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528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docx

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

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

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这说明俄国有

识之士强烈要求(   )

A. 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   )

A. 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                      

B. 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

C.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

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

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 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 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 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4.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 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 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 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5.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 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 农民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 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6.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B. 引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C. 平息了农民暴动        D. 促进了俄国近代化

7.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8.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9.17世纪末,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为改变这一面貌,俄国当务之急的任务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废除农奴制                    

C. 发展文化教育                    

D. 打通出海口

10.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11.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他们这么认为的原因有(  )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下列属于19世纪中叶俄国激进派的主张和活动的有(   )

①农民向地主赎买坐地②公开批评农民制度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④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14.“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22年一样英勇作战……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俄国的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B. 俄国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C. 俄国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 没有获得海军的保障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

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

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

……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

“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

两年?

我绝不干!

”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一一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

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

工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

40—50个劳动力。

                  ——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加100%。

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材料三

材料四 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

元)

国家

1870年

1913年

法国

1876

3485

英国

3191

4921

俄国

943

1488

                   

                       ——安格思麦迪森(英)《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五 沙皇政府不关系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

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

                         ——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19世纪60至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

结合材料三,指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据此结合材料,本题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图表信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图中飙升的年代从1831年开始,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的农民运动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符合图片信息,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改革之前,故D错误。

3.【答案】B

【解析】【分析】A材料讲述的侧重点是关于俄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是改革的领导力量,故A项错误;

B按照材料意思,地主从过去不能转让和买卖土地变成现在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反映了俄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项正确;

C改革虽然使部分贵族获得资金,但是因为缺乏横向对比,不能表明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故C项错误;

D农奴制改革适应了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全面认识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

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4.【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的农奴身份的工业资本家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的历史现象,这说明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故B项正确;AB项并未从题干中反映;D项“提高”一说错误。

故选B。

【点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

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

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

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

技术水平低。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

5.【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四个选项都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题干要求是“主要体现”。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1861年改革后,农奴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还要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故选A。

【点评】从背景、领导者、改革焦点看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彻底性:

从背景看,改革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有很大关系,而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并不突出,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要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从领导者看,这是一场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上是要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从改革焦点看,是要解决农民如何获得自由和土地的问题,即如何化解来自封建农奴主的阻力,也就必然会维护封建农奴主的利益。

6.【答案】D

【解析】【分析】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反抗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于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故B项错误;由于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暴动事件有增无减,故C项错误;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转变,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答案】C

【解析】【分析】据材料“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必然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发生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这一切都推动着俄国近代化的发展,故C正确。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过于绝对,故A排除。

改革后俄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错误。

不久,革命在俄国发生,如1905年革命、1917年革命,故D错误。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交一份赎金可以获得一小份土地,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A表述不符合史实;CD“完全”“彻底”太绝对,排除。

故B正确。

9.【答案】D

【解析】【分析】鉴于闭塞落后的内陆国这一现实,俄国的当务之急是打通通往欧洲的出海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0.【答案】B

【解析】【分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平等”二字是本题的关键,之所以能平等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才可能平等的交谈。

所以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所以B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其上层局限性的影响,成效一般,并未彻底废除落后的生产关系,反而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正确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整体认识程度。

12.【答案】A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答案选A。

13.【答案】C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激进派”。

①是守旧派的主张,④是改革派的主张。

14.【答案】A

【解析】【分析】1855年的战争指的是俄国与英法等国的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故选A。

B项错误,俄国也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C项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说法错误,俄国的海军和陆军都是相对于英法来说相当落后。

【点评】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自由的到工厂做工,使工业生产缺少劳动力;同时农奴生活艰难,无力到市场上购买商品,也影响了市场的发育;工业生产也缺少必要的资金,改变农奴制度已经是势在必然。

二、材料分析题

15.【答案】

(1)态度一:

喜悦(欢迎);原因:

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

愤怒(反对);原因:

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同意。

理由:

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或曰不同意。

理由:

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解析】【分析】

(1)由“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可以分析出一种态度是喜悦,原因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个角度回答。

由“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

“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

两年?

我绝不干!

”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可以分析出另外一种态度是愤怒,原因从农奴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这个角度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自选,但是必须要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如赞成,可以从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角度阐述;如果不赞同,可以从这次改革的局限性即是对农奴的欺骗和掠夺这个角度阐述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

(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

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

(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

国家结构的变化。

(答生产力也可)

【解析】【分析】第

(1)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17.【答案】

(1)特点:

工厂规模小;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

(2)新变化:

规模扩大;劳动力增加、工业产量增加。

主要原因: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农民高额的土地赎金,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些资金。

(3)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原因:

政府牺牲农业(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解放后的农民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

地上;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4)启示:

农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农奴制改革)可以大大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工农业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沙皇专制统治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总结归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

同时,根据改革内容提炼要点,总结改革的局限性和弊端,认清俄国发展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真正意义上推动俄国社会的大幅度进步,而是较大程度上调整了社会阶级矛盾。

所以既有进步性,又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