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4832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

这是我自己看着书,一个字一个字整理下来的资料!

当时是离考试还有一周的时间了,以前都没有看过书,想想抱着侥幸心理临时抱佛脚,用了两天时间整理出了这些重点的考点知识,再花了两天时间一直看这个资料,背下来!

结果成绩过了!

现在分先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加油!

第一章绪论

㈠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

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里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感知等)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

7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㈡历史、发展与现状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Thorndike,E.L.)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3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基隆路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

4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

5实验室试验法:

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

6临床个案法:

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校是教育的唯一基础。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是为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个人社会化而建立的专门系统组织;其功能既是学校的,也是社会的。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3改造社会和个人都要利用和改造学校教育。

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现代学校的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说它是科学,是指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讨和确定它的组织、实施与步骤。

说它是艺术,是指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和多样性,去发挥个人的特点、才能和技巧。

什么是课?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的三个要素是:

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

课的组成部分:

①内容输入②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③经验输出

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

①清楚而明确地组织教材②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

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⑤师生均有方向感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⑧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㈡学生和教师

学校管理和学与教活动应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基础,教育心理学也应以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学生有其个性心理特征。

学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之中,教师除了掌握学生个体和年龄心理特征之外,还必须掌握群体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群体根据其组成方式及性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⒈正式的学生群体⒉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⒈团结的班集体⒉散聚的班集体⒊离散的班集体

怎样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类似性、需要互补性、仪表)

2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

破坏型非正式群体,也叫“团伙”,往往有严重的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3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

如果群体规模和联系超出学校,发生了校际甚至学校与周围社区之间的联系,其影响的性质往往是恶性的;一旦这种群体成为跨地区的组织,多半会演变成青少年犯罪团伙,其后果相当严重。

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

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

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对此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

教师角色:

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所经常进行的那些典型的行为的概括。

一个教师可能间断or同时地扮演几个角色呢?

①教员②学生模仿的榜样③课堂的管理者④办事员⑤团队活动领导者⑥公共关系人员⑦学习与学习者

⑧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⑨父母⑩权威人物

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

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教师是否爱护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在研究中具体探讨了此类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研究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收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总之,教师应该坚定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学会,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只要教师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教学。

注意:

不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同样也可以激励教师或使教师失望。

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⒈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

⒉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

⒊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⒋缺乏处理问题的行为和技巧

我国教师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⒈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⒉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⒊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⒋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⒌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你认为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

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3要有耐心和信心

4乐观、活泼的性格

5公正不自私

▲你认为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

①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

②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

4较强的组织能力④幽默⑤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⑥对所教学科充满激情⑦公正⑧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⑨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①公正正直②关心学生③情绪稳定,不随意发怒,不苛求、讽刺学生

④除有学识之外,还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崇高的理想

⑤没有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衣冠不整、表情过渡等)

▲教师教学在的不良习惯。

①神经性的习惯(傻笑,挖鼻孔等)②随地吐痰或口沫横飞③上课抽烟,吞云吐雾④衣冠不整,满身油腻⑤表情过度,作小丑状⑥漫谈琐事,好讲粗话

⑦看本照念⑧可厌的讲话机

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

课堂师生交往具有那些特点?

1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往

2课堂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

3课堂师生交往是“一对多”式交往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是什么?

1不要把教师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必须承认,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学与教过程中的目标与根本利益基本一致,但的确存在各自独特的需要)

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又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提问要有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而学习又分为四个层面:

①自尊②生活技能培训③学习怎样学习④具备特定的基本学习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

▲学习的三重目的是:

①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并学习你如何能够做得更快、更好、更轻松。

2培养综合概念技能——你如何能够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它地方。

3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使它能轻易应用与你所做一切事情中。

的却,在一个世界性社会将在阵痛中诞生的时候,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处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

(这一目标比其它目标都重要)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有哪些?

首先要学会认知其次学会做事最后,尤其要学会生存

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他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1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第二个主要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第四个目标,应该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试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

1他们不但应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力环境。

2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学生的典范。

“为人师表”

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除应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教育之外,还需在社会和教师自我教育两方面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

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相关的是提倡教师素养的人性化方向(从根本上看,这是完成从“应试”模式向“素质”模式转轨所必需的)。

教师职业的人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也对其日常生活、智力、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关心,而且教师的关怀还应包括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为学生提高全面的现实甚至终极的关怀;教师应是向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

这些应是教师的职责。

什么是教学目标?

试述其功能。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它的心理功能包括:

①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②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③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④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②可能性标准③低耗性标准④丰富性标准⑤就高性标准

以上标准只是个体目标选择的一般性标准。

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

①知识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审)

情感的教学目标分类:

①接受②反应③评价④组织⑤价值的性格化

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

①整个身体的运动②协调细致的动作③非语言交流

④言语行为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㈠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概念是多义的。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

(发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2平衡化③概念化④社会化⑤个性化

▲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环境(遗传、环境条件)②成熟与学习③社会环境因素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主观能动因素

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教育意义

皮亚杰根据历时半世纪的儿童发展的研究,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

→1组织:

促进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

→2适应:

调节环境的倾向

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趋于连贯而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课理解的东西。

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㈢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及教育意义

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新生论原理。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

艾里克森视人格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以解决危机的整个人生历程,因此社会与教育对个人人格的影响为终身之事。

㈣柯尔伯格(1971—1996)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的由来:

柯尔伯格指出道德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道德发展的分期:

⒈水平A:

前习俗阶段⒉水平B:

习俗阶段⒊水平C:

后习俗阶段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㈠概述

▲什么是学习?

学习分为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

关于广义的学习: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邵瑞珍等认为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

“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观点的共同点:

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人类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弄清人类学习的特点,实质上就是要区分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区别:

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

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

3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征

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和内容的分类: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1只有给予奖惩,学习才发生(事实并非如此。

学习不是奖惩的结果。

虽然奖惩可以强化学习,但不能真正引发或“消灭”学习)。

2学习就是获得和吸收事实材料,获得越多,学得越多。

3凡是认真教过和学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

4掌握最好的就是练习得最多的。

5教等于讲述,学等于接受讲述。

6学习活动必定是乏味的,是一件苦差事。

7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趣

㈡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

⒈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⒉▲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

三大主流:

⒊操纵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固然可以解释很多简单的学习行为,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学习。

斯金纳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他认为:

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为强化物,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和金钱等。

⒋社会学系理论:

如同经典条件反射不能解释复杂的学习现象意义,操作条件反射也不能说明所有的学习过程。

班杜拉理论的特点是:

⒈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班杜拉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或其他人的经验而学会)

⒉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总而言之,社会学习强调替代强化、符号强化与自我强化,认为学习[尤其是观察式学习]并不一定需要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观察式学习对学习者的影响可能表现在哪3方面?

1通过观察他人的作为,只要略微变异,就可以产生自己的新行为,可谓“学虎不成竟成猫”。

2观察榜样促进了自己以前学习成果的加强。

如,参观画展后,回家重温故伎,获得不少收益。

3观察学习也可能导致自己行为的抑制,也可能是使自己的抑制消除。

班杜拉指出,引起观察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1榜样或范例要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刺激的本质决定注意的产生

2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以增强记忆

3能否灵活的将观察的行为用于自己的行为当中。

强化的种类和技巧

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依据强化行为后果分类

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表征是信息记载和表达方式)

3(观点)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布鲁纳十分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因此他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某种正确的和有用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的见解)。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发展学习应具备那些条件?

①学生方面的条件②教师方面的条件③教材方面

什么是有意义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呢?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什么?

1.第一条标准,也就是“建立实质性联系”

2.第二个标准是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非任意)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当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方面?

1.代表性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

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所谓同化,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理解新知识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⒈下位学习①派生类属学习②相关类属学习

⒉上位学习

⒊并列结合学习(类似日常所说的类比学习)

㈣掌握学习和知道学习理论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⒈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⒉情意领域教学目标:

①接受②反应③评估④组织⑤价值的性格化⒊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①整个身体的运动②协调细致的动作

③非言语交流④言语行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指导学习理论

学习结果分类:

⒈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联结学习③连锁

4言语想象学习⑤多重识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则学习⑧问题解决学习

⒉五阶段学习分类:

①智慧(心智)技能②言语信息③认知策略

④态度⑤动作技能

㈤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增加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㈠学习的迁移

什么是学习迁移?

迁移一词来源与桑代克。

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而现在人们则认为: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⒈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教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⒉又可以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⒊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

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又分为由下而上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迁移。

什么是共同要素论?

1桑代克在1913年提出共同要素论。

2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

3只能解释为迁移,有局限性。

但是,共同要素论存在着片面性。

什么是概括化理论?

①贾德,1908年提出了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②掌握概括的原理

4该原理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②学习材料的性质③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④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⑤年龄特征⑥智力水平

▲怎样促进学习的迁移?

抵制干扰?

⒈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便于学生迁移)

⒉提供概括水平,强迫理解

⒊课内和课外联系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⒋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⒌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

㈡学习的保持和遗忘

遗忘的主要规律

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乐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⒉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⒊记忆恢复。

遗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⒈生理原因⒉记忆痕迹衰退⒊干扰

怎样克服遗忘?

⒈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⒉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⒊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⒋复习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怎样才能合理地组织复习?

4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5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

6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记忆相结合。

什么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动机性遗忘曲线:

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

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人们之所以趋于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快的事情,是由于这些记忆内容沉入到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

㈢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什么是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力的知识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