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份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docx
《高三份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份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份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睥睨譬如穷乡僻壤好洁成癖
B.对峙炽热炙手可热栉风沐雨
C.孝悌缔约无的放矢归根结蒂
D.遗憾怡然贻笑大方甘之如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福祉风烛残年别出心裁
B.慰藉膨涨饮鸩止渴目不暇接
C.传颂枯索察颜观色真知灼见
D.谄媚洗炼重蹈覆辙披沙捡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全球能源()之时,核聚变能受到能源专家的()。
专家们预测,核聚变能将是解决二十一世纪人类能源需求的()。
A.日益枯竭严重关注唯一途径
B.日趋恶化特别关注主要渠道
C.日渐枯竭特别垂青主要途径
D.日趋严重倍受青睐重要方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C.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革,有利于在继承中创新。
D.政府应及时开展诚信教育,加大监督力度,指导企业把目光放远,不做“一锤子”买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D.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6.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诸子散文中,《论语》为语录体,《孟子》为对话体,《庄子》文学性最强,《荀子》、
《韩非子》类似专题论文集。
B.我国古代戏剧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有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汤显祖笔下的李香君、孔尚任笔下的杜丽娘。
C.“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古人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酪子里胡捱”。
从其文句特色来看,应当属于曲。
D.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
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哲学家气质的人了。
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
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
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得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
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
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
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
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
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
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
必定显出个性的差别。
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是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
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
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
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
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
7.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善于寻求人生的根本,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
B.理性客观,思维缜密,不为情感左右,力求用亚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
C.自己全身心投入不倦地寻找答案并能够启发别人思考和探索。
D.富有激情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8.对第二段中“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灰色”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哲学著作枯燥晦涩的特点。
B.“概念之网”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哲学只有逻辑推理而没有个性情感的特点。
C.本句委婉批评许多哲学著作几乎没有作者个性的现象。
D.批评人们阅读哲学著作,只注重它的理论体系,而不关系其作者。
9.对第三段文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
B.哲学家思想产生的过程如下:
因为某种原因促发深入的思考,然后进行艰苦的探求最后将思想产生的全程全面概括出来。
C.哲学家也要像文学家一样,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真诚探索,并显示出个性的差别。
D.哲学无法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
10.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真正的哲学家,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入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
B.只要哲学家能够进行真诚的探索,即使人们并不赞同他的结论,他的哲学对我们依然有吸引力。
C.有些哲学著作可能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而有些诗篇里也回荡着哲学的喟汉:
诗与哲学是可以交相辉映的。
D.哲学家的价值在于提出有意义的思想产品,因此,哲学家的人生探索结论必然重于他的探索过程。
三、(12分,每小题3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
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
淳
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阳笑曰:
“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诫备至。
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
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
“是劫米者”,众旨慑服。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
“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
“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
以理卜,何神之有。
”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
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
“是骄悍者:
留则查用,汰则叵测。
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
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
诉讼的双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以属淳:
归属,归于B.生女多不举:
抚养
C.盗服辜:
罪行D.以理卜:
推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呼为“张一包”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B.闻淳言以告十八敛赀财以送其行
C.盗正濯足于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今闻吾去乃归耳良乃人,具告沛公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①日夜阅案牍②片晷分析无留滞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④下令劫夺者死
⑤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
“盗遁久矣,安从捕。
”
译文: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译文:
1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2分)
东坡与佛印说:
“古人常以僧对鸟,如云: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又云:
‘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佛印曰:
“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
”
赞曰:
宋孝武帝言:
“人好嘲谑,未有不遇其敌者。
”东坡之谑原拙非佛印之巧也僧敲月下门是说所见至于闻啄木鸟疑僧叩门不知别样人叩门之声与僧何所分辨?
(明·赵南星《笑赞·佛印》)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
(8分)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分)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
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4分)
18.根据题意填空。
(任选两个小题)(4分)
古人写诗常化用前人诗文。
如曹操《短歌行》中的
(1)“,
”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
高”。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2)“,”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而《宋书·宗悫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则演化为(3)“,”。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说“帘”
陈从周
(1)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到幽绝,瓶花妥贴,十分宜人。
这小天地起了变化。
还不是这帘在起左右吧!
(2)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是增添了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
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
(3)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画。
(4)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华写给徐志摩的信,是用荣宝斋特制的花笺。
画的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魂销。
当年的作家们是如此高雅绝俗,而今事隔几十年,她远客英伦,八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此事,还分明记得呢!
(5)“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
帘呢?
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是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
因帘而产生了许多故事:
“珠帘寨”、“水帘洞”。
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
我说,帘与恋音同,帘者恋也,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6)“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爱欣赏的画本。
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
而帘呢?
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
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
单就湘帘、珠帘来说,通风好,隔景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隔音妙,而且分外雅洁……几乎好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
叹为妙用啊!
(7)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
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
“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体。
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
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
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8)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深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
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桃》,华文漪的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
(9)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
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问题,它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本文有删节)
19.作者笔下“帘”的特点体现在哪里?
请简要说出三条。
(不超过15个字)(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人的用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根据文意,加以阐释。
(5分)
21.本文多处援引古诗句,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引用“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两句词,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愁思,
表达了作者对老妻去世的伤感之情。
B.第六段、第七段写珠帘、水晶帘、虾须帘、湘帘、竹帘、棉帘、布帘等,用来说明
帘的种类繁多,各得其妙。
C.文中将屏与帘作比是用来突出用帘的灵活,将帘与帘钩、帘架并提,说明帘无帘钩、
帘架就不美。
D.文章以竹帘开头,以竹帘结尾,首尾呼应,以此表明作者对竹帘的偏爱,因为竹帘
最朴素雅洁幽静的特色。
E.本文联想丰富,旁征博引,内容充实,文笔自如,围绕“帘”的作用和变化展开描
写,表现作者对“帘”的喜爱和赞美。
六、(10分)
23.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总结上文内容的句子、词语。
(3分)
现在许多高中生都把“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名流”作为未来的人生定位,可见
(1)(20字以内)。
但是任何社会永远都离不开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和历史的进步,所以,教育者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
(2)
(10字以内)意识。
24.清人曾经概括出如下“中华九景”,请你从中任意选取一处景观并将它扩展为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
(4分)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
答:
25.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某交语文组准备开展一次“走进母语”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句别致新颖的宣传广告语。
(3分)
答: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青年向苏格拉底请教,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领着他访
问了许多人。
他们一路访问下去,拥有权力的人渴望得到友情,身陷囹圄的人渴望得到自由,精神压抑的人渴望得到快乐——人们的回答区别很大,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
那些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已经失去和即将失去的东西。
苏格拉底说:
“孩子,世界上许多东西其实都是十分宝贵的。
当我们拥有它时浑然不觉,而一旦失去它,便感到它的宝贵了。
”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
请以“拥有和失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个字。
⑤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癖;B炽,C悌,不同其他)
2.A(B涨—胀;C颜—言;D检—拣)
3.C(“恶化”“严重”搭配不当。
“备受青睐”与前文重复。
)
4.D(“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卓尔不群: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旧瓶装新酒,用旧形式表示新内容,常含贬义)
5.A(B尽管……何其,不当,C句式杂糅,应删除“是由于”。
D提高……成果,搭配不当)
6.B(汤显祖—杜丽娘,孔尚任—李香君)
7.B(不为感情左右等无中生有。
)
8.B(本句旨在批评“哲学著作缺乏个性”,而非人们不重视作者
9.C(A要求哲学家具有诗人气质;B作者认为没有体现“思想产生的全程”,D“必须依赖个人经历和性格”不符事实。
)
10.D(作者认为“过程”更重要)
11.A(嘱咐,委托)
12.D(就:
A于是/凭借、利用;B表承接/表目的;C在/从)
13.B(①勤勉④严于治理⑥敏于事理)
14.B(并非“一并关押”)
15.
(1)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
“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捕呢。
”
(2)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
(1)“累”“安”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2)两个“则”可不译,“是”“者”各0.5分,“叵”1分,语意通顺1分)
16.东坡之谑原拙/非佛印之巧也/僧敲月下门/是说所见/至于闻啄木鸟/疑僧叩门/不如别样人叩门之声与僧何所分辨?
(该断不断处、误断处每两处扣1分。
扣完为止。
)
17.
(1)<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评分标准:
本题4分。
第一问1分。
第二问3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相结合作答才能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
(1)<1>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
<2>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评分标准:
本题4分,每问2分;二词的“相异”之处各1分。
]
18.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增添诗情画意、隔中有透、雅致、因物生情。
(共4分。
答1条1分,2条2分,3条4分。
)
20.
(1)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历史上有着许多与帘有关的故事传说;(3)要求建筑师、园林师重视用帘背后的文化意蕴(共5分。
答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
21.
(1)形象表现帘千变万化的特点;
(2)凸现诗情画意(3)使文章富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共5分。
(1)
(2)两点每点2分,第(3)点1分)
22.AE(B并非说明帘的种类之多,各得其妙;C帘钩、帘架并非帘美的必要条件;D“偏爱”不妥,作者认为珠帘、湘帘也分外雅洁)
23.
(1)将成名成家作为其人生理想(此处如写成“追求高品位的生活方式”之类赞誉之语则不得分)(2分)
(2)“平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等。
(1分)
24.25.(4分。
答案略)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中进士,任命为永康知县。
(永康)官吏和百姓平时大多奸猾,接连告官有七个县令被罢免。
张淳到任,日夜翻阅公事文书。
(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日渐减少。
凡是前往官府申诉的,张淳当即定下审判日期,(到时)诉讼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日期到官府,很快审决案件没有拖延积压的。
农民带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于是称他为“张一包”,是说他像包拯一样快速断案。
有个大盗叫卢十八的抢劫库藏的金帛,过了十多年还没俘获,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
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大盗,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以十计的缉捕公文。
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
“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捕呢。
”搁置着不去办理。
有个官吏的妻子与卢十八暗中勾结,那官吏很留心案情,听到张淳的话告诉了卢十八,卢十八心里安稳许多。
张淳于是让差役假装告这位官吏欠人银子,把官吏关入狱中。
张淳暗地叫来这官吏用勾结大盗犯死罪来责罚他,再叫他请求让妻子代替自己坐牢,自己出去借钱来偿还。
卢十八听到以后,急忙来探望这位妇人,(张淳等人)趁他喝醉酒将他捉拿。
等到上报御史,(俘获大盗)只有两个月。
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怨恨,常常夸大成人命案一般的大案来诉讼。
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从此没有诬告者。
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
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姓名活下来的无以数计。
大旱之年,抢劫公然发生,张淳下令抢劫者处死。
有人抢了五斗米;张淳故意把死囚用杖打死,张贴告示上定罪名为“这是抢夺米的人”,众人都因恐惧而顺服。
过了许久,凭执政成绩第一的身份前往应召,离开永地,刚上车,回头对下属说:
“盗贼某人已知回来,离开此地只数里地,你们可替我捉拿他。
”根据他的话追寻,发现盗贼正在河里洗脚,拘捕到官府,盗贼服罪。
永地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认为有神明告知。
张淳说:
“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
以道理推断,有什么神明呢。
”
升任礼部主事,历任郎中,因病辞职离开。
后担任建宁知府,升任浙江副使。
当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巡抚和巡按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
张淳说:
“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
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会捣乱。
”听从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
(张淳)官最终做到山西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