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
必修Ⅲ第一至第四单元。
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其“
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是
A.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B.“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C.贵族没落,“士”阶层活跃D.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泱泱中华有种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
这种精神由
A.春秋巨匠率先推出B.战国巨人奠定根基
C.西汉新儒学家提出D.宋明理学家所创立
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5.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
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明思想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对材料揭示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概括最准确的是
A.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与推崇B.儒家思想的开放与包容
C.本土文化的滋养与融合D.秦汉以前的探索与选择
7.清初有人指出:
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
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B.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
C.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8.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
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纪昀说李贽的著作
“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据此可知,二者
A.推祟李贽对圣人的大力挑战B.认识到李贽具有狂放的性格
C.对李贽反正统行为进行批判
D.强调了李贽思想解放的作用
9.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
要求
10.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
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2.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
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
A.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B.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
C.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D.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
13.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
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
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
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14.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马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周表示日行千里。
右图演员的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A.综合性B.程式化C.虚拟化D.现实性
15.“龙”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寓意深刻。
下列对“龙”解读正确的是
A.龙字字体的演变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B.第二个“龙”字字体始于西周时期,具有线条的特点
C.龙字书体由曲线逐渐发展到笔画并摆脱描绘过程
D.龙字写法从难到易说明要固守传统文化
16.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7.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
这些故事( )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18.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19.美国学者鲍斯曼在《加尔文:
一幅16世纪的肖像》中指出,加尔文不仅是位刻板的法律学家,同时还是位人文主义者,信奉着人间天国的理论并着手进行社会改革。
这表明鲍斯曼的研究
A.连接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B.侧重探究宗教改革的现实价值
C.非常关注加尔文的不朽功勋D.突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20.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21.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
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2.马克思说:
“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
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D.指出了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23.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
的改造具有同
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4.有学者指出:
“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物种起源》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众多市民的热烈欢迎,被争相购买。
《物种起源》受到追捧主要在于该书
A.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重塑人在生物界的地位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26.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
2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8.罗兰·斯特龙伯格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这里评价的文学艺术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
义
29.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
30.“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
”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C.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
31.有学者评价某画家的创作风格,“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并沉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将时间和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相对的关系中。
”这位画家最有可能是
A.凡·高 B.列宾 C.莫奈 D.毕加索
32.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
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
这反映了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
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
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
友情提示:
请同学们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
(8分)
材料二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2)请依据材料二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6分)
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
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
那里,除了极
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
“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
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
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
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8分)
材料二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
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4分)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8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64~1920年)提出的。
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古波斯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
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古波斯有索罗亚斯特,等等,形成了不同文化传统。
雅斯贝尔斯说: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
——摘编自汤一介《“新轴心时代”或将到来:
论儒学的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轴心时代’思想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单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D
B
A
C
B
D
题目
11
12
13
1
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C
D
C
D
A
D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C
A
C
B
C
B
D
题目
31
32
答案
D
C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33.
(1)措施: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
(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
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影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作用:
材料二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
(6分)
(3)来源:
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2分)
不同:
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2分)
影响:
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分)
34.
(1)特点:
形式上,通俗易懂,较为平民化。
(2分)内容上,反映个性解放的观念,下层民众特别是商人形象居多。
(2分)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受到质疑,批判思想的出现。
(4分,言之有理即可)
(2)特点:
直面现实与批判性;社会改良与人文关怀。
(4分)
借鉴:
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防范社会不满情绪蔓延;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等等。
(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8分)
3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下列“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②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1:
论题:
宋明儒学“复兴”,程朱理学顺势而生。
(2分)
阐述: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遭遇困境;两宋时期,二程、朱熹横空出世,允分汲取和消化佛、道文化,再次回归先秦孔孟而把中国儒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起崭新儒学体系——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逐渐发
展成官方哲学,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儒学文化圈”形成。
(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
14世纪,人性复苏,文艺复兴崛起。
(2分)
阐述:
中世纪,基督教会对西方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资本主义的摇篮意大利兴起,达·芬奇等巨匠把目光投向“轴心时代”,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宣传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欧洲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关注人、社会与自然的研究,文学、艺术、科学等众多领域硕果累累。
(10分,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
考生也可选择“西汉董仲舒复兴儒学”“印度思想复兴”等作为论题,阐述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