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124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实验(整理题库)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B.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D.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了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镜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B.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4.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5.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I

试管II

试管III

某酶

2mL

2mL

2mL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反应物

2mL

2mL

2mL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6.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其余部分完好,然后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B)

 

8.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川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9.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B)

 

10.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正确的叙述是()

A.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垂体

B.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

C.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D.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11.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浆糊+2mL纯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A.1、2、3B.2、3、4C.3、4、5D.2、4、5

12.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细胞构造是()

A.整个细胞B.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13.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

14.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上升到6过程中,该酶活性将()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15.某同学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以此主要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比较能显示真实情况是

(A)

 

16.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A.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

B.剪碎绿叶→研磨→加SiO2、CaCO3→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

C.剪碎绿叶→研磨→滤纸过滤→色素滤液→滤液画线→纸层析

D.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滤液画线→铅笔画线→纸层析

17.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A)

 

18.下面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所用的试剂分别是层析液和无水乙醇

B.用斐林试剂(网上是尼迪特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但不能说明样液中就一定含有葡萄糖

C.实验室一般用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为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19.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重叠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

③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

20.(共18分)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

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鉴定。

(1)取三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

(2)在1号和2号试管中先各加入2ml正常人的尿液,然后向1号试管中加入1ml葡萄糖溶液,则2号试管中应加入;3号试管中应加入。

(3)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2ml。

振荡试管,使混合均匀。

(4)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

观察现象。

(5)结果分析:

1号试管内;

2号试管内;

3号试管内若,则说明

若,则说明

(每空2分,共18分)

(2)1ml清水3ml大量食糖者的尿液

(3)斐林试剂

(5)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不含葡萄糖;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葡萄糖

21.下列现象利用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A.气体分子通过细胞膜B.氨基酸分子通过细胞壁

C.钾离子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2.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

的图像如图所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注:

分生区细胞均处分裂间期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24.将某植物的大小相似的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前先称出叶片的重量(各组均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等条件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

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2

-2.5

-3

-3.5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

+3.5

+3

+2.5

+2

*指与已知实验前的重量进行比较

则在哪一温度条件下,每小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最多()

A.27℃B.28℃C.29℃D.30℃

25.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2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50mL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27.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密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激离的3H—胸苷。

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原因是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的变化是

(4)上述实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是原因是

28.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

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

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

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

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2)x代表值,y代表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5)①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不动,说明种子。

②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右移,说明种子。

③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右移,说明种子。

29.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

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9/mL的

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30.下列关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示正确的是(B)

 

31.表所列内容的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有几组()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验

1

2mL浆糊+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A.1B.2C.3D.0

32.将4片等重的牛肉分别置于下列等量的不同消化液中,消化速度最快的是()

A.20mL胃液B.10mL胃液和10mL胰液

C.20mL唾液D.10mL唾液和10mL胰液

33.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不变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1时,比在t2条件下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34.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试管编号

实验

处理

CO2溶液

+

+

+

+

光照

白色

蓝光

红光

绿光

碘液

+

+

+

+

注:

“+”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B.②C.③D.④

35.对三株大小、长势相同的植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甲连续光照5h,再在黑暗中5h;乙先光照1h,再在黑暗中1h,连续交替共10h;丙先光照10分钟,再在黑暗中10分钟,连续交替10h。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光照结束时它们体内有机物含量是()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乙>丙D.丙>乙>甲

36.分别在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右表添加试剂。

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溶液:

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经①、②、③过程处理得到的溶液的颜色依次是(注:

“+”表示加,“-”表示不加)

处理

石英砂(少量)

碳酸钙(少量)

95%乙醇(10毫升)

蒸馏水(10毫升)

A.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B.黄绿色(或褐色)、深绿色、几乎无色

C.几乎无色、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

D.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深绿色

37.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将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和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l0℃时的2倍

38.(4分)在淀粉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所示:

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冲浸淀粉一琼脂小块,其结果记录于表1。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磺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A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B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C

只有新鲜唾液

红棕色

D

接种面包霉

红棕色

E

只有2%蔗糖酶液

图1实验结果记录表1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圆点A和B的颜色变化一致的解释是___________。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_______色,其理由是蔗糖酶__________。

39、(6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I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

(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

请说明理由: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40.(8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放一天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认为这只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

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研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

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材料和器具:

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同样大小消毒过的透明暖水瓶,消毒过的温度计,加热煮沸过的烧杯、酒精灯等各种用具,稀释过的消毒剂等,以上材料和器具可供实验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A、B、C三个试管。

第二步:

第三步:

在三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塞紧,用消毒过的温度计记录三个试管起始温度。

第四步: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41.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胀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是逐渐()

A.减少B.增大C.不变D.等于零

43.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的是()

A.观察生活状态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功能——健那绿染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C.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苏丹III染液

44.美国科学家阿格雷与另一位科学家分享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细胞膜上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

要想证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是蛋白质,一般情况下,最好用什么同位素进行标记研究?

()

A.NB.SC.PD.O

45.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双缩脲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①能B.实验②能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46.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

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B.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D.作物细胞液浓度

47.(8分)在缺镁或光照过弱的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植物叶片出现发黄的现象。

某小组将A、B两组长势相同的正常幼苗,分别种植于不同的土壤环境中,A组叶片出现发黄现象,B组正常生长。

为了证明A组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减少所致,该小组同学采用纸层析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不用写出纸层析法的具体过程)

(1)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步骤:

①在A组叶片上选取适量发黄叶片,在B组相同部位选取相同质量的正常叶片;

(3)预期实验结果:

48.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结构或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或结构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线粒体

健那绿

红色

染色体

龙胆紫

紫色

葡萄糖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9.右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分析此图可获

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条件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50.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

C.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51.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桑格和尼克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二氧化碳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2.某种酶是由419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

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做出了5种不同长度的该酶的片段,并分别测定其活性如下图所示。

请你分析决定该酶可能具有活性的精确片段是()

 

 

A.第1号氨基酸到第43号氨基酸

B.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

C.第196号氨基酸到第419号氨基酸

D.第197号氨基酸到第302号氨基酸

53.(9分)某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锥形瓶中加入的材料

小烧杯内加入的物质

测定项目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等量的蒸馏水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为酵母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1小时后读数。

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组别

第一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不变

第二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向右移动

第三组

液滴不变

液滴向右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