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品赋值和可靠性验证规程.docx
《校准品赋值和可靠性验证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准品赋值和可靠性验证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准品赋值和可靠性验证规程
1目的:
建立美康生物校准品赋值过程的标准化,为确保使用美康生物试剂、校准品在不同生化分析仪上对患者样品检测结果准确,可溯源,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所有的校准品。
3职责
质量管理部负责校准品的赋值及可靠性验证。
4内容与方法
根据计量学溯源至SI的可能性及测量程序和校准品的不同计量水平的可获得性,有5种典型的计量学溯源链的上端。
4.1具有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和一级校准品,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1.1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经国际科学/医学组织认可,如IFCC和WHO。
b此校准品可以是具有基质的物质,使其相似于终端用户常规测量程序所测量的人体来源的样品。
4.1.2参考测量程序的验证
用JCTLM推荐的参考测量程序连续测量ERM(有证参考物质)不少于3次,若每次测量值均在靶值±扩展不确定度(K=2)范围内,则说明参考测量程序测量正确度良好。
若测量值在靶值±扩展不确定度(K=2)以外,则需检查原因,直至符合该要求为止。
4.1.3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选取下列方法之一对工作校准品进行赋值:
a)用参考测量程序对工作校准品进行4个批次的测量,每个批次测量次数不少于3次,共计测量次数不少于12次,每个工作日进行1个批次测量,共计测量4个工作日。
赋值全过程需进行质量控制,每批测量前后均需进行质控物质测量。
所有测量结果的未加权平均数即为该项目工作校准品的定值。
b)选定不同类型的检测系统(即同一品牌仪器、同一批号试剂)进行工作校准品赋值。
使用检测系统(常规方法)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c)4.1.4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选取下列方法之一对工作校准品进行赋值可靠性验证:
a)分别用参考测量程序和用工作校准品校准的检测系统同时测量系列临床标本(至少40例),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参考测量程序的标本检测结果为x,以初步赋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的标本检测结果为y,对数据进行方法学比较的线性回归统计。
要求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b)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1.5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1.5.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1.5.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2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一级)和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2.1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2.2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2.2.1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国际约定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2.2.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2.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2.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2.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3具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一级),无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3.1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3.2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用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对工作校准品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赋值。
4.3.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3.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3.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4具有国际约定校准品,但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4.1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4.2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4.2.1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国际约定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4.2.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4.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4.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4.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具有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但既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也无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5.1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5.2InternalMaster的赋值
4.5.2.1InternalMaster的初步赋值
采用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第三方检测系统,测定该公司配套的质控品,重复20次,计算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InternalMaster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InternalMaster的初步定值。
4.5.2.2InternalMaster的赋值
在同一个检测系统的两个通道上成对试验。
一个通道为第三方检测系统,另一个通道以初步赋值的IntenalMaster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然后同时对系列新鲜临床样本(至少40例)进行检测。
以第三方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为x,以初步赋值的InternalMaster校准的标本检测结果为y,对数据进行方法学比较的线性回归统计。
要求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如不符合要求,根据斜率的偏离计算出新校准品的校准值,并重新校准检测系统后测定上述临床样本,再次进行方法学比较,直至符合要求。
4.5.2.3InternalMaster赋值的可靠性验证(回收试验)
采用InternalMaster为标准作校准曲线,选择一份合适浓度的临床样本,按如下方法制备样本:
1)基础样本:
样本0.9mL+0.1mL不含分析物的溶液;
2)回收样本1:
样本0.9mL+0.1mL第三方检测系统校准品;
3)回收样本2:
样本0.9mL+0.1mL第三方检测系统校准品;
测定上述3个制备样本(即2个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重复3次。
计算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2个回收样本的回收浓度、回收率和平均回收率。
要求平均回收率为100±10%。
若符合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进行重新定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3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5.3.1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InternalMaster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5.3.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4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5.4.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
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
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
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
和CV瓶间(%)=S瓶间/
×100%计算CV瓶间。
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5.4.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
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
要求:
(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
(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
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
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6所有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期限为产品有效期后一年。
起草
更改情况简要说明:
详细工作校准品的赋值方法.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