“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

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试题评点 该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上。

选项设置仍与2012年相同。

C项错在后部分的分析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解析 

(1)“名”,声望;“滞于冗官”属介词短语后置,“滞”,停留;“引进”,推荐,属古今异义词。

(2)“薄”,轻视、轻慢;“迁徙”,搬迁;“则”,连词,就;“者”,代词,“……的地方”;“则又移居”在翻译时补出主语。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放在了实词上。

(1)句“时名”“滞”“引进”是得分点,“冗官”也不易理解。

(2)句中“薄”“迁徙”“盖”为得分点,其中“盖”是个副词,定为得分点,凸显了在翻译中考查虚词的命题取向。

补充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务得才         务:

致力于

B.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摄:

统辖

C.密疏自陈陈:

陈述

D.意甚轻易易:

轻率

答案 D

解析 易:

看不起。

2.翻译下列句子。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重用,面目猥琐的人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