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715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生物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2018年理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线粒体的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无叶绿素的原核细胞不能进行自养代谢

C.原核细胞的核区DNA上无游离的磷酸基团D.原核细胞的细胞质高度区室化、功能专一化

2.下列关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含有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抑癌基因

B.抑癌基因突变或丢失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

C.肿瘤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比正常细胞低

D.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3.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实验选材正确的是

A.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可选择新鲜的菠菜叶

B.菠菜叶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C.可用菠菜叶下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D.可用菠菜叶上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的质壁分离

4.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的控制。

一对黑身果蝇交配,子代除一只雄果蝇(记作甲)表现为灰身外,其余个体全表现为黑身。

为确定甲表现为灰身的原因,用甲进行测交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子代全表现为黑身,则甲是受环境影响造成的

B.若子代全表现为灰身,则甲是显性纯合体

C.若子代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1:

1,则甲是a突变成A导致的

D.若子代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5:

1,则甲的基因型是Aaa

5.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不同苗期的豌豆幼苗,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支持的结论是

A.赤霉素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B.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幼苗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处理幼苗时间越早,其对幼苗的影响越明显

D.苗龄越长,豆苗对赤霉素的敏感性越低

6.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地,闲置数年后被杨树等木本植物覆盖。

该过程中不会发生

A.群落的物种组成逐渐发生改变,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

B.光照、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影响着群落中生物的分布

C.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环境对多种种群的容纳量增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

二、非选择题

29.(9分)

种子的休眠是植物在系统发育中所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萌发前后的水稻种子进行适当处理,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发现萌发后种子的砖红色沉淀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2)水稻种子的萌发与多种激素有关,其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主要是。

(3)研究表明,种子外层的稃壳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稃壳会影响种子呼吸对的吸收;也有人认为稃壳中含有能抑制种子萌发的水溶性物质,某研究小组用清水处理稃壳并获得浸出液,然后用浸出液和清水分别处理,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若实验现象为,则上述观点正确。

30.(8分)

将蚕豆幼苗在含胸腺嘧啶核苷(3H-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让3H掺入DNA中,从而使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随后,将幼苗转到含有秋水仙素(可持续发挥作用且不会导致细胞死亡)的普通培养基(2H-T)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结果如图。

请回答:

(1)本实验中,秋水仙素具有的作用是。

在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比例减半的过程中,核DNA经历了次复制,判断依据是。

(2)从染色体水平分析,该实验结果证明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理由是。

31.(10分)

麻醉剂是临床医学上的常用药品,能抑制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请回答:

(1)适宜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导致的。

(2)剥离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左下肢的坐骨神经,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的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用某种麻醉剂处理坐骨神经,上述反射活动消失,则该麻醉剂的作用最可能是。

(3)请利用一只脊蛙设计实验,证明脊髓的完整性是完成缩腿反射的必要条件(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果)。

32.(12分)

某植物种群中的植株有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白色素转化为橙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橙色素转化为红色素,D基因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隐性等位基因a、b、d没有上述功能。

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

请分析作答:

(1)种群中,红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有种,橙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是。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中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的数量比理论上为;某红花植株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上述3种花色,其相应的数量比为。

(3)纯种红花植株和纯种白花植株测交,子一代(F1)中除1株(记作乙)开白花外,其余的全开红花。

某同学通过简单的遗传实验证实乙是控制花色的一个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并确定是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37.[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植酸酶有多种,能分解动物饲料中的植酸,增加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并降低动物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植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1〜10-5梯度浓度的土壤溶液时,先在5支离心管中各加入mL的无菌水,然后用移液管移取0.lmL土壤溶液的上清液,注入到第1个离心管中,配成10-1的土壤溶液。

用移液管依次移取0.lmL溶液注入下一支离心管中。

取0.lmL各浓度的土壤溶液并分别接种到5组固体培养基上,这种接种方法为。

(2)为筛选能分泌植酸酶的微生物,可用葡萄糖、蛋白胨、NH4N03、琼脂、不溶性的植酸钙(白色)等制备培养基,其中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培养结束后,可根据筛选出产植酸酶菌落。

检查发现,酵母菌和霉菌都能产生植酸酶,与酵母菌相比,霉菌菌落的形态特点是。

(3)纯化后,对一株酵母菌及一株霉菌分泌的植酸酶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

菌株

最适pH

37℃时最大酶活力(IU/L)

酵母菌

2.5

430

霉菌

6.5

230

分析表中数据,研究人员认为,产自酵母菌及霉菌的植酸酶不是同一种酶,理由是;若考虑动物胃内环境,宜用酵母菌作饲料添加剂,依据是。

(4)植酸酶是一类胞外酶,酵母菌细胞内植酸酶合成与加工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

38.[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研究表明,小鼠SP110基因能够提高动物对结核杆菌的抗性,我国某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孕育出带有小鼠SP110基因的转基因牛。

(1)利用PCR技术对SP110基因进行扩增时,所需的原料为;加入的Taq酶与普通的DNA聚合酶相比,其特点是。

(2)获得转基因牛的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应包含小鼠的SP110基因及其启动子等调控元件。

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将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

(3)携带了SP110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构建胚胎并发育成个体,这体现胚胎干细胞具有。

经检测,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并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有部分基因表达载体中的SP110基因不能正确表达,最可能的原因是。

(4)研究者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让转基因牛产下试管牛。

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需对精子进行处理,

需将卵母细胞培养至时,二者才都具备受精能力。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C2.C3.A4.D5.B6.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9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萌发种子中的还原糖显著増多

(2)脱落酸

(3)氧气(1分)去除稃壳的水稻种子用浸出液处理的种子萌发迟缓

30.(8分,每空2分)

(1)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细胞内由1条染色体变为4条染色体推知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了2次复制,故核DNA复制了2次

(2)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第二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具有放射性而另一条不含放射性

31.(10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由正变负Na+内流

(2)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抑制传入、传出神经纤维,答案合理即可)

(3)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破坏脊髓,重复上述实验,脊蛙的缩腿反射消失(4分)

32.(12分)

(1)4(1分)AAbbdd、Aabbdd(2分)

(2)52:

3:

9(2分)4:

3:

9(2分)

(3)实验思路:

让乙自交,统计其自交子代的花色性状(1分)

结果与结论:

若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则乙开白花是A突变成了a(AaBbdd突变成aaBbdd)导致的(2分)。

若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则乙开白花是d基因突变成了D(AaBbdd突变成AaBbDd)导致的(2分)。

(二)选考题

37.(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0.9稀释涂布平板法

(2)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透明圈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1分)

(3)最适pH不同酶活力高并适于胃内酸性环境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8.(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dNTP(dATP、dTTP、dGTP、dCTP)耐高温

(2)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显微注射法(1分)

(3)全能性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SP110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

(4)获能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2)C0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人体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填“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肺气肿病人C02长时间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刺激作用产生适应,此时低02对相关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

临床上治疗该类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但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