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660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ocx

初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课时 维护秩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第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

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

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

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一:

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

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教师总结:

①含义: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种类:

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活动二:

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

1.思考:

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

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3.

(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教师总结:

社会秩序的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

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

(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

活动三:

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展示材料及问题)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讨论:

材料中有哪些规则?

2.如何理解规则?

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1)种类:

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

(2)含义:

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活动四:

“一米线”的提醒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

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1.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

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总结: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五:

身边的规则——《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

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1.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

2.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

3.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

为什么?

教师总结: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第二课时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

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26“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

教师分析:

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

如何对待规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正确认识自由

活动一:

自由与自由的冲突

(学生阅读教材P27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

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教师讲述:

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二:

我的自由谁做主

(学生阅读教材P27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

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教师讲述:

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教师总结: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遵守规则

活动三: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1.思考:

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形成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教师总结: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

人生有许多机会,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2.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补充: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活动四: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展示图片及观点)

中国式过马路:

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观点一: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观点二:

只要没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

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分组讨论:

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

教师总结:

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

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活动五:

请你也来守规则

(展示图片)

1.思考: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

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两种解决方案:

(1)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

(2)我会告诉他们正确做法。

你的方案是什么?

请具体演示一下这些方案。

教师讲述: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

随地吐痰,在喷泉池里洗手等。

解决这种状况,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

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三)改进规则

活动六:

改进规则我参与

(学生阅读教材P31的“探究与分享”)

1.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

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教师讲述:

例如: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又如《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

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就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

(学生阅读教材P31的“拓展空间”)

2.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3.“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

4.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规则?

教师讲述:

2.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

等等。

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4.应该对“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标准,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小“7天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

教师总结: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

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