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573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素质练习题.docx

综合素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1题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

A.纪律处分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D.警告处分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师法》的认识。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本题选B。

第2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  )管理。

A.教育部门B.学校自己

C.地方人民政府D.国务院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因此本题选C。

第3题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  )时期的城市生活面貌。

A.清朝B.元朝C.北宋D.南宋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生动记载了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因此本题选C。

第4题京剧中“梅派”的创始人是(  )。

A.程砚秋B.尚小云C.苟慧生D.梅兰芳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传统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20世纪20年代,我国京剧界人才辈出,其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被誉为“四大名旦”。

而梅兰芳又在四人中排在首位,被称为“伶界大王”。

他的表演自成一派,由此创立了“梅派”。

因此本题选D。

第5题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

A.彝族B.傣族C.瑶族D.珞巴族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名师详解】泼水节是我国傣族最重要的节日。

本题选B。

第6题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  )“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建立。

A.屋大维B.君士坦丁C.亚历山大D.哈德良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了解。

【名师详解】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

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建立。

因此本题选A。

第7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是指(  )。

A.女子出嫁B.生男孩C.迁居D.生女孩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文化常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在我国文化常识中,女子出嫁是于归之喜,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女孩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

因此本题选A。

第8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顾城的(  )。

A.《黑眼睛》B.《英子》C.《一代人》

D.《自昼的月亮》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题干这句诗出自我国当代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作品《一代人》。

第9题车灯或路灯一般为(  ),这是因为它(  )。

A.白中带黄色彩鲜艳B.黄光穿透力强

C.黄中带白穿透力强D.白光穿透力强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科普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是不一样的,眼睛的敏感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强烈变化。

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眼睛对黄光的敏感程度比对红光或蓝光的敏感程度要高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车的雾灯和马路的路灯采用黄光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本题选B。

第10题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其中,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上是(  )关系。

A.授受B.平等C.上下级D.相互促进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名师详解】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来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结成授受关系;从人格角度来看,师生是平等的;从社会道德层面上来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本题选A。

第11题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  )的人。

A.喜欢沉迷于过去,维护旧事物,反对新生事物

B.见风使舵C.吝啬D.备受压迫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契诃夫重要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别里科夫是契诃夫著名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人物,正如小说名一样,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思想守旧,老是赞扬过去的一些东西,而厌恶新生的事物,他是旧制度的维护者。

他的死,标志着新事物终将战胜旧事物。

第12题以下是哥特式建筑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比萨斜塔

C.比萨大教堂D.圣索菲亚大教堂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的艺术鉴赏知识。

【名师详解】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其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其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

比萨斜塔和比萨大教堂都是罗马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

因此本题选A。

第13题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美国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

【名师详解】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因此本题选C。

第14题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B.67C.78D.78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15题(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A.应试教育B.终身教育

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了解。

【名师详解】题干所述是对素质教育的解释。

本题选C。

第16题以下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C.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D.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师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17题《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日: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日: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日:

“《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在说明(  )。

A.做事情要有耐心B.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C.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

D.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切磋琢磨”本来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这里引用这句话意在说明做事情要像加工器物那样,切了又切,磨了又磨,精益求精。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仅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不够的,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贫而乐,富而好礼”。

因此本题选B。

第18题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  )。

A.籀文B.铭文C.竹简文D.甲骨文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文字发展史的了解。

【名师详解】目前已经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铭文即刻在金属上的文字。

第19题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  )规定。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自行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师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因此本题选C。

第20题商朝时,(  )迁都到殷,商朝因此又被称为殷商。

A.汤B.启C.盘庚D.纣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了解。

【名师详解】公元前1298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

因此本题选C。

第21题在一般情况下,飞机从上海到纽约和从纽约到上海所花的时间哪个长?

(  )

A.从上海到纽约B.从纽约到上海

C.一样长D.不确定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与地理有关的常识。

【名师详解】地球自西向东转,飞机从上海飞往纽约是自西往东飞,飞机飞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飞机从上海飞到纽约所飞越的距离比实际上海与纽约之间的距离要远;而飞机从纽约飞往上海的时候,飞机飞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飞机从纽约到上海所飞越的距离比实际上海与纽约之间的距离要短。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

飞机从上海到纽约比从纽约到上海所花的时问要长。

因此本题选A。

第22题一般来说,发生通货膨胀时,拿固定工资的人生活水平会(  )。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学常识的运用。

【名师详解】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相同数量的钱能买到的东西会比以前更少,所以拿固定工资的人生活水平会下降。

因此本题选B。

第23题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B.重阳C.端午D.除夕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和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冷露”“桂花”“夜月明”“秋思”等关键词可知,这首诗中写到的节日为中秋节。

因此本题选A。

第24题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B.萨拉托加大捷

C.葛底斯堡大捷D.莱克星顿的枪声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了解。

【名师详解】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葛底斯堡大捷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因此本题选B。

第25题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D.学校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因此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26题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位妈妈再次回房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

“妈妈,洗脚!

”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

请运用教育教学知识评析这一材料。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

(1)从教育学的层面来看,这则广告体现了这样一个教育理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许多取得成功的人也不止一次地告诉人们:

“身教重于言教。

(2)榜样的力量如此巨大,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道德榜样的力量,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尤其是教师,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接受的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注重个人的外在仪表,说话得体,举止大方,待人有礼,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以德服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27题“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与教育有关的名言名句的了解。

【参考答案】此语源于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洛克在这本书中这样说道: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很显然,他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28题随着课程改革妁不断深入,教材“活了”,数学题“活了”,学生却变懒了,尤其是不愿动笔做题,原因在于,现在出现的好多新题型,如,动手操作题、探究题等,做这样的题只需动手操作一下,动动脑子,然后即可得出结论。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动笔做题了。

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十分聪明,对数学也很感兴趣,但却手懒,不注重动笔做题。

当遇到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尤其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题目时,他们表现得特别起劲,常常没等其他人读完题,他们心中就早已有了答案。

但是,当遇到一些计算题、证明题等需要书写解题过程的题目时,由于他们平时不愿动笔,所以他们常常因为计算结果不准确或是步骤不规范而丢分。

因而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

这种状况,令人十分头疼。

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活”了,数学题“活”了,学生却变得只愿动脑而不愿动笔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新课程改革的错误认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动口,还要勤于动手、开动脑筋,做到口、脑、手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程度不够高,无法调动学生拿起笔来进行运算的动力。

最后,缺乏竞争机制,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教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而不是流于形式;第二,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在整个班级或年级内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写作题(20分)

第29题请以“批评的艺术”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批评的艺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它不仅要求教师讲究科学性,也要求讲究艺术性。

(1)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

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

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注意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满含期待与爱的批评和教育,往往会收到奇效。

(2)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不恰当的批评教育会产生副作用,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批评教育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让学生体会到:

是自己的行为不对,犯了错误,才会受到批评,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好学生;老师批评教育我,是出自对我的关怀、爱护。

教师要有公心,它是和爱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它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的公心就是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谁犯了错误,都要受批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对本来就听话的学生要使用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

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

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教师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而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或者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

如“你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

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对于不易接受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

如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犯错误后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

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因此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正。

对于腼腆的学生或班干部要用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

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

只要教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另外,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

对这样的错误,教师不妨少讲道理,“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

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1题目前通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自(  )开始施行的。

A.2006年12月29日B.2006年6月29日

C.1995年9月1日D.1994年1月1日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法》的认识。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修订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因此本题选C。

第2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B.教材C.学生D.社会需求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名师详解】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因此本题选C。

第3题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学生、领导、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其中最主要的是(  )对教师的态度。

A.社会B.学生C.领导D.社会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威信的了解。

【名师详解】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学生、领导、家长对教师的态度,而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因此本题选D。

第4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B.被动C.主体D.主要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名师详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性为前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5题下列所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虎门销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D.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

【名师详解】促使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迫切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商品货物的倾销地,而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英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同时,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因此本题选D。

第6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  )角色。

A.研究者B.传道者C.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