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马概历年真题答案.docx
《自学考试马概历年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马概历年真题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马概历年真题答案
2011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41.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4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
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
(1)人民群众指顺应社会历史潮流、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心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其他现象如:
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源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4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相关。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等,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
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答: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
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
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答: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11年1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
(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
(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
答:
(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大体有: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
(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②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③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④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答: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答:
(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2)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必然建立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
这是因为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全民所有制为主导,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引导全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一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发展程度应该较之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发达,更能体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参考答案:
D
2:
参考答案:
C
3:
参考答案:
A
4:
参考答案:
B
5:
参考答案:
B
6:
参考答案:
C
7:
参考答案:
C
8:
参考答案:
A
9:
参考答案:
D
10:
参考答案:
B
11:
参考答案:
B
12:
参考答案:
B
13:
参考答案:
C
14:
参考答案:
B
15:
参考答案:
D
16:
参考答案:
C
17:
参考答案:
C
18:
参考答案:
D
19:
参考答案:
A
20:
参考答案:
B
21:
参考答案:
D
22:
参考答案:
A
23:
参考答案:
A
24:
参考答案:
B
25:
参考答案:
D
26:
参考答案:
D
27:
参考答案:
A
28:
参考答案:
C
29:
参考答案:
A
30:
参考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参考答案:
B,C
2:
参考答案:
B,C
3:
参考答案:
C,D
4:
参考答案:
A,B,C
5:
参考答案:
A,B,D
6:
参考答案:
A,C,D
7:
参考答案:
B,C
8:
参考答案:
C,D
9:
参考答案:
A,B,C,D
10:
参考答案:
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参考答案:
(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分)
(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2分)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2分)
2:
参考答案: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分)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2分)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2分)
3:
参考答案:
(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分)
(2)二者的数量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分)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2分)
4:
参考答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类: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分)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
(2分)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分)
5:
参考答案:
(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分)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分)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分)
【评分参考】
(1)要点回答准确完整,可以得满分。
(2)回答要点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试题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
(3)要点回答不完整也应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参考答案: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3分)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分)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3分)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整体上丧失了其历史进步性。
(2分)
2:
参考答案: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
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分)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分)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4分)
【评分参考】
(1)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试题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2)要点回答完整,阐述充分,可得满分;阐述一般,可得7~9分:
没有阐述,可得4~6分。
(3)要点回答不够完整,但所回答的要点论述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1~3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满分。
(4)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所答题目不给分。
2010年7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答: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答:
(1)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
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
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答: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③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③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答:
(1)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