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49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章:

经济学常识

第一节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一、商品

(一)商品的科学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的意义:

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下列条件下的物没有价值

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

虽耗费劳动,但没有凝结在商品中;

耗费在无用物上,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练习】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

【真题精选】两种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

(3)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4)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价廉物美”。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地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5)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如同水是冰的实体,冰是水的凝结一样。

(6)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商品的价值量

(一)含义:

商品价值的大小

(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在个别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个别劳动。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大家都拼命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降低,这就是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原因。

【真题精选】“物以稀为贵”所含的道理是()。

A.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商品稀少价格就高

D.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关系:

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值总量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内在的矛盾。

商品内在有四对矛盾,即: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分别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所获得的属性。

两者的矛盾表现在:

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它要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一转化要以商品的出售为前提,但商品的顺利出售又充满困难。

这样,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社会劳动都充满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存在表明,商品生产者一定要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或者说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

【练习】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练习题

有家电行业权威人士分析,液晶显示器价格今年年终会价格跳水。

原因是液晶显示器行业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

假如该行业原先生产一台15寸产品的劳动时间用货币表示为1500元,每天生产10万台,现在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问

(1)每台显示器的价值量?

(2)每天生产的显示器的价值量?

小常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提出: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三、货币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三)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的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价格。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流通手段: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流通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2、其他职能:

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贮藏手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世界货币:

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

①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

②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

③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练习】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水果店给苹果标价每公斤2元

B.顾客购买5公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预定5公斤苹果

D.顾客用10元现金购买5公斤苹果

(四)纸币: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叫做通货膨胀。

反之,就是通货紧缩。

四、价值规律

(一)含义: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

(二)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

(三)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练习】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B

(四)价格、价值与供求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影响。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五)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

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即资源的分配方式。

一般说来,在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计划和市场。

以计划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叫计划经济;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市场经济。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与经济制度相比,它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变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平等性

(1)含义:

市场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平等,体现在:

地位平等,交易平等。

(2)决定因素:

价值规律,等价交换。

(3)否定平等,市场经济就不存在。

2、竞争性

(1)含义:

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广泛竞争,它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2)地位:

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3)作用: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负面作用:

浪费,垄断。

(4)要求:

公平竞争。

3、法制性

4、开放性

2.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①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

②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

③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④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练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

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公有制的内容

(1)国有经济:

①含义: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经济制度,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②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集体经济

①含义: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

②农村中的农业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所有制形式,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种经营方式既适用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适用于适度的规模经营。

发挥了集体、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具有多样性。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3.非公有制

1、内容: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

部分。

【练习一】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一般特征是()

A.市场竞争公平化B.市场行为法制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D.资源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