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22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019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

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教学()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1)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

找课外书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2)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

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

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③别人推荐的书。

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

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

(出示课件3)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4)师:

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

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出示课件5)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

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

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出示课件6)

2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7,8)阅读是什么?

是吸收。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写作是什么?

是表达。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方法的理解。

师:

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

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

(出示课件9)书写指导: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

7.日积月累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0)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

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出示课件11)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出示课件12)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内容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找课外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语文园地八读别人推荐的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说说诗句的意思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提高。

备课素材古诗相关资料《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

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

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

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在习作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每个人的读书的方法和成果。

“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方法说一说书是什么。

②把一组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书写提示”是让学生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日积月累”安排了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读书有感》二首。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感悟一下这三个例子中的同学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这几句话分别把“书”比作了什么,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想一想自己会把书比作什么。

②引导学生边读这五个句子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本次“书写提示”是共同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名作《九成宫醴泉铭》。

通过阅读文字介绍了解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的特点——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点画的点起、收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整体上既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

从而体会书法艺术的美。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名篇《观书有感》二首。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第一首诗中“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

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

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

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

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

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

”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

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

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

“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

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生活中。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