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科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300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科学.docx

《第一单元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科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科学.docx

第一单元科学

第一单元《常见的力》

第1课《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1、小车、足球、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易拉罐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激境导入

1、(出示小车)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玩小车的?

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2、那么推或拉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吗?

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

板书课题:

小车的运动

(二)在游戏中探究

1、师: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辆小车,想玩吗?

学生积极回答:

想玩。

请组长领小车、易拉罐等材料,各组想办法玩小车,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各小组开始尽情地玩:

钻山洞、过桥等游戏)

2、交流汇报各组的不同玩法。

进一步引导:

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总结:

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

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4、师:

生活中那些的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5、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开门、关门、开灯、拉车、推车等现象。

(三)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师:

刚才我们在玩小车过桥时,有的同学发现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3、师:

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做实验时需要哪些材料?

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先讨论一下。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实验验证。

5、交流汇报:

实验怎样做?

其他组补充完善:

谁测量?

谁记录?

谁实验?

在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

哪些条件改变等等。

6、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单,老师参与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

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

(四)自由活动

师:

那组能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1、设计实验研究使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跑得快慢的因素。

2、学生制定计划,自主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斜坡越高,冲下来的就越快,跑的就越远;斜坡越低,冲下来的就相对慢,跑的就相对近。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汇报。

2、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较高,研究结果也比较好,小车的载重量是否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

课下继续探究。

第2课《鞋底花纹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重量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表面比较光滑的木板、直尺、材料不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小车、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

仔细观察你的鞋底,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引出课题。

板书:

鞋底花纹的启示:

(二) 探究活动

1、探究摩擦力

(1)师:

鞋底为什么有花纹?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摩擦力。

(2)教师总结。

2、研究摩擦力的存在

(1)师:

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呢?

分组做游戏:

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推,有什么感觉?

在地面上拉脚下垫木板的同学滑行。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师:

两个物体不接触行不行?

两个物体静止不运动行不行?

一个物体运动另一个物体不运动行不行?

两个物体都运动行不行?

你们能上来演示一下吗?

请同学做一做演示实验。

(3)师:

那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摩擦力呢?

学生交流汇报。

师:

我们来做对比游戏进行验证。

学生做游戏汇报发现。

3、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师:

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进行假设(物体的重量、表面粗糙程度、速度、用力大小等等。

师:

怎样证明你的假设?

(2)师:

你们小组讨论进行哪一方面的实验?

学生讨论、动手实验。

师:

请记录员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做好实验记录。

指名汇报实验结果。

(三)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我们一起观看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

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关于其它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研究好吗?

(五)拓展活动: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

第3课《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

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

(板书:

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

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

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

(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你想怎样做?

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

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

”“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

”“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

”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

”“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

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

”)

   5、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

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

(学生汇报)

师板书:

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

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

(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平衡?

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

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四)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

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

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

 

第4课弹簧里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等。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开展“拉弹簧比赛”活动,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利用弹簧做游戏,有什么发现?

(1)引导:

小组玩弹簧玩具,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师出示操作指导:

弹簧为什么有力量?

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

填好记录单。

弹簧产生的力量有大小吗?

力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选一条进行研究,填好记录单。

(3)学生操作汇报。

(4)交流记录,整理发现。

(5)师小结:

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二)自由活动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交流弹簧的应用实例。

2.播放有关弹簧应用的多媒体资料。

(三)拓展活动

设计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

教学反思: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研究有关弹簧的现象,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了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5课《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探究和发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

能指南北,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学生:

蹄形、条形、磁铁;小车、铁屑、细绳、铜丝、铝片、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橡皮、铁钉、铅笔、皮筋、木块、泡沫塑料等;实验记录卡;抹布。

教师:

游戏钓竿(一支)、游戏小鱼(泡沫塑料外壳,内藏磁铁)六条;水槽(盛少量水)六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名字叫“小猫钓鱼”,想玩吗?

生:

想!

师:

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钓到的鱼最多。

(学生上台,将六条鱼全部钓上。

师:

你可真棒,能说说你钓鱼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吗?

(学生谈感受。

师:

谁还想试试?

(学生轮流上台,均轻易将六条鱼全部钓起。

师:

你们的感觉跟第一位同学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能猜猜这六条小鱼为什么这么好钓吗?

(学生进行猜想并自由发言。

师:

他们猜得对不对呢,请这两位同学自己来拆开小鱼看一看,好不好?

(学生上台,一一拆开小鱼,从鱼肚中取出磁铁,高举展示)

(二)观察交流,讨论命名

师:

你们玩过磁铁吗?

你是怎么玩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

师:

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

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

师:

(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

S?

N。

师:

“S”“N”是磁铁的两个磁极,“S”又称为南极,“N”又称为北极,各种各样的磁铁都有南北两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磁铁。

(教师板书课题:

有趣的磁铁)

(三)玩中求知,探究性质

师: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玩磁铁比赛,看谁能玩出大学问。

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探究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

(学生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师:

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

有什么重大发现?

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新课标第一网

师:

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板书),磁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板书)。

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

(学生汇报。

教师随即板书: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生:

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中间的磁力小。

师:

真棒,板书:

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生:

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

生:

我们把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

生:

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

(师板书:

指南北。

生:

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

(师板书:

吸铁)

生:

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

……

师:

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

(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

(四)生活应用,拓展延伸

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

师: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

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师:

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

师:

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不好?

(宣布下课)

 

第四单元  动物王国

第19课蚂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找朋友。

(渗透共同特征)。

师:

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三、探究新知。

师:

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课件出示:

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是什么?

各有什么特点?

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师课件展示:

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

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

(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

(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

蚂蚁的共同特征。

师:

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

下面配文字)

6、师:

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师:

课件出示:

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四、巩固训练: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

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

五、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

有那些收获?

六、活动拓展。

师:

课件:

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

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20、它们都是鸟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

1、学生观察鸟:

教师:

你认识那些鸟?

它们有什么特征?

鸟有什么特征?

2、布置探究任务: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究.

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进行交流:

你观察了那些鸟?

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

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

5、学生交流:

6、总结:

象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

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活动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鸟

1讨论:

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交流.

3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4交流:

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

自由活动:

教师:

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

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

3、展示作品.

拓展活动:

教师:

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爱鸟护鸟活动.

21、猫和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

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

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

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

 学生准备:

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

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

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

2.讲述:

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

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观察猫的外形

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

(3)学生观察

(5)教师小结:

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

(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

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

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

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

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

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

(2)观察猫的奔跑

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

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

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

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

猫怎样爬树?

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

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小结:

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兔全身长毛。

兔的运动方式是:

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

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

(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

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

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

教师小结:

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

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

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

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

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

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

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

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

(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

 

22、多样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记录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

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

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总结: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第五单元

19、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1节电池、一根电线点亮一个小灯泡。

2.学画1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小灯泡组装的电路,并用彩笔指示电流动的路径和方向。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让小灯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