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268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docx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

小学语文如何与初中衔接

1.给初中老师的“见面礼”:

一手好字

2.初中语文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看什么?

阅读?

作文?

错!

居然是背诵!

初中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主要指:

1)生字词的音、形(能正确书写分辨错别字)、义(主要为理解成语及四字短语的意思和运用)。

2)古诗词背诵默写。

3)文言文背诵默写,课文内容理解。

4)文学常识。

有专家建议:

初中生要背300首古诗词、300篇古文(含成语典故)和300篇现代千字美文。

你也许背不了这么多,那么遇到你喜欢的文字,抄一抄;兴致来时,读一读;特别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有计划地进行练笔和作文素材积累,鼓励孩子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

3、学会记课堂笔记、整理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4.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  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鼓励孩子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5.分模块学习与积累初中阶段语文模板包括:

1)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

2)积累运用(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

3)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

4)能写各类文体的大作文。

平时按模块整理学习资料和素材。

 

第一讲、汉语拼音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知识平台。

1、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2)韵母:

ê①单韵母(6个):

aoeiuü

②复韵母(9个):

aieiuiaoouiuieüeer(特殊韵母)

③鼻韵母(9个):

aneninunünangengingong

(3)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

(1)大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3、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òuzàolángbèiqūgǎnhóngqí

构造狼狈驱赶红旗

(2)三拼法:

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liangqiǎomiàoxiǎojiàngbiānjiāng

漂亮巧妙小将边疆

4、读准声调。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重要,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相同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同时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

bāo(包)báo(雹)bǎo(饱)bào(抱)。

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下声(),它们的读法是: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读记标调口诀。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记口诀:

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

如:

休会(xiūhuì)。

6、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其它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隔音符号(’)写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的左上方。

如:

piǎo(漂)pí’ǎo(皮袄)。

7、注意ü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拼读音节时,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如:

巨人(jùrén),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ü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

如陆地(lùdì)、绿地(lǜdì)。

8、注意儿化音变。

“er(n)”作为词尾带在别的字后面,它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而是和前面一个音节连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尾音,这叫儿化韵。

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

如红花儿(hónghuār)。

9、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

z、c、s与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顶住上腭(e)前,因而叫翘舌音。

以z、c、s做声母的字,都是平舌音的字;以zh、ch、sh做声母的字,都是翘舌音的字。

10、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①一个句子的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Yìtiáodàyúyóudào hǎidǐqùle。

②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Chuángqiánmǐngyuè  guāng,Yíshìdìshàngshuāng.

③国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Shànghǎi   Lánzhōu.

④姓名算两个专用名词,姓和名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如:

MáoZédōng.

⑤图书封面、宣传标语、商标和商店名称等文字的拼写全用大写字母,这时可以不标声调,如:

JINDASHANGSHANGSHA。

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句型。

1、句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如:

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狼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

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练一练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他在座谈会上(    )自己的意见。

  

(2)今天是(    )。

  (3)(   )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4)大家都积极地参加(  )。

  (5)1946年人们(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6)在党的培养下,雷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

  (7)(  )真是热闹极了。

  (8)我们观看了(  )的(  )。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一般变换方式:

A、“把”与“被”的变换

B、陈述与反问的变换

C、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的互换

D、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

凡卡说:

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

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

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如: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具体讲解

一、“把”与“被”的变换

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2、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改为“被”字句)

二、陈述与反问的变换

陈改反:

先加“不”或去“不”改为相反的意思,再加上疑问词语气词和标点符号。

如:

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

1、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改为反问句)

3、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

反改陈:

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的互换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

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

(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例:

1、你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改为双重否定句)

2、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改为双重否定句)

4、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改为双重否定句

四、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

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

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

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

“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

“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

“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

“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5、老师对王小宁说:

“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6、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

“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五、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1、这件事我一定要做。

(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2、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

(改变句序,句子意思不变)

3、在这树上有许多鸟巢。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4、曹操气得脸都红了。

(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六、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

________________。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讲:

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

结构:

本体、喻体、喻词

例子:

太阳像个大火球。

(本体太阳、喻体火球、喻词像)

明喻里的喻词:

像、好像、仿佛、好比、好似

暗喻(举例:

那又浓又脆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

暗喻里的喻词:

是、成为、变成、变为(甲是已)

借喻例子:

我打了个寒噤,只一个瞬间,我就知道我跟她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墙壁。

比喻成立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

易错点:

同类比:

她的性格像她母亲。

表猜测:

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一样。

表引词:

动物园里动物有很多,像大象、老虎、长颈鹿等。

②.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作用: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作用:

答题格式: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2)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作用:

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答题格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

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3)夸张: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的事物精选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形式: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例子: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答题格式: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题: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

由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意思相近或者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

一般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

作用:

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题:

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5)设问: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作用:

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题: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

答案: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

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

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6)反问:

心中其实没有疑问,而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作用:

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答题格式:

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题:

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8)对比:

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

作用:

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9)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和句子。

作用:

突出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

“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第三讲:

阅读专项训练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思想以及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什么叫“读懂文章”,表现在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

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

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想回答这四个问题,文章不读上三遍是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的。

因此同学们阅读短文,文章至少读三遍,

读第一遍,标小节号,题目边上写清楚:

写什么;

读第二遍时,想文章的内容,是抒情还是说理;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读第三遍时,写中心词或者在文中勾画中心句。

正如叶圣陶所说:

“一篇文章要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读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都有事情可做,孩子的读有目的,读懂文章是完成阅读题的关键。

在做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依照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实际“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三)、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

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

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

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卢沟桥烽火》:

不能写成,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叙述了我军和敌人在卢沟桥打仗的清况。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这段写了卢沟桥烽火的战争起因。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

这段话写了我军为什么要和日军在卢沟桥开战。

(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6、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五)、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学会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

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

首先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同学们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

例文1:

(写事类)

垃圾堆

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pì)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老人的心怦(pēng)怦直跳。

他很明白:

他口袋里刚领到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的儿子弗(fú)雷迪(dí)将失去父亲。

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

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步步逼近。

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老人猛扑过来。

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

那黑影发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

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

垃圾堆里到处是铁丝、铁块和破汽车。

一个歹徒紧紧追赶,离他越来越近了。

老人急忙拐了个弯,不料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想:

这下可完了!

他就势打了几个滚,滚到了一辆破卡车下,等待死亡的到来。

“妈的,他逃走了!

”一个歹徒骂着。

“咱们走吧!

”有个歹徒丧气地说。

“弗雷迪!

”另一个歹徒压低声音喊着。

没有人回答。

“弗雷迪,你在哪儿?

仍没有人回答。

听见歹徒们呼唤弗雷迪,躲在破卡车下面的老人的心怦然一动。

“天哪,他在这儿!

”一个歹徒忽然叫道。

“是弗雷迪,”另一个说,“他死了!

“把他抬起来,”有个歹徒命令着,“塞到那辆破卡车底下!

躲在破卡车下的老人,把塞到身旁的尸体翻过来。

虽然光线很暗,但他还是看清了尸体的面庞,随着发出一声惊叫:

“天啊,真的是他!

”老人从卡车底下爬出来,痛苦地举起双手,两眼望着黑暗的天空呼喊着: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随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垃圾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

一刹那——()伤心——()

2、短文两次写了老人的心:

“怦怦直跳”、“怦然一动”,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6分)

3、结合短文,其中正确的说法是()(3分)

A、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他成了杀人犯。

B、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死者是他的儿子,他为自己的错杀而自责。

C、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和这群歹徒混在一起,更想不到自己亲手打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痛苦。

4、这篇短文为什么以《垃圾堆》为题?

(5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分)

例文2:

(写人类)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